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和書的關係該改變了

你和書的關係該改變了

清代的袁枚曾經寫過一篇《黃生借書說》,告誡黃生「書,非借不能讀也。」我們每個人的一生就按80歲算,根據我們一般人掌握一本書的速度,還有生活高壓之下每天在讀書上願意花費的時間,能做到1個月一本的已經算是鳳毛麟角了。袁枚也感嘆自己「通籍後,俸去書來,落落大滿,素蟫灰絲時蒙捲軸」。書對於人的關係從一定意義上而言,也就相當於「過客」。但過客總有存在的意義。

如何在我們有生之年讀想讀之書能真正讀過,如何避免「若業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異日觀』云爾。」,如何讓讀書成為一門藝術。《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有效地幫我們解決了這個問題。

要想把書中作者的思想內化,學以致用,塑造自己,就要掌握吸收的技能,而做筆記無疑是最好的辦法。我們很多人也做筆記,但為什麼作者做筆記可以吸收書中思想,而我們卻總是把筆記本搞得一團糟,並沒有對我們的生活產生積極引導。做筆記當然是有方法可循的,翻開這本書,一切就豁然開朗了。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作者奧野宣之,身上非常有日本男人的儒雅和工匠精神,他提倡「讀書是一門藝術」、「生活的每一個場景都應該用筆記本來充實」。從事傳媒行業,視書如命的他把筆記讀書法可以講解到如此透徹有用,怪不得在日本的名氣如此之大,江湖人稱「筆記本作家」。我們都明白一點,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做事,效率遠遠低於有壓力的時候。聰明的奧野宣之明顯把這一理論應用到了他的筆記讀書法當中。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從五步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依次介紹了筆記讀書法的內容。書後還有作者自己總結的19個技巧,作者細心到把超好用的26款實用文具都附錄在後面。帶著生命最素麵的好奇心和熱愛去生活,然後發現並記錄想讀的書;帶著「為什麼要讀這本書」的初心去書店買書,然後方得始終;帶著要寫讀書筆記的目的去讀書,然後清晰記憶書中內容;帶著內化知識的心思做筆記,然後升華自己,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思想;帶著輸出的暢快重讀,然後享受更開闊的視野、深厚的思想。

一味地讀書根本就是純粹的無用功,讀書,「讀」很簡單,坦坦蕩蕩、底氣十足地說自己讀過可就不簡單了。把筆記帶到讀書生活中,讓筆記本成為書和自己之間的連接,第三者的出現會增加你和書之間的朦朧的感覺,也只會讓你更愛看書。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更能深刻貫徹作者的思想,成為自己的財富。正如作者所說「寫讀書筆記可以改變讀書方法,而讀書方法的改變又會帶來思考方式的轉變。」

筆記讀書法,這樣的體驗相當酸爽!看似平淡無奇的總是威力巨大。絕知此事要躬行。

用筆記本來統領協調整個的讀書生活,如果這樣做了,讀書就不單單是讀書了,筆記本早已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用這本書做過一次筆記,這種掌握一本書的暢快感真是太好了。工序化、結構化、程式化讀書過程,剛開始有點難,習慣養成之後,收穫的不光是知識,更有井井有條的讀書生活、小確幸的歡喜。讀書因筆記而豐富。

讀書這個事情看起來簡單,聽起來簡單,但是做起來絲毫不簡單。即便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但不代表我們就可以放過這本書。人的記憶,一方面讓我們忘掉生活的「更與何人說」,但同時也篩掉了可能對我們非常有用的東西。

我們潛意識裡都想做個讀書人,不管是商賈巨胄,還是販夫走卒,都對讀書人是相當欣賞甚至敬愛的。

《如何閱讀一本書》說是牛溲馬勃可能有點過分,但特別容易讓人棄瓊拾礫。當你按照作者說的去做,你會發現,不光是讀書生活,你的生活都會因此變得豐富多彩。

儒家的朱熹非常強調一記二問三思考,這與奧野宣之的「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毫無疑問是如出一轍的。讀書不能只動眼不動手。明清之際大思想家顧炎武有著作《日知錄》流傳於世,觀其書名,顧名思義,每天所得集合起來就是《日知錄》。在顧炎武十歲的時候,他的祖父送給他一本《資治通鑒》,對著剛剛明事理的小顧炎武說:「很多人讀書,只是浮光掠影,不知道你會是哪樣。」小顧炎武說:「您放心,我一定踏踏實實做筆記。」顧炎武讀《資治通鑒》,每一章都會做讀書筆記。再後來等他成年之後,所有的讀書筆記集合起來,就是鼎鼎大名的《日知錄》。政治、思想、歷史、禮儀、藝術無所不包,無所不有,真可謂是集大成者!連顧炎武自己都說「平生之志與業皆在其中」。

「吸取精華」跟「讀書體驗」完全是兩回事。我們可能會有過這樣的體驗,很多東西你覺得你懂了,但在你去給別人講解或者自己實踐的時候,發現並不是如此。儒家講:「教學相長」就是這個道理。在去進行輸出的時候,找到自己的落差,以求精進。

正如作者所說「如果你想在多讀幾遍書後就有個人發現,恐怕是很難的,因為並不是工作或辦事的時候順便看一眼書就能有效讀書。但讀書筆記不一樣,只要有一點空閑就可以簡單地重讀一遍,帶來新的發現。」

我們每個人都是有自己的生活圈的,但是要想擁抱更大的圈子,你首先得走出去,給自己一個機會,去接觸不一樣的事物。很多人在讀書期間都做過讀書筆記,弄個筆記本來抄寫很多名言箴語,但可能從來沒有認真對待過這個筆記本。連給自己「溫故而知新」的機會都沒有。又或者讀完一本書放在那裡,但從來不敢把書扔掉,占著書櫃大片的地方,對書中的精華也沒有做到充分的吸收。要想真正通過讀書獲得成長精進,書與人之間連接的改變勢在必行,筆記讀書法絕妙無比,讀書生活也將會更有層次、更加深刻。人生短短几十載,儘快地去通過讀書開闊自己的格局,對世界的看法也會有所改變。人生自有詩意,生活本就美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姚樹井 的精彩文章:

TAG:姚樹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