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堅果 R1&TNT 工作站點評: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滅霸

堅果 R1&TNT 工作站點評: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滅霸

圖文均轉載自微博@尚潔怡

少啰嗦,看東西。

這次發布會我自己還挺激動的,但是大家看完後好像不是那麼激動,看來起在技術理解上存在不匹配。

微博上的質疑集中在這個 9999 的 TNT 工作站,覺得這就是個顯示器,不理解為什麼顯示器要這麼貴。

TNT(Touch and Talk)的核心並不是顯示器,顯示器只是一個硬體載體。

這次發布的核心產品其實是一個創新的交互邏輯。

為了便於這套交互邏輯的設計動機,要先剖析一下 IT 行業的交互變革史(以下內容來自我的第一條問答)。

━━━━━

交互的發展史

計算機剛被發明的時候並不是現時看到這個樣子的,而是這個樣子的。

· 像房子一樣大的計算機

當時的計算機一切數據和操作指令都是通過由紙帶輸入機進行的,是當時唯一的輸入設備。穿孔紙帶上利用一排孔表示一個字元,用穿孔或不穿孔表示 1 和 0,來將指令和數據導入內存。

· 用於人機交互的穿孔紙用於人機交互的穿孔紙

穿孔紙用起來非常慢,即使是一個簡單的程序,所需要的紙也是一箱一箱的。

後來,鍵盤終於被發明了,可想而知這輸入速度有多大的提升啊,直到今天,鍵盤仍然是人機交互當中效率非常高的輸入設備。

· 鍵盤

再之後,蘋果推出(其實是抄了施樂)了圖形用戶界面的操作系統,同時把滑鼠這種輸入工具也發揚光大了(滑鼠也不是蘋果發明的),在圖形用戶界面上,滑鼠是一種比鍵盤更高效的定位工具,與鍵盤配合直到今天仍然是高頻的輸入設備。

· 滑鼠可以在圖形界面中快速定位

再然後,又是蘋果,把觸摸屏這種交互方式在智能設備上發揚光大,(觸摸屏也不是蘋果發明的,但基於移動設備觸摸屏的交互方式,基本上是蘋果定義的),所見即所得的交互方式更符合人性的直覺,乃至兒童不經培訓也懂得使用,觸摸屏迅速風靡全球,成為移動設備上非常重要的操作方式。

· 觸摸交互符合人類直覺,更容易使用

隨著人工智慧當中的深度學習演算法變得成熟,語音輸入法終於把識別率達到日常可用的程度,於是人們又多了一種輸入方式:麥克風。只要說話就可以實現與設備的交互,機器能理解人說的話並轉變成執行操作。

· 訊飛語音輸入法

人工智慧帶來的交互方式不止一種,隨著視覺識別技術的成熟,攝像頭也成為了一種交互方式,人們只要對著攝像頭做出某種手勢,機器就能識別出你的操作意圖。

· 支持手勢識別的無人機

· 基於視覺識別的體感遊戲機

甚至,馬斯克放言要基於人腦電波的識別技術開發腦機介面,你什麼都不用做,只要你的大腦在想,計算機就能識別出來並執行你的意圖。

· 腦機介面

感覺霍金應該很喜歡這個技術,可惜他走得太早了。

這中間,還出現過其他的交互方案,例如搭配 Surface Studio 使用的 Surface Dial 模塊,在屏幕上旋轉就可以實現很多功能,使某些應用場景下的交互變得更快。

GIF

· Surface Dial 旋轉交互模塊

還有 MacBook Pro 上的 touch bar,也是一種傳統交互方式的補充。

GIF

· touch bartouch bar

在人機交互發展史上,蘋果並沒有發明圖形界面、滑鼠和觸摸屏,但卻多次把握住風口機會利用交互技術開創出新的時代,在所有 IT 巨頭中,蘋果對交互的理解是最深的。

━━━━━

交互變革引發 IT 時代變革

IT 技術的發展基本上是伴隨著交互的變革前進的,新的交互會帶來新的流量入口和市場機會,鍵盤滑鼠之於 PC,觸摸屏之於智能手機,語音交互之於智能音箱,這些交互變革的規律無非兩個:效率越來越高,使用越來越簡單。

