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易經在文學創作領域的應用 ——以小說、詩歌、影視劇為例

易經在文學創作領域的應用 ——以小說、詩歌、影視劇為例

我們都知道《易經》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文哲巨著,被尊為「眾經之首,大道之源」。遠在上古時期,那時還沒有文字,《易經》的具體形式只是一張「伏羲先天八卦圖」,一直運用在政治、文化、生活等領域。隨著時間的流逝,世代的變遷,經後人不斷完善,作辭又作注,才形成了一個完全體的「易經」。

《易經》又被稱作為中華文化的根源,為什麼這麼說呢?是因為早在上古時期、中古時期,流傳下來的用於指導人們精神文化生活領域進步的典籍最根本的一部就是「易經」。不管是道家、儒家、法家、陰陽家等等,都是《易經》思想的衍生的再創造。它的文哲理思想更是啟迪了一代又一代人,而更加熠熠生輝。它已超越了國界、種族、文化而成為了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這麼評價《易經》,「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而好易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說至繁。」這句話可謂是對易學在中國歷史上的作用和地位最為簡潔凝練的描述了。

當然了,我們的文學創作也不另外。文學是怎麼來的呢?首先是要有文字,光有了文字還不行了,還需要最根本的由文字組成所表達的思想,二者相合才是文學。那麼,這些思想,從何處而來呢?那就自然少不了一切思想的祖師爺——「易理」(也稱義理)。不僅於此,在行文情節的設計上,也就是所謂的「章法」內容上,也深受易經所影響。

※ 接下來,我們來一起盤點一下那些受易學思想影響的詩歌、小說、影視劇作品。

1、金庸武俠小說系列,至上武學秘籍的取名,招式的取名都來自於《易經》。諸如什麼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桃花島陣法、降龍十八掌的招式。我們在電視劇里可以看到:徒手抓兩把空氣,舞弄兩下,再念叨一句亢龍有悔、飛龍在天之類的話,一堆人就已灰飛煙滅了。這些武功無不與易相關,有的是採用卦爻辭;有的是採用其易理的陰陽思想等。

2、國學大師錢鍾書最著名的小說《圍城》里,書中主人公方鴻漸的名字出自《易經》漸卦,這是大有深意的安排,當有某種文心與義理潛存於中。小說不但有方逐翁用《易經》為即將出世的長孫測吉凶的情節。以此推測,其長子鴻漸出生時,方逐翁想必也少不了一番這樣的思量,不然他就不會用「鴻漸」為兒子命名了。還參考「漸卦」卦爻辭再與《圍城》結構、構思的互滲互證,再到以文本為中心的文化闡釋。錢鍾書的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中無不滲透著《易經》這部中華原典的滋養。

3、還有很多作家,如賈平凹、陳忠實、莫言等他們的小說中都包含了大量「易」的思想及「易」的描寫。賈平凹是當代作家中對《易經》推崇備至的作家,他說:「《易經》談到每一個卦都有一個象。整個有一個總象。對於文藝作品,通過象闡述現實生活。譬如太陽象徵啥,月亮象徵啥。取象就成為了文藝作品的重要方法。」他的作品《浮躁》《廢都》《商州》等或寫佛道仙鬼等神秘事。或用「灶門是黑,煙囪是白」等有強烈色差對比的文字來暗喻「陰陽五行對應關係」的易理。

4、還有那些玄幻小說、盜墓系列小說里的修道、古墓挖掘等,都運用《易經》的風水術、預測術等等。

※說完小說,我們再來看詩詞和影視劇:

1、著名詩人,朦朧詩的代表,舒婷的作品《致橡樹》更是包含了《易經》里的八大卦象。「也不止像險峰,增加你的高度,補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你有你的銅枝鐵干,像刀,像劍」,

「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里。」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這分明表達的就是宇宙自然界中的八種主要事物:天澤火雷;風水山地。正好對應八大卦象所代表的八大自然事物。近現代詩人尚且如此,更無需說古代如蘇軾、歐陽修、楊萬里、周敦頤等大詩人了。

2、影視劇方面: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影視劇內容都開始涉及並有意推廣易學文化,比如今年春節大火的電影《唐人街探案2》的唐仁和正在熱播的《歸去來》,它們都將易應用內容帶到屏幕上呈現給更多觀眾。一來呢,以提升故事本身的神秘性、蹊蹺性等,故而在增添戲劇性;二來是為了傳承和推廣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跟《易經》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易經對其它領域的幫助暫且不談,就單拎出文學話題來說,我不敢說不讀《易經》就搞不好文學,最起碼我覺得讀《易經》能夠更深一層地去讀懂一本書、一個人,同時又能讓你升華為一個有趣的靈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經 的精彩文章:

《易經》對我們生活的影響|第一篇
《周易》剝卦為什麼可以用於卜問夢境?

TAG:易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