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領導謀略:如何駕馭可能懷有二心的手下,劉邦為你親自示範!

領導謀略:如何駕馭可能懷有二心的手下,劉邦為你親自示範!

原標題:領導謀略:如何駕馭可能懷有二心的手下,劉邦為你親自示範!



李世民曾說:「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就是說,一個領導者,哪怕本人再高明睿智,在平時也是很難識別下屬的忠誠度和可靠性的。大部分人都偽裝得很好,只有在你處於危難之際才會展現本來面目。識人尚且如此困難,更何況用人。如何在危難之際,將可能懷有二心的人員使用好,使其充分發揮作用呢?我們從下面這個案例的分析之中,就能得到啟示:


案例材料】周昌奏:常山二十五城,亡其二十城,請誅守、尉。上曰:守、尉反乎?對曰:不。上曰:是力不足,亡罪。上令周昌選趙壯士可令將者,白見四人。上嫚罵曰:豎子能為將乎?四人慚,皆伏地;上封各千戶,以為將。左右諫曰;從入蜀、漢,伐楚,賞未遍行;今封此,何功?上曰:非汝所知。陳豨反,趙、代地皆豨有。吾以羽檄征天下兵,未有至者,今計唯獨邯鄲中兵耳。吾何愛四千戶,不以慰趙子弟!皆曰:善!



【案例分析】劉邦不愧為名垂千古的謀略家,其用人藝術不但極具個人特色,並且自有章法。接到陳豨謀反的消息,劉邦立即親自出馬,駕臨一線來處理危機。危機對於組織最大的威脅其實就是動搖人心,使本來規規矩矩的成員開始有了各式各樣的想法。不要小看這些想法,一旦失控蔓延成災可以讓一個組織迅速土崩瓦解,「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就是例證。劉邦作為有著豐富管理經驗的領導者,對此認識極為深刻,他一口氣祭出了三招來收拾殘局:


1.有罪不罰,穩定局面。「有罪必罰」,是任何組織都奉行的一個基本規矩。然而這種規矩的本質,是立足於「過去」,是組織或領導者基於內部成員過去行為的一種反饋,具有滯後性。這種管理方式對於平時來說,是比較適用的,但是在形勢晦暗不明,前途難以預料的時候,強制推行往往會適得其反。因此,劉邦反其道而行之,對於喪土失地的下屬,只要他們不參與謀反都不予處罰。這就給予下屬極大的寬容和諒解,足以使這些從「鬼門關」走過一趟的大臣感激涕零。



2.就地取材,親自把控。高明的領導者,善於從「矮子裡面拔將軍」,能夠將人才的每一點價值發掘出來。周昌是劉邦非常信任的下屬,然而劉邦對周昌所推薦的人員,還是要親自接見的。為什麼要親自接見呢?第一,對所要啟用的人員有個初步認識,以便於把合適的棋子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第二,對推薦人的忠誠和眼光進行驗證,從流程上規避一些假公濟私可能性;第三,突出領導者對該任務的重視。


3.以術馭人,收買人心。前面我們分析過劉邦是如何駕馭英布的權術,在本案例中劉邦遵循了同樣的套路:首先,先使用「激將法」打擊奚落所選人才,使其心驚膽戰,以便於壓低其對自身價值的評估;其次,無功而賞,「封各千戶」給予其超乎預料的待遇,使其感激涕零;最後,授予職務,賦予職責,給其提供報效自己的機會


總而言之,作為領導者識人用人,不僅要根據人才的特點和長處,更要根據自己所面臨的形勢,已經自己所擁有的條件。不然就像項羽一樣,手下原本有韓信、陳平等大才而不能用,最終反而為其所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謀略與兵法 的精彩文章:

職場謀略:想要成為領導者的重點培養對象,必須在這幾方面下功夫
諸葛亮兵法:怎樣成為上級領導的重點培養對象?這三點做好就行!

TAG:謀略與兵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