鍵盤和滑鼠比打孔紙更高效率因此繁榮了 PC 時代,觸摸屏降低了交互的難度(老人小孩都會用),使移動計算設備得以更大範圍地普及,而語音交互時代的到來,又一次降低了交互的難度(釋放雙手,不學習任何輸入法也可以用),則使語音交互入口(如智能音箱,車載設備等)成為所有巨頭都爭相搶奪的新戰場。

關於語音交互的趨勢,大家可以參考幾個數據,一是亞馬遜的智能音箱(Echo、Tap、Dot 系列)保守估計已經賣出超過 5000 萬個了(注意:美國只有 1 億多個家庭),二是 Siri 已經成為美國第二大搜索引擎了(是的,點亮屏幕-打開 Google-輸入關鍵詞,人們都嫌麻煩),三是手機百度上使用語音搜索的比例是相當高的,最後,微信用戶每天發送的語音是 61 億條。

前三個數據是為了說明,人類總是懶的,當語音識別率在某些場景達到可用水平時,用戶趨勢肯定是傾向於不輸入文字的,而微信的語音發送數據只是為了說明:發語音比打字容易太多了,這是微信當初引爆用戶規模的其中一個殺手鐧。

越簡單的交互,越能侵入用戶的生活。

基於鍵盤和滑鼠的個人電腦已經發明了數十年,今天老羅卻說,要重新定義未來十年的個人電腦。

━━━━━

為什麼傳統的個人電腦值得顛覆?

每一個質疑 TNT 工作站的人都認為,TNT 在效率上怎麼可能比 PC+鍵盤滑鼠+office 三件套要高呢?

現在請 office 三件套高手回憶一下,從開始練習鍵盤打字、中文輸入法、Windows 使用等一系列平台工具,然後再學習 office 三件套基本操作及高級技巧,最終成為 office 高手,總共花了多少時間?

計算完這個答案,大家會哭。

Office 的高效率,並非來自平台或軟體本身做得好,而是因為自己花了大量的時間學習和刻苦訓練,而我們卻把這種效率當作理所當然。

現在小學就有電腦課了,要學習鍵盤打字,要學習 windows 基本操作,要學習中文輸入法,社會上有大量在職培訓機構開設 office 培訓班(在線課程也很多),真正開始工作後,還要學習大量的實戰技巧,這些都是你成為 office 高手前付出的代價。

· 電腦培訓班是全球性的產業

事實上,windows 和 office 都是相當難用的,因為這兩個軟體都需要無差別匹配全球用戶的需求,而且一直要以向上兼容的方式來迭代,導致軟體非常臃腫和複雜,每個人打開軟體都要面對大量自己很少用到但別人可能會用到的功能,只是大家經過長年累月的學習,即使很難用也已經學會了,適應了,沒有人去研究這個問題。

office 取得了接近壟斷式的成功,這也導致微軟沒有什麼動力去優化軟體體驗,而且社會上的培訓體系已經成為成熟產業,微軟只需要不斷增加 office 的功能以滿足更多的需求就可以了,這隻會令 office 越來越難用。

以 word 為例,1983 年就開始編寫,1989 年成為 office 的一部分運行於 windows,這個 PC 早期發明的軟體即使到了今天仍然具有非常明顯的交互特徵:命令導向

所謂命令導向就是 DOS 時期的思維:把一系列命令圖形化,僅此而已。

· 傳統 PC 軟體的交互方式就是命令的堆疊

命令導向的軟體都是很難用的,office 三件套都有一致的交互,軟體頂部和右邊是一系列複雜的菜單和功能鍵,集成了處理工作所需要的所有命令,多得令人不寒而慄,你要記住和熟悉這麼多的命令及其功能,才能熟練使用這些軟體。

其實整個 PC 時代的軟體都是基於命令導向來設計的,因為這就是基於滑鼠鍵盤的 windows 平台的交互特色。

那麼來看看鎚子科技的 TNT。

━━━━━

TNT——革命性的交互邏輯

舉個例子,你想到了一個 PPT 的邏輯順序,隨手拿起手機記錄閃念膠囊,回到工作站面前,膠囊一鍵自動生成 PPT,這個過程中系統會根據膠囊里的內容含義自動從網上抓取適合的配圖及排版,注意,是自動配圖及排版。

再舉個例子,你想把一篇長文章里 62 處「我愛這個世界」這個關鍵詞換為紅色並加下劃線,在傳統的 Word 里大概需要點擊 200 次滑鼠和花費 10 分鐘,但是在 TNT 里,只需要說一句話就可以了。

再舉個例子,當你指著當前窗口說:關掉其他窗口。系統就只保留了當前窗口,其他窗口全部關掉,而在過去,這是需要你用滑鼠一個一個關掉的。

發現什麼規律了嗎?

