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神蘇東坡其人
是
本瑤的第5篇文章
寫於2018年5月22日
食用說明
菜系:讀後感
菜量:共計4764個字
預計食用時間:12分鐘
備註:燕郎的這首歌,蘇軾作詞▼
寫這篇文章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
年前,湊單買了一本林語堂先生寫的《蘇東坡傳》,最近把它讀完了。
寫這篇文章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
只是讀完書,想畫一張男神我坡的文字畫像,給你們看。
一顆枝葉繁茂的樹,人們一打眼看見的是隨風擺動的葉子、或黃或綠的果兒,然而支撐它們的是裡面盤根錯節的枝幹。
人完整的一生也是這樣,如果不了解他生命的脈絡,那些華美葉片般的成就與事迹也就無從支撐、解釋與佐證。
蘇軾的一生全在仕途的進退留轉中,像他自己說的:「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以政治生涯的三起三落為底色,宦海沉浮中走出了一個天真爛漫、為人寬厚、熱愛生活、胸懷豁達的男神蘇東坡。
目錄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天真爛漫的不羈蘇
為人寬厚的名媛蘇
熱愛生活的跨界蘇
豁達洒脫的哲人蘇
見古人,見自己
1、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
」蘇軾的政治生涯大致有三起三落:
圖片來源:自繪
①名聲大噪:20來歲參加科舉考試一舉成名,當時一句話可以決定學者榮辱成敗的文壇盟主+主考官歐陽修說:「看了這個小子給我寫的信,不知道為什麼,我竟開心的流汗,老夫要讓位給他,讓他出人頭地!」
②烏台詩案:宋神宗支持王安石變法,由於蘇東坡與一眾元老重臣堅定地站在變法的對立面,被迫離京先後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職,後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任縣級民間自衛隊副隊長。
③元祐更化:宋神宗去世,小皇帝太小,太后攝政,變法中止舊黨得勢,蘇軾也直上青雲。
④主動請辭:因與太后、司馬光全盤否定新法的政見不合,蘇軾覺得不開心,一再請求外放。
⑤ 再回朝廷:太后執意把他召回朝廷,達到事業頂峰。
⑥ 一貶再貶:太后去世,哲宗重新啟用新黨,蘇軾被貶到南部蠻荒的惠州和儋州。
後來哲宗去世,其弟徽宗即位,新的皇太后攝政,蘇軾在赦罪北歸的途中去世,享年65歲。
他的一生如同過山車,起落次數多且落差大:
最高做到副國級的皇帝秘書(翰林學士知制誥,實質是候補宰相)、中組部部長(吏部尚書)、國防部長(兵部尚書)、外交部長(禮部尚書);
最低落為九品芝麻官的瓊州別駕。
這極高與極低之間的歲月里,蘇軾多在地方任或大或小的官職:
官職低時種田讀書、游賞交友、自得其樂;
官職高時政績突出、造福一方、與民同樂。
一顆淳樸率真的赤子之心從未改變。
內容來源:《蘇東坡傳》
2、天真爛漫的不羈蘇 ▼
林語堂在書中說:蘇東坡過得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
他的這種天真爛漫從筆端到唇間,從詩文書畫到言辭話語,一以貫之。
蘇軾認為,寫文章只要真實精確地表達出自己的美妙情思就可以,拋棄規矩法則,想說了就說,沒話了就停,「心中錯綜複雜之情思,我筆皆可暢達之」便是人生至樂。
他做人也是很搞笑,可以說是千古一逗比了:
蘇東坡在殿試的文章中引用了幾句堯與皋陶的對話。判官梅聖俞記不起來有這幾句,以為自己讀書少所以不敢提出查問,後來私底下問蘇軾哪本書里有這幾句話,蘇軾說:「這是我編的。」
蘇軾總是熱情洋溢。
有一次向他弟弟蘇轍說:「我知道我總是出言不慎,一發現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就想看到飯菜里的蒼蠅,一定要說出來,」
弟弟說:「但你得看你是跟誰說的,有的人可以推心置腹,有的就不行,」
蘇軾說:「這就是我的缺點,大概是太相信人了,不管跟誰都暢所欲言。」
大概是吐蒼蠅吐的太多了,儘管皇帝還是很喜歡他的,但是已被當權的變法新黨控制的御史台實在容不下他,開啟了對他所作詩文的挑刺模式,這就是著名的「烏台詩案」。
雖然寫文章時天不怕地不怕的肆意揮灑,收到逮捕令時,蘇軾還是怕怕的,躲在屋裡瑟瑟發抖。
與通判商量,通判說躲避使者也無濟於事,並勸說他不能慫,要穿著官衣走出去,不能輸氣場。
出了門,與猙獰的官差相對而立,大家都不說話。
我們坡最怕空氣突然的安靜,
於是打破沉默道:「我知道我得罪朝廷,要死了,能不能讓我和家人道一下別,」
皇差嘴角微揚:「並沒有那麼嚴重,只是先將你傳喚回京。」
此時,他一定覺得皇帝是真愛。
蘇軾被關在監獄受審期間,也發生了一件很有愛的事。
