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評價藝術作品,是否應該拋去主流價值觀?

評價藝術作品,是否應該拋去主流價值觀?

這個問題並不存在,也無需講什麼拋去不拋去的這一類話。理由有三:

第一、藝術家的創作,從來都是情感上的衝動所引發,而非價值觀在起作用。

我們看中國書法史上那些經典作品,都是情感的驅動,讓藝術家噴薄的情感灌注在藝術作品的形式之內而得以誕生的傑作。

比如王羲之的《蘭亭序》,寫蘭亭宴會盛大的場面、氛圍以及對於人生死的思考。當然,王羲之也是人,是人便就有所謂的三觀。

王羲之的蘭亭序,肯定也是在他三觀潛移默化的引導下創作出來的。但是,真中能推動他創作出這篇千古書法神品的原始動機,肯定不是某一個價值觀,而是當時他在蘭亭宴會上感受到的那種快樂,以及因為這種快樂而聯想到這種快樂的短暫、不能持續的悲傷。

因此,今天的我們再看這幅書法作品的時候,到底是情感更打動我們,還是王羲之的三觀更吸引人呢?

我想,除了王羲之的書法技巧以及對於漢字獨特的造型藝術讓人感嘆之外,他那種胸懷宇宙、悲嘆人生的情感抒發,其實更令人欽佩。

第二、藝術創作活動的著眼點應該在於該作品是否可以表現(請注意是真實、細緻的表現生活,而不是評價)生活。因此,只會做表現技巧上的探討,而不會引起所謂價值觀的討論。

我認為藝術之所以存在,是為了表現生活。是為了表現什麼,而不是為了宣揚什麼。換句話說,藝術所表現的,不一定都是我們肯定和讚揚的。

那既然如此,藝術果真是為了表現,但是在這表現之後,又有什麼東西呢?

我認為是給人以體驗。

藝術真正的價值即在於體驗,體驗我們從未體驗過的事物,讓我們去體驗另一種生命、和我們完全不一樣的生活。

比如,一個講盲人的電影,當然不是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去戳瞎自己的眼,去宣揚當一個盲人有多麼偉大,而是讓我們這些普通人得以體驗到做一個盲人,在生活上或遇到什麼問題,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當然,如果這個作品讓你產生了對盲人更加敬畏以及更想善意對待他們的情感,那是您的福氣,是您心地善良、有道德節操的表現,跟一個藝術作品是否符合主流價值觀,甚至用主流價值觀去評價無關。

否則,這個藝術作品就會完全淪為道德的說教的工具和替代品了,也就缺乏了藝術所以應該具有的生命力。

第三、藝術的目的在於表現事物更多的側面和可能性,用主流價值觀綁架藝術作品無疑會讓藝術變得扁平淡一、乏善可陳。

所有的藝術作品之所以可以稱得上藝術,是因為它有足夠複雜、擁有組夠多的側面和可解讀的可能性。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從大概率上講,藝術作品就應該讓人看不懂、產生歧義以及匪夷所思。只有這樣,藝術才具有足夠深度。藝術不應該通俗、不應該成為人人都能一時接受的通俗品,他應該晦澀艱深和遠離世俗。

而一個真正的藝術作品,如果我們只能從中看出主流價值觀、主流的、世俗的東西,必然會讓這個藝術作品趨於扁平化、片面化。

比如,我們看顏真卿的《祭侄稿》,以主流價值來看待這幅作品,當然體現了顏真卿那種家國一體的責任擔當以及對於侄子的痛惜和讚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松風閣書法日講 的精彩文章:

結字和章法,哪個對書法作品更重要?
明董其昌《書譜》,飄逸空靈,風華自足

TAG:松風閣書法日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