這種交互方式跟傳統的命令導向有很大的不同,TNT 處理的是用戶的「意圖」而不是「命令」,我把這種交互方式命令為「想法導向」。

「我想關掉其他窗口」和「我用滑鼠一個一個關掉窗口」就是想法導向和命令導向的典型區別,基於命令導向的交互方式,每個動作都要自己逐一完成,而基於想法導向的交互方式,藏在系統背後的 AI 會理解你的意圖並幫你完成一系列複雜的操作,直接給你呈現結果。

命令導向的交互方式是反人性的,這種交互僅提供了工具,依賴於用戶大量的前置學習和訓練,依賴於用戶對系統功能非常熟悉,依賴於用戶一點一滴地執行,這種交互方式的效率來源於用戶自身的努力和時間投入。

以一份辦公室經常用到的晉陞通知為例,在過去,這樣的稿件需要我們打開 word一字一句地輸入-排版-審批-列印-蓋章-張貼,這個簡單的文檔前前後後花了 HR 一個小時,但是在未來,吳德周只要在上班路上對著堅果 R 系列手機的閃念膠囊上說一句:「寫一份朱海舟從產品經理晉陞到高級產品經理的晉陞通知,表彰他在 TNT 產品研發過程中取得的優異成績」,回到辦公室的 TNT 工作站前,一份排版優美用詞嚴謹的完整版晉陞通知已經自動生成了,只需要修改某些字眼就可以列印出來。

從一字一句地輸入到所想即所得的交互方式,就是我們馬上可以觸摸到的未來。

很多人通過分析堅果 R1 手機和顯示器的硬體參數,又或覺得語音識別和觸摸交互都不是新鮮的技術來質疑老羅說的顛覆是不是吹牛逼,這是錯誤的判斷角度,從命令導向到想法導向,就是 TNT 對傳統交互最大的顛覆。

TNT 這種交互方式的終極目標是你不用學習複雜的工具和命令用法,只需要清晰自己的工作目標,不斷地提出你的想法就可以迅速地完成工作。

━━━━━

TNT 創新交互的設計依據

老羅把 TNT 的交互方式稱為直覺交互。

為什麼說直覺交互更符合人類的真實體驗呢?

語言學家認為,人與人在面對面交流時,身體語言(如眼神、表情、動作等)比口頭語言(聲音)傳達了更大的信息量,結合身體語言來表達意圖已經是人類數百萬年來的習慣,這就是電話里有些事情很難表達清楚的原因。

· 肢體語言配合聲音是人類長期以來形成的表達習慣

這也是人們覺得智能音箱像個智障的原因,因為如果你把智能音箱當人,音箱看不懂你的身體語言,而你卻已經習慣了身體語言+口頭語言的表達方式,因此智能音箱會漏掉了很大的信息量,造成錯誤的理解,顯得像個智障。

無論智能音箱怎麼努力調整演算法,人類以肢體語言輔助聲音來表達這種方式是很難改變的,用戶單用嘴巴總是難以表達清楚需求(例如用戶很焦急地說:「給我輸出啊!」其實這個需求漏掉了大量的信息,語音交互平台既不知道要輸出什麼,也沒看到用戶焦急的表情,就會一直問用戶想要什麼),所以純語音交互的瓶頸是極難打破的。

正是因為洞察到這個難以解決的問題,所以老羅設計出TNT交互方式。

TNT(touch and talk)相當於給了用戶補充肢體語言的表達機會,當你觸摸某個具體區域再說出你的想法,系統不再漫無目的地亂猜你的想法,而是根據所指區域迅速收窄你的需求,給出更精準的答案,如果你對著空氣中說一個需求,即使是打敗了柯潔的 Alpha GO 理解起來都是困難的,但是當你觸摸到具體的文字、圖片或表格上再說需求,系統大概就知道你想要幹什麼了。

