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武則天中國第一位女皇帝,看她是怎樣定乾坤

武則天中國第一位女皇帝,看她是怎樣定乾坤

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武則天的故事。

長壽二年,睿宗的兩個妃子,即李成器的生母劉氏和李隆基的生母竇氏,被奴婢告發挾蠱道詛咒女皇。

罪如屬實,在當時的社會風俗下,性質是嚴重的,即使遭到殺戮也不算過分。只是令人遺憾的是,武則天對此沒有細加核實,就將二妃秘密處死於宮中,並將她們的屍骨葬於偏僻荒野之地,無人得知其下落。睿宗不僅沒能挽救兩個愛妃的性命,連自己也受到了查問。

時李隆基只有九歲,當然無力阻止這出悲的發生。他憤恨交加,和武氏集團的心理嫌隙在急劇擴大。

皇后往往引用外戚,作為政治外援,以照顧本家族的利益。武則天既已皇袍加身,不同於一般皇后,外戚成了她的「宗室」。

武則天此時的身份極為複雜,既是李氏王室的家長,又是武氏家族的族長,是維持李氏皇嗣的地位,還是將皇位繼承權交給武氏族人,讓她進退維谷。由此,她對李、武關係的處置,成了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考慮再三,決定對兩家搞政治平衡,以此保證她個人左右政局的最高仲裁權。

她暫時將皇太子李旦置於一邊,而採取措施削弱他兒子們的勢力。她認識到,李成器從皇太子降為皇太孫後,仍保持著皇嗣的資格,而李隆基兄弟們又都是名正言順的親王,他們如群星拱月般地維護著李旦的地位。如對現狀不加以改變,皇位繼承人都將出自李旦一門,她會失去選擇的餘地,武氏專政必將要中斷。

不行!必須改變現狀,她著手調正李成器兄弟們的地位。由此,李成器失去皇太孫身份,被降為壽春郡王。四個弟弟也從親王一體降為郡王,李成義為衡陽郡王,李隆基為臨淄郡王,李隆范為巴陵郡王,李隆業為彭城郡王。

睿宗雖仍然保持著皇嗣的名分,但李氏皇族地位的慘重損失,使他的地位發生了根本性的動搖。

不僅如此,睿宗還被武則天束之高閣於政治真空之中,禁止與外臣交往然而尚書監裴匪躬無視女皇的命令,前去私謁睿宗。隔牆有耳,此事很快地泄露出來。武則天決定殺雞做猴,下令腰斬裝匪躬,以警告群臣。

這個政治思路極為清晰的女皇,最反對姑息養的做法,在消除隱患時決不留下餘地,凡是可能產生出政治威脅的人,都一律清除,無仁慈可言。

朝中的政治變化,朝著有利於武氏家族的方向在發展。但究竟是保持大家脈為嗣?還是更變武氏宗族為嗣?成為武則天登基以來日夜苦心焦慮的最大問然而武氏宗族卻沒有耐心等待,他們到處活動,計劃奪取皇位繼承權。武承嗣題,她猶豫再三,躊躇不決,使此事一直透延不決。

見名為皇嗣的李旦形同虛設,虎視眈眈地準備取而代之。早在天授初年,如果武氏陰謀得逞,唐脈將徹底斷絕,故一批和唐室具有深切利益的元老大臣洛陽人王慶之等數百人,就上表請立武承嗣為皇太子。

們紛紛竭力抵制。鳳閣侍郎李昭德冒著生命危險,以母子和姑侄之間的親疏利害關係,勸說武則天放棄廢立太子的動機。武則天見武承嗣的行為激起公憤,對她產李昭德沒有就此罷休,他借勢大刀闊斧打擊為武承嗣請命者。同時,他又委婉生了不利的影響,接納了李昭德的陳請,貶武承嗣為太子少保。

地上言,認為武則天即使為自己的祠廟著想,也應傳位給她的子孫。這次談話非常武則天傳位給子孫的諾言,絲毫沒有改變李旦的處境,他儘管深居簡出,遠離成功,李昭德得到了滿意的答覆。

原因是武則天認為即使傳位給子孫,也只是在她百年之後的事,而在此之前,朝政,卻還是不能討取母親的歡心。

李唐復辟是隨時可能發生的。因而,她嚴格防範李成為政客們的政治工具,極力限制他的政治活動。裴匪躬被誅後,公卿百官被嚇住了,無人再敢和李旦交往。李旦蟄居宮中,相伴的只有簡單的隨從、樂工和僕人,外面的消息完全斷絕。儘管小心翼翼,安分守己,但身為皇嗣的緣故,他還成了武氏宗族不可放過的心腹大患。

武氏宗族苦心孤詣,策划了一場陰謀,指控李旦懷有異圖。酷吏來俊臣奉命主審此案,他對李旦手下的東宮從人濫施毒刑,要他們招供東宮從人熬不住嚴刑摧殘,準備屈招,樂工安金藏挺身而出,大義然地持刀剖腹,以證明李旦清白無辜瞠目結舌的來俊臣措手無策,只得據情上報。武則天被安金藏之舉所感動,下令對李旦免於追究。幸得安金藏見義勇為,才冰釋了一場特大的冤案。

權力之爭,對任何參加者來說,只要存有一絲希望,必將全力以赴。武氏宗族在武承嗣失寵以後,又推出了武三思為代,向李氏宗室爭奪太子之位。

武三思頻頻發動攻勢,和李旦的矛盾迅速趨於尖銳化。然就政治舞台的仲裁者武則天來說,她對雙方都不甚滿意。李旦的謀反一案雖查無實據,但已造成了她的心理反感。武三思的行為頗為過火,引起了朝廷輿論的非議。

鸞台侍郎狄仁傑鑒於朝中二派勢力難以調和,向則天提出了貌似折衷實是偏護李氏宗室的變更皇嗣的方案,勸她迎回出放在外的廬陵王李顯為太子。

武則天表示首肯,下令照辦。

聖曆元年,廬陵王奉旨回京,當他進入洛陽城時,受到了空前隆重的歡迎。人們懷念李唐的情緒再也抑制不住,當場以涕泣的形式表現出來。這個歡迎儀式是一次對人心的審量,它證明了李的政治基礎依然堅固地存在著。

武則天冊立李顯為太子,是她準備歸政於兒子的過渡措施。

李旦被作了新的安置,降封為相王。

李顯回朝以後,加強了李氏宗室的力量,李、武二大集團由此平分秋色。雙方力量的對峙消長,絲毫沒有緩和既有的矛盾他們壁壘分明,隨時可能發生火拚的行為。

武則天唯恐兩大集團的過激行動危及她地位,拿出政治強制手段,令雙方的代表人物李顯、李旦和武三思、武攸寧等在朝堂上立誓,同心協力維持政局。在武則天的政治天平上,各種勢力都只是她手上的砝碼,她根據需要而加以取捨。她清楚地看到,除了她本人能夠坐鎮江山之外,武氏宗族中的任何成員的政治威信都無法和李氏宗室相比。因此,她歸政兒子決非心血來潮,而是具有長遠意義的政治安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洪先生歷史解讀 的精彩文章:

TAG:洪先生歷史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