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庭教育淺言之132

家庭教育淺言之132

做好對「沒事兒」父母的有效陪伴,就是對出現學業焦慮學子的一大支持。所謂「沒事兒」父母,就是孩子沒有諮詢意願,父母卻被卡在孩子的「問題」上動彈不得。

諮詢過程中,父母常常會反覆強調「我沒事兒,我就是擔心孩子……」。言外之意,就是「我」沒有問題,或是,「我」的問題,「我」自己能搞定,我就是擔心孩子的問題。

父母真的「沒事兒」嗎?捫心自問,就會找到答案。

說到「沒事兒」,想多說一點兒。父母在孩子出現狀況之後,常常會習慣性地給孩子說:沒事兒,學到哪兒算哪兒(後面這句常常言不由衷,這樣的語言「騙不過」孩子的火眼金睛)。

「沒事兒」這句自我安慰式語言,對於孩子的焦慮情緒會適得其反,因為「沒事兒」這句話會讓孩子覺得,在父母看來「沒事兒」的事情,為什麼在我這裡總是「有事兒」(總是感到焦慮)?進而讓孩子進一步否定自我,甚至感覺到自己的無能。這會加劇孩子的焦慮情緒體驗。要想讓孩子真的「沒事兒」,不是直接告訴他(她)「沒事兒」,而是同理孩子的情緒。

這就是為什麼要透過陪伴,讓父母學會放下(不是放棄),因為當父母總是放不下的時候,主管情緒的大腦神經中樞就總是處於一種緊繃狀態,進而很快波及到語言神經中樞。這樣,我們說出來的語言就會讓人感覺到緊繃繃的,這樣的語言(透過語調傳遞出來的語言)就會加劇孩子內心的緊張感,進而導致焦慮情緒加重。

語言是靠大腦來支配的,而語調則完全由心靈的力量來支配。所以,透過陪伴,增強父母心靈的力量,方可最終讓父母的語言變得柔和,進而對孩子產生療愈力量。

張亞麗,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認知心理治療師,心理催眠師。北極星書友會導讀老師之一,北極星家庭教育中心負責老師,深圳幸福家家庭教育講師。系統參加過:薩提亞家庭治療、美式催眠和日式本土化催眠、貝殼認知療法培訓、家庭系統排列工作坊、情緒釋放技術(EFT),「奇蹟課程學習」和「一念之轉」工作坊等多場專業學習,已完成由國際培訓與教學技術學院研發的《軟培訓師訓練》第一、第二階段的學習。先後多次應邀在各大學校做家長培訓和家庭教育講座,多次發表有關親密關係、親子關係、讀書分享等感悟文章。多次榮獲「優秀共產黨員」、縣市「先進工作者」等稱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情商高的女人,最會說話
愚人節最強反套路大法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