結合語音和觸摸收窄用戶需求(TNT),再基於語義分析和行為習慣來領悟用戶需求(CRYSTAL BALL),在桌面上以 AI 來組合一系列功能動作完成用戶需求,這就是想法導向的 TNT 與命令導向的滑鼠鍵盤最大的不同之處。

基於以上創新的交互理念,再結合POKER DEALER(發牌手功能,相當於全局搜索,充分利用大屏優勢提高答案命中效率),Bullet Messenger(子彈簡訊其實是一個跨平台協作系統,不是發布會上那樣用來群聊的,目前完成度不足,後期有巨大驚喜),閃念膠囊,及配備雙線性馬達的 10 個多功能觸控鍵,使工作或娛樂的效率得到巨大提升。

TNT 里集成了大量的 AI 技術,但鎚子科技並沒有大力吹噓 AI,好多廠商都說自己的手機用了 AI,但我想說的是,把 AI 用於生產力才是最大的價值,把 AI 用來美顏那是小兒科而已。

━━━━━

TNT 的目標

我們的人生中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學習和訓練來彌補傳統 PC 軟體的難用,這不是必然的,即使這種反人性的用戶體驗方式持續了三十年,但也不是必然的,鍵盤和紙帶輸入一樣,是計算歷史上階段性的產物,當其他不需要學習的輸入方式效率提高到一定程度時,鍵盤就會被淘汰。

TNT 的短期目標是縮短基於命令導向軟體的學習時間,降低使用難度,提升工作效率,長遠目標是幹掉滑鼠鍵盤和陳舊的軟體交互方式,所想即所得。

我知道有些人還是很想杠,在辦公室里大家這麼說話不是很奇怪嗎?

首先,你的辦公室沒有鳥巢現場那樣三萬多人和三萬多部手機產生干擾,不需要像發布會那樣很嚴謹大聲地說出來,正常說話的語氣就可以了,堅果 R1 專門設計了雙麥克風和硬體降噪演算法來處理這個問題。

其次,隨著系統背後的深度學習演算法越來越智能,通過學習你日常的事務處理習慣,你需要說話的場景只會越來越少。

再次,結合掛在脖子或耳朵上的藍牙智能耳機使用,嘴巴與耳機間的對話距離非常短,喃喃自語就可以完成語音交互,在辦公室基本可以做到無干擾,相信不久將來就會有第三方廠商推出這樣的藍牙耳機,預計售價將不超過 300 塊。

最後,搜狗最近推出的「唇語識別」技術準確率已經很高了,導入類似技術,一些簡單的語音交互需求甚至只需動動嘴就能完成了。

杠是沒有價值的,技術總是在進步,問題只要存在解決的可能性,就一定會被解決。

━━━━━

9999 的一體機是不是太貴了?

我們來分析一下微軟的 Suface 策略。

Suface 只是微軟向第三方廠商示範硬體可以怎麼做才好用,但微軟並不是一個擅長製造並販賣硬體的企業,把硬體大規模分發到全球市場仍然需要依賴聯想戴爾等廠商,,如果 Suface 定價太低,對市場產生了心理錨定,那合作廠商推出同類型產品就沒有利潤了,這樣會打擊到合作廠商的熱情。

所以 Suface 的定價必須高高的,這樣人們買第三方廠商產品時,就會覺得很超值。

同理,如果鎚子科技希望基於 TNT 交互的 Smartisan OS 被大量使用,必然要藉助第三方硬體廠商的力量,把 TNT 工作站的配置做到頂尖再宣布 9999 的定價,也是為了給市場錨定價格預期,給配套廠商留下空間,要知道勤勞美麗的深圳人很有可能會把這個工作站做到 999 元(老羅微博已經透露將會有低至 500 元的第三方配套產品),這麼一來,第三方 TNT 工作站是不是顯得很有吸引力啦?

買個堅果 R1 手機,以後就有機會享受到 999 元的第三方配套工作站,家裡放一台公司放一台甚至車裡也放一台,隨時跨平台工作和遊戲,想想現在還買其他驍龍 845 手機是不是很吃虧?

━━━━━

TNT 是正確的方向嗎?

