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把店鋪做成標準化產品,「海外U」要把進口商品放進更多線下場景

把店鋪做成標準化產品,「海外U」要把進口商品放進更多線下場景

消費升級浩浩蕩蕩,小賣鋪升級成便利店的同時,一部分零售店則在進化成進口零售店。據阿里大數據,我國整體跨境進口零售每年保持20%左右的增速,隨著90後、00後有海外商品消費習慣的人群購買力增強,整體市場有望進一步擴大。

海外U是隨著這一波浪長成長起來的企業之一,於2015年底成立,2016年同名APP上線,通過跨境電商積累了足夠多的供應鏈資源後,2017年開始做線下門店和智能無人貨櫃。目前直營店有十餘家,集中在武漢地區,其中80%實現盈利,今年開啟加盟後預計全國拓店百家左右。

有底氣大規模複製,主要源於前期供應鏈資源積累、數據積累和模型測試。

海外U創始人王劍渤向36氪表示,在供應鏈端,他們已經積累了全球200多家廠商、服務商,能獲取大量現階段品牌認知度還不那麼高,但品質較好、高溢價的商品。供應鏈能力還表現在,可以根據品類、單品、階段性供應量及需求提供產品。其中部分海外廠家可支持ODM,這也是海外U未來開發自有品牌的優勢之一。

其次,線下門店的管理、運營方面,海外U建立了幾組模型,將門店根據落地場景分成幾類產品,相比傳統開店模式,能快速、標準化匹配商圈、社區等不同落地場景需求。

比如,A類-商圈店,場景是Shopping Mall,其對應的產品結構為,在美妝護膚品上有側重,在店面總體商品結構中佔到50-60%,其中高端產品又佔到50%以上;食品僅佔20%。B類社區店,美妝護膚品佔20%,日貨母嬰等佔60%。以此類推,根據場景,做標準化輸出。

據官方數據,通過這樣的產品化輸出,海外U目前月均上新頻次為4次,線下復購率達70%,客單價從去年的四五十元,提升到現在的230元左右,門店月均坪效在7000-8000元。

同類型項目,我們還報道過「KK館」,有近50家門店,KK館在快速擴張中通過加盟方,獲取商場最優質的點位,總體營業額月增幅保持在20%左右。相比起來,海外U則意在搭建標準化、體系化的系列店鋪,在商場之外,佔領更多樣的市場空間。

創始人&CEO王劍渤,連續創業者,曾在加拿大、澳大利亞創辦金融、房地產公司,海外資源及管理經驗豐富。創始團隊成員來自獵聘網、IBM、阿里等公司。

據悉,海外U曾於2016年獲得來自洪泰創新空間的千萬級Pre-A輪融資,現已開啟A輪融資。

—————————————————

註:我是36氪茉小莉,交流可加微信 Spontaneous-Literary,勞請備註姓名、公司、職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資深分析師:學習亞馬遜內部月報,教你做一份專業的數據報表
大搜車姚軍紅:九死一生後,我為什麼要買下車易拍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