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清軍打仗很慫,但武器可不孬:生產過五種世界最先進機槍!

清軍打仗很慫,但武器可不孬:生產過五種世界最先進機槍!

在歷史上,清朝不僅是最早裝備機槍的國家之一,也大量生產過的世界最先進的機槍。以至於在影視作品中,機槍都是倪大紅老師發明的,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水連珠機槍。儘管這挺捷克ZB-26輕機槍的道具有點穿幫,但也說明在清朝,機槍並非稀罕物件,我大清有很多。

據說,清朝著名的武器發明家,自動槍械專家,戴梓教授,研製了一種叫做 「連火銃」的連發速射武器,在當時遠遠領先於西方國家,從事中國古代戰爭器械研究的專家陸敬嚴先生認為,「連火銃」就是現代機關槍的前身。歷史學家考證「連火銃」的主要依據是《清史稿》的這句話:「梓以布衣從軍,獻連珠火銃法」。

然後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又有了加強版,讓人們對這種連發武器有了新認識:「形若琵琶,凡火藥鉛丸,皆貯於銃脊,以機輪開閉。其機有二,相銜如牡牝,扳一機則火藥鉛丸自落筒中,第二機隨之並動,石激火出,而銃發矣,計二十八發,火藥鉛丸乃盡,始需重貯」。

然後,《中國科學技術史 機械卷》,以及《中華科技五千年》等文獻就把戴辛的28連發火銃認定為現代機關槍的鼻祖,謠傳至今。實際上,戴辛的28連發火銃就是一種連續供彈火藥槍。1650年(清順治七年)就在歐洲發明。

北京故宮博物院近年發現的一支清代康熙初年外國進獻的火槍,構造就與《閱微草堂筆記》的記載十分相似。戴梓的連珠火銑很可能是對這桿昂里啞國連珠槍的改進或仿製。從構造原理來看,連珠火銃與機槍根本不是一回事,連珠槍不是自動武器,不能自動完成連續射擊的過程,因此把戴銑稱為「機槍祖先」是錯誤的。

清朝生產的真正的機槍,要到金陵兵工廠引進了近代機器和工業技術以後。1884年,這一年清朝仿製生產了兩種機槍。

首先是諾登飛四門神機連珠炮,這是一種多管排列的機槍或機關炮,由美國人諾登飛於1878年發明。原理是將多根槍管平行排列,彈藥由上部供彈,用一個可以轉動把手,驅動槍管後的槍機依次擊發並上彈,諾登飛四管機槍的射速可達每分鐘350發,射程2000米。在1883年由金陵機器局引進數門,逐一拆解為零件,逆向測繪,翌年仿製成功。該炮在中法戰爭時曾被陸軍使用,北洋水師的經遠、來遠等艦也裝備過此炮。

然後是格林速射炮,是一種由數根槍管組成的轉管速射機槍,後來被稱為加特林機槍。這種機槍創造性的把6根槍管,並列安裝在一個旋轉圓筒上,通過轉動手柄,各槍管依次完成裝彈、射擊和再次上彈等動作,依靠一個手柄,就完美解決了機槍的持續發射問題。

加特林機槍是世界上第一種正式裝備軍隊的連發速射機槍,這種武器一經推出就引起了當時世界各國軍隊的注意。美國軍隊在1866年就將其正式列入制式裝備。

清政府也不例外,在引進加特林機槍後稱其為「格林快炮」,並於1881年交由金陵機器製造局仿製成功,被稱為「十門連珠格林炮」。由於構造簡單,容易生產,格林快炮大量裝備了清軍,北洋水師的定遠、鎮遠、致遠、靖遠艦等主力艦均也安裝了加特林機槍。

格林機槍圖,摘自《中西兵略指掌》

甲午戰爭時,清軍大規模裝備了格林炮,並在漢城戰役中投入實用,給日本軍隊造成較大的殺傷。司馬遼太郎在《坂上風雲》一書中寫道:我們的步兵進攻時,清軍炮兵就開始炮擊,步兵穿過硝煙前進,有的被炮火炸得粉身碎骨同時開始,好不容易活下來的人跑到了鐵絲網前,又遭到敵人機關槍交叉射擊的密集火網,我軍像小蟲子一樣被殺死。那時候日軍看到清軍有速射武器的第一感覺是極端的驚詫,日軍士兵居然不知道有機關槍這種兇猛武器。當然,由於清軍的潰退,大多數加特林機槍都被日軍繳獲。

清軍的格林炮。

其實滿清政府時期,經常接觸併購買最新的高科技武器裝備,那時候並不存在禁運,洋人都是主動上門兜售武器。1884年,馬克沁發明了一種火藥驅動自動射擊的水冷重機槍,但一開始在歐洲無人問津,就一個原因,射速太快,太耗費子彈,當時各國軍隊都沒有看出這挺機槍的巨大軍事潛力。

於是馬克沁是除了渾身解數來推銷,清朝作為進口洋武器的大金主,自然不能被馬克沁放過。這是當年洋人為中方演示馬克沁機槍的巨大威力。照片下面的英文:「中國官員觀看一挺小型馬克沁機槍的射擊,在很短時間內這挺機槍打斷了一棵直徑18英寸的大樹。」

早在1888年,也就是馬克沁發明馬式重機槍的四年後,金陵製造局(南京金陵兵工廠的前身)就引進並成功仿製了該槍。一開始馬克沁機槍在中國被稱為「賽電槍」,賽過閃電的意思。但金陵製造局仿製成功以後,並未批量生產,也沒有大量裝備當時的清朝軍隊,僅有的幾挺樣槍也放進了倉庫。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以後,中國在三十年初開始仿製性能更好的馬克沁MG08式機槍,1935年金陵兵工廠仿製成功並正式列裝,命名為民24式重機槍,金陵兵工廠根據德國提供的MG08圖紙,進行了改良和標準化,吸收了各國實戰的經驗,取長補短,槍機改成易拆卸式,槍架改為輕便的三腳架。這種機槍是當時世界範圍內仿製馬克辛機槍的最優秀型號,質量精湛,以高可靠性而著稱。

清朝生產的最後一種機槍,是丹麥的麥德森機槍,該槍是世界上第一種實用的輕機槍,1902年在丹麥誕生,清朝在1908年進口了上千挺,在清軍中使用廣泛,隨後清朝加以仿製。

廣東製造軍械總廠仿製的麥德森機槍被稱為「輕機快炮」,此外開封兵工廠也有仿製。在日俄戰爭期間,俄軍就配發了1500挺這種輕機槍。麥德森機槍是一種價格很昂貴的武器,但以其高可靠性著稱於世,堪稱世界上服役時間最長的機槍,直到目前,巴西軍隊警察部隊還在使用這種一百年前的輕機槍,沒準這挺機槍就是清朝生產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羅廖夫 的精彩文章:

空警500預警機獲得空中加油能力:這相當於預警機數量一下翻番
英國皇家衛隊紅蝦兵:熊皮高帽是頂級奢侈品,每頂造價52萬元!

TAG:科羅廖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