隨著技術的進步,在保持低功耗的同時,移動處理器的速度越來越快,以驍龍 845 為例,計算能力已經媲美普通的筆記本,而以後只會越來越快,越來越快的處理器只是用在手機上是不夠的,高通一直以來希望有一個理想的桌面解決方案來推動處理器向桌面系統進軍(並向其他廠商提供示範),以侵蝕英特爾的市場。

但環顧整個行業,所有已推出的解決方案都是噱頭式方案,沒有實用價值,而小米華為等廠商為了安全選擇了難用的微軟桌面系統,沒有一家廠商能支撐高通的夢想。

直到 TNT 出現。

高通非常認可 TNT 的價值並決意在這個方向上作出支持和投入,所以這次我們看到在鳥巢發布會現場插滿了高通的旗子,因為高通站在 TNT 身後,要全面推動這個桌面系統實用化,實現自己移動晶元桌面化的目標。

· 旗艦之選——高通驍龍處理器

另外,核心合作夥伴訊飛和三角獸都是 AI 領域裡積累極深的企業,也非常清楚純語音交互的瓶頸(無法理解肢體語言),所以他們都覺得成為 TNT 項目的參與者是非常有價值的。

最後,如果 Google 也認可 TNT 比自己家的 Chrome OS 更有機會實現安卓向桌面化進軍的野心,那就更好了。

行業巨頭因為擁有更大的信息量和前瞻性,對一個方向的把握肯定比大眾清晰得多,這幾家巨頭願意與 TNT 項目通力合作甚至站台,足以表明 TNT 的發展方向是對的。

所以 TNT 這個項目不是鎚子科技一家小公司搗鼓出來的,是一大堆相關領域的頂尖廠商合作做出來的,因為鎚子科技是項目的核心設計者和牽頭人,也是硬體終端企業,所以這個產品最後由老羅發布出來了。

蘋果並沒有發明圖形界面、滑鼠和觸摸屏,鎚子科技也沒有發明語音識別和多點觸摸屏,沒有發明語義分析和深度學習技術,TNT 的理念跟 iOS 第一次定義移動設備的交互是一樣的,是交互邏輯和效率上的顛覆。

當然,創新只是一個項目是否能成功的其中一個因素,當年蘋果的圖形操作系統比微軟早推出十年,但是在商業運作上的不成熟,最後還是輸給了微軟。TNT 的商業化之路肯定也充滿挑戰,但是把交互從命令導向進化到想法導向,肯定是交互領域的革命性升級,跟普通的語音識別完全不是一回事(很多人跟風轉了李開復那個視頻,甚為無知),作為科技愛好者,這個本質的區別還是要懂的。

━━━━━

真正的商務旗艦

最後說說堅果 R1 這部旗艦機。

其實也沒有什麼好說的,這個機器特簡單:

1. 工業設計:堅果 R1 的設計語言沿襲了廣受好評的堅果 Pro 2,無論從大眾角度還是專業角度,堅果 R1 的工業設計都是首屈一指的,美人尖屏幕在保證前置攝像頭居中體驗的同時,是目前最大限度降低主屏面積損失的方案,而且隱藏在狀態欄里與下巴形成上下對稱效果,堪稱完美;後蓋的平行雙攝設計也避免了豎排雙攝的突兀,在一眾類 iPhone X 手機的外形中與眾不同;與 Logo 合一的指紋識別模塊使用了更有質感的材質並處於後蓋黃金分割線位置,使背面有了點綴但又不至於顯得繁複,是整個雙攝手機市場上最好看的後蓋;3D 玻璃後蓋既晶瑩又大大提升了手感;而白色版的簡潔和驚艷程度……好了,@袁炫華 說不能拿白色堅果 R1 跟其他手機比較的,這樣太欺負人。

· 美輪美奐的堅果 R1 白色版

2. 硬體配置:只說幾個特別的點,IMX 363 攝像頭(f1.8 光圈,小米 MIX 2S 同款感測器)國內第三款發布的驍龍 845 旗艦,壓感屏,線性馬達,QC4.0 快充,10W 無線充電(傳聞以後會推出帶有類滑鼠功能的無線充電板配合 TNT 工作站使用,簡直酷),極速 USB 3.0,旗艦手機當中為數不多使用了不傷眼的 LCD 屏幕……以及所有這些配置與交互之間的無縫融合,根本不是以價格為導向的其他旗艦可比的,以桌面系統為考慮設計的 1T 存儲空間就不拿來跟其他手機對比了,這樣太欺負人。

