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高道-藥王孫思邈在武當修道的故事
藥王孫思邈在武當修道的故事
配圖為武當山凌虛岩/武當老人攝
孫思邈,(581—682)醫藥學家。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少時被稱為聖童,7歲日涌千言,年長好談老莊之學,博通百家之說。居太白山修道。「遍游名山,歷武當」。明、清武當山志均記有孫思邈在武當山五龍峰西南的凌虛岩隱居修道事迹。至今,凌虛岩宋代磚殿里供奉有「藥王」孫思邈造像。
配圖為孫思邈/來源百度
隋文帝以國子博士召其輔政,思邈稱病不拜。但他對人說:「50年後會出一聖人,到那時我才會出山助他利世濟人」。唐太宗即位召見他,見其容顏如童,驚讚不已,授他爵位,不受。唐高宗顯慶(656—661)中再次召見他,官拜諫議大夫,不久,他又稱疾還山。永淳初(682年)卒,享年102歲。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追封為「妙應真人」。
孫思邈山中採藥/來源百度
傳說,遜邈的高超醫術是龍王賜給《大岳太和山志》記載了這個故事:一日,孫思邈見一牧童打傷小蛇而流血。他忙脫衣將受傷的小蛇包住,治好傷口放其回歸山野。過了一段時間,有白衣少年來訪,受少年之邀,孫思邈隨他走到城裡,見他家十分豪華,如同帝王居所。一位身穿大紅衣服的人出來迎接,承命一青衣少兒拜謝。孫思邈這才恍然大悟,知這青衣小兒即受傷的小蛇。左右侍官告訴他,這地方是涇陽水府。龍王贈送貴重的物品,他都不要。龍王心中歡喜,便取出龍宮裡珍藏的三千醫藥奇方,對孫思邈說:「此可以助你濟世救人」。思邈欣然接受,喜出望外。
孫思邈志在山林終其一生。他總結唐以前的臨床經驗和醫學理論,將道家養生理論與醫藥學相結合,廣收民間驗方、秘方並分類記載。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銀海精微》、《保生銘》、《存神鍊氣銘》等著作,他的醫學理論注重預防為先,食療為主,清心寡欲。同時注重服氣法中的胎息、內觀、閉息、吐氣等四法的修持。他首次開列婦女、兒童疾病,倡立臟病、腑病分類,具有新的系統性,在醫學上有較大貢獻。
本文來源於武當道教
-END-


※三月三朝武當 子子孫孫福祿長
※李光富會長在日本講玄天上帝的故事
TAG:道宗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