一天晚上正準備睡覺,一個人進來一句話沒說倒頭就睡,蘇軾以為他也是一名囚犯就沒管,自顧自的睡了。
到了四更時分,隱隱約約感覺有人推他的頭,跟他說:「恭喜!恭喜!」
蘇軾翻了個身問是什麼意思,
那人說:「安心睡,別發愁。」然後就走了。
原來這是皇帝派來的太監。
太監回奏蘇軾睡得很沉,呼嚕震天響。
皇帝開心的對侍臣說:「我就知道他於心無愧!」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蘇軾被貶黃州,出獄的那一天,他站在監獄門口,聞一聞空氣,感受一下微風,聽一聽喜鵲叫,看一看路上騎馬的人,覺得倍兒開心,當天又寫了一首詩:
平生文字為吾累,此去聲名不厭低。
塞上縱歸他日馬,城東不鬥少年雞。
事實上,御史若是仔細檢查、考證這幾句詩,他又犯了對帝王的大不敬之罪,寫完這首詩,蘇軾擲筆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藥!」
我們坡,真是太可愛了。
3、為人寬厚的名媛蘇 ▼
別看蘇軾心直口快、口無遮攔,可他是用理智而不是情緒講話,對事而不是對人,林語堂在書中說:「雖恨邪惡之事,對身為邪惡之人,他並不記掛心中。只是不喜愛此等人而已。」
正因為此,蘇軾同曾經齟齬不合的陳太守最後彼此十分敬仰,陳太守的兒子陳慥還和他成為一生的摯友,為他謫居黃州期間提供了很多庇護。
正因為此,蘇軾路過南京時去看望疲憊頹唐的老年王安石,曾經的政敵如今在詩與佛學的領域相談甚歡。
名媛蘇遊蹤廣布、交友廣泛、上下通吃,從皇帝太后到田頭百姓、從在朝學士到世外高僧都發自內心的喜歡他。他曾對弟弟說過一句話: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
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我想他如此有魅力的原因就在於此。
首先,他內心真純善良,周圍的世界也不會充滿邪惡;
其次,他清楚的認識到,不管是皇帝還是乞丐,其所為所言的差異是受環境與身份的影響與限制,而本質的人性並沒有尊卑之分;
最後,他有興趣了解世間萬物,三教九流的每一支都有自己的生存知識和處世哲學,都值得交流與學習。
我們坡,真是太善良了。
4、熱愛生活的跨界蘇 ▼
蘇軾是斜杠青年、跨界能手的鼻祖。
林語堂在書中寫:
「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鍊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而這樣一個豐盈充實的跨界蘇,從被貶至黃州窮苦之地起,才真正轟轟烈烈的開始。
在黃州,全家的生活捉襟見肘,於是他躬耕東坡、造雪堂、築水壩、建魚池,將「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的豬肉做成「東坡肉」,將白菜心塞在鯉魚肚子里煎成「東坡魚」,還創造了給窮人和和尚吃的青菜「東坡湯」。他與農人交流農事,崇拜他的舊友與新友紛紛從遠方來,陪他談笑與同住。
而名垂千古的《赤壁懷古》、《前赤壁賦》、《後赤壁賦》與《承天寺夜遊》四篇,便是在此期間與好友的飲酒夜遊中誕生的,光輝溫暖、透徹深入。
東坡肉 ? 花瓣網
元祐更化時蘇軾被重用提拔,而由於政見不合,他再三懇請出任杭州。
在杭州任太守,他建造全城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包括一個清潔供水系統和中國最早的公立醫院,他疏浚西湖、將淤泥築成長堤,開墾岸邊供農人種菱角,在湖中建三座小石塔劃定水域界限,即為「三潭映月」。
三潭映月與蘇堤春曉 ? 花瓣網
繼黃州之後,蘇軾於1094年再度被貶,流放嶺南。
在惠州,吃貨蘇東坡又發現了很多新吃法。
比如羊脊骨,他買不到羊肉,就買了沒人要的羊脊骨,煮熟用熱酒淋,撒上鹽巴再燒烤,用牙籤滿滿剔骨頭間的碎肉,像吃螃蟹一樣,他開心地像個孩子一樣寫信給弟弟,說:「那些等著啃骨頭的狗一定要被我氣死了。」
他曾在黃州自釀蜜酒、在定州自釀橘子酒和松酒,現在惠州又釀起了「桂酒」,但好像並不是很好喝。
聽說蘇東坡過的依然很開心,政敵章惇氣不打一處來,好,那就繼續往南貶,貶到當時中華文化尚未抵達的海南儋州。
這是海南的幸運。
在儋州,他以與各色人等閑談為樂,當地居民幫他蓋房子,獵人送他鹿肉吃,食物稀少的秋季,他煮青菜與蒼耳,還笑談食陽光止餓;為了制墨,差點把房子燒掉;閑來無事去鄉野採藥,寫各種醫學筆記,有了《蘇沈良方》;他建立書院免費講學,教化海南先民,
滄海何曾斷地脈,珠崖從此破天荒。
我們坡,真是太有趣了。
5、洒脫豁達的哲人蘇 ▼
在貶謫黃州之後,他開始轉向宗教,沉思自己的個性與人生的意義,《前赤壁賦》等哲思名篇自不必說,除此之外,蘇軾還思考出不少段子。
他思考自己為什麼這麼命苦,最後得出一個石破天驚的結論:星座不好。他在日記里寫道,從韓愈的「我生之辰,月宿直斗」可以推斷出韓愈是摩羯座,我也是摩羯座,我們都受人誹謗,一定是因為介個!