· 超強硬體配置的堅果 R1

3. 操作系統:植入了 TNT 交互和大量 AI 技術的 Smartisan OS 因為升級太大,版本號直接從 4.X 跳到 6.X 了,上文已經介紹過很詳細了,基於工作站的 OS 確實不方便跟其他手機系統對比,這樣太欺負人。

· 從 4.X 直接進化到 6.X 的 Smartisan OS

至於大家都關心的拍照,我在微博上已經發過堅果 R1 拍的照片,好評如潮,其實目前同級旗艦手機的日常拍照在不藉助儀器的情況下已經很難看出差異,而一些極端場景並沒有太大的出片價值(攝影就是對光和影的捕捉,光都沒有了還談攝影就是有病),追求某種最高或第一的參數除了緩解自己的消費焦慮並沒有什麼實質意義,攝影的參數再提高下去對出片已經沒有更多的幫助,多看看手機別的方面吧。

· 堅果 R1 拍攝作品

· 堅果 R1 拍攝作品

稍微在構圖和光線捕捉技巧方面花一點兒時間,那個效果提升比起鏡頭間的成像差異好太多了,以後我會再寫篇文章教大家怎麼簡單地用手機拍出好照片。

也藉此回應一下為什麼之前的問答里建議大家 515 前不要買手機,雖然旗艦手機都有驍龍 845 處理器,但其他旗艦手機只是用這個處理器跑分和玩王者榮耀,而堅果 R1 卻做成了功能強大的桌面系統和工作站,為手機的體驗和顯示面積增加了無限可能,堅果 R1 把驍龍 845 處理器的計算能力用在更有價值的生產力領域,但又沒有犧牲原有的娛樂體驗,這種產品定義方式跟其他旗艦手機已經不在同一個維度了,堅果 R1 可以說是市面上真正的全能旗艦。

我有一個小小的建議,大容量的堅果 R1 不知道是不是可以改為存儲卡版本,這樣堅果 R2 出來的時候直接把 TF 卡換到新手機里就好了,不然那個 1T 存儲淘汰掉太可惜了。

━━━━━

不完美的老羅

好幾過接觸過老羅的人都說老羅真人相當謙遜,在陌生人面前甚至有點靦腆,跟微博上的老羅完全不同,這可能跟他有社交恐懼症有關。

其實我也不喜歡老羅在微博上與大眾的溝通方式,高興的時候天生驕傲,興奮起來就變成天生囂張,但有時按也按不住。

人人都很焦慮,確實也沒有時間和心情去原諒對方。

我覺得老羅的這個人有點像周星馳,或喬布斯,脾氣古怪一根筋,對產品極度沉迷,心裡想著把一件事情做好,在這個事情以外的事情就傻得要死,總是得罪人,自己卻混然不覺,雖然比起初創企業的時候是有了很大進步,但是站在大眾的立場,仍然沒有達到期望。

· 除了拍電影其他事情都很落寞的星爺

鳥巢發布會從輿論上可以說是並不成功的,錯誤估計大眾對交互變革的理解能力,期望拉得太高,但因為產品完成度不足(人們的不理解和不滿主要因為這個造成的),發布時間也太短,沒有完成概念普及的目標,如果改到秋天發布,把應用場景和完善的功能展示出來,效果絕對會好很多,所以老羅真的不應該把動靜搞得這麼大,以至大家都以為 515 是個響指,但其實他只是找到了第一顆原石。

TNT 真的是一顆原石。

滅霸同樣很難評價,復仇者聯盟可以看作現實世界的既得利益者,形象永遠正面,而滅霸這個壞小子總想破壞式創新,每個人看他都邪惡,但他存心認為自己只是想把世界變得更好而已。

也不知道究竟誰對誰錯。

但沒有偏執狂的世界,多少都是有點無聊的。

因為……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漫威英雄,但人人心裡也都有一個滅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鎚子科技 的精彩文章:

堅果 3 開箱:依舊漂亮得不像實力派

TAG:鎚子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