吾平生遭口語無數,蓋生時與韓退之相似。退之詩云:『我生之辰,月宿南斗。」乃知退之磨蠍為身宮,而仆乃以磨蠍為命,平生多得謗譽,殆是同病也!
他思考自己為什麼這麼貧窮,又得出一個石破天驚的結論:出生年份不好。他又在日記里寫道,馬夢得和我同年同月生,比我小八天,這一年生的一定都是窮逼,其中我和夢得是窮逼之王;不過我們倆相比之下,還是他更窮一些。
馬夢得與仆同歲月生,少仆八日。是歲生者,無富貴人,而仆與夢得為窮之冠。即吾二人而觀之,當推夢得為首。
很多人喜歡《定風波》中:「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其實這首詞的背後也有很有趣的小故事。
《定風波》前有一句說明:「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同時《東坡志林》里有一篇《游蘭溪》寫道:「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師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得疾。聞麻橋人龐安常善醫而聾。遂往求療。」
兩相對比,整個故事就很明確了——
蘇東坡男神去沙湖看地的過程中下雨了,別人都在躲雨,他看著「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一個人瀟瀟洒灑的淋著雨邊吟邊走,果不其然回去就感冒了,這就是帥不過三秒。
一個人在臨死之前大概是最能見品行的時候,他在常州身體每況愈下,臨終之時家人和朋友陪在身邊。方丈跟他耳語:「現在,要想來生!」蘇東坡輕聲說:「西天也許有。空想前往,又有何用?」錢世雄說:「現在,你最好還是要做如是想。」蘇東坡最後的話是:「勉強想就錯了。」
他大概是相信,西天有與沒有,那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人的精力不應該放在對來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希冀,而應放在此時此刻今生的快樂。
勉強想就錯了。
6、見古人,見自己 ▼
這就是我喜歡的蘇東坡,他是亦莊亦諧的蘇東坡。
亦庄,在於他永遠不帶私心的堅持自我、敢說真話,在新法施行之時數次上疏力陳與民不利之處,在新法失勢之時又客觀地肯定其中值得採納的部分。正如他在《潮州韓公文廟碑》中所說:
浩然之氣,
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
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矣。
故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嶽,
幽則為鬼神,而明則復為人。
亦諧,在於他看見黑暗而從不沉溺於黑暗,身處苦難而從未糾結於苦難,而是帶著一肚子不合時宜的真性情,用一腦袋的才華梳理工作,用兩隻浪漫的手裝點生活,讓自己快樂,也讓別人快樂。彷彿一隻翩飛的火烈鳥,飛渡了跌宕起伏的人生。
很多很多年以前的小時候,沒事兒做就扒拉家裡的舊書堆,翻到一本蘇軾與佛印的軼聞小故事,看起來就忘了時間,那是第一次知道蘇軾。
很多很多年以後的我發覺,人真的能夠在自己的人生境況里與古人相遇,你們有著不同的歷史、不同的環境、不同的道路,卻有著相似的心境與相似的情緒,屆時他將穿越千古來握著你的手,給你智慧與力量。
男神蘇東坡其人,
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
為造物者之無盡臧也。
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把這一張文字畫像贈予你,
願你在最低的境遇里,
也活出最喜歡的自己。


※讀《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如何煎中藥?至今最清楚的攻略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