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頸椎關節及韌帶

頸椎關節及韌帶

1

頭和頸的骨性支架

2

頸椎

頸椎是可移動的椎骨中最小的,其特點是它的每個橫突都有一個孔。第1、2、7頸椎有獨特的特點,將被分別介紹。第3、4、5頸椎幾乎相同,而第6頸椎在具有典型的總體特點的同時還具有微小差別。

1.寰椎:

結構特點:

即第1頸椎,能支持頭部重量。它是獨特的,因為它不能與椎體結合,應該結合椎體的部位被樞椎向顱側的隆凸——齒突所佔據。寰椎有兩個側塊,由一個短的前弓和一個長的後弓相連,無椎體。橫韌帶能維持齒突和前弓的相對位置。

寰椎橫韌帶(5)將椎管分為兩部分。椎管的前1/3(近似)由齒突佔據。後一部分容納脊髓及其被膜,脊髓本身佔據了一半的空間(即像齒突一樣脊髓也佔據了椎管後1/3)。

前弓微向前凸,有一個粗糙的前結節與前縱韌帶相連。它的上下緣與寰枕前膜相連,並將前縱韌帶的外側分開。前弓的後面是一個凹陷的,近似於環形的面,與齒突相對應。

寰椎的側塊呈橢圓形,其長軸向前會聚,相應於其各自的枕髁。除第七頸椎外,寰椎的橫突比其它頸椎的都長。

2.樞椎:

樞椎,即第2頸椎,作為寰樞椎和頭部繞齒突旋轉的軸,齒突由樞椎體上面向顱側突出。

成人齒突呈圓錐形,平均長度為15mm。它在樞椎的椎體之上,樞椎的後面有一寬溝,被軟骨組織覆蓋,溝內有橫韌帶。齒突的頂點較尖,有齒突尖韌帶從該點發出。橫韌帶溝上方有一個稍平的後外側面與翼狀韌帶相連。

樞椎的椎體所含的骨密質比齒突少。它是由部分融合的寰椎、樞椎體和它們之間的發育未完全的軟骨盤(軟骨結合)複合而成。

樞椎的橫突較尖,由根板接合處和椎弓根在關節間部分的外側面和外下方伸出。橫突孔的方向向外,因為椎動脈在下關節面下方突然轉向外側。在肋板和椎體接合處附近有小的前結節。 肋弓板較粗,與黃韌帶相連。

樞椎的棘突較大,末端分叉,底部較寬並凹向後方。項韌帶與樞椎齒突間切跡相連。

3.C7,第7頸椎

第7頸椎,即隆椎,有一較長的棘突,在項溝下端可見。其末端有一個突出的結節,與項韌帶及其下方的各肌肉相連。

橫突粗而突出,位於橫突孔後外側。橫突孔內有椎靜脈走行,但無椎動脈,被骨刺分隔。肋板相對較薄並有部分缺失。它的上部有溝,其內有第7頸神經前支走行,並且通常都有一個小而不明顯的前結節。後結節明顯。上胸膜附著於橫突前緣。

其橫突肋板可分離為頸肋,橫突孔不對稱:有時肋板不發達會缺失一個橫突孔。

3

關節及韌帶

顱骨和脊柱間的關節形成是特殊的,它比其餘中軸骨為運動提供了更廣闊的範圍。它由枕髁、寰椎和樞椎構成,並且像一般關節一樣發揮自身的作用,使頭部能夠進行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轉動,並適應眼——頭同位。

1.寰枕關節:

寰椎借一對滑膜關節與枕骨形成關節。兩塊骨通過關節囊和寰-枕前、後膜相互連接。

纖維囊:纖維囊包繞枕髁及寰椎上關節面。它們的後部及外側較厚,此處的纖維囊有時不完整,可能與齒突和寰椎橫韌帶間的關節腔相連。

韌帶:

寰枕前膜【參考上圖】寰枕前膜是一個寬闊緻密的纖維結構,連接枕骨大孔前緣和寰椎前弓上緣。它的外側與囊狀韌帶相混合,內側被中央索加強,中央索是前縱韌帶在枕骨底和寰椎前結節之間展開形成的。

寰枕後膜一一寰枕後膜也很寬,但相對於前膜較薄,連接枕骨大孔後緣和寰椎後弓上緣,外側與關節囊相混合。

血液供應:該區域的動脈血供來自於頸深支、枕支及椎動脈分支間的一個吻合。

神經支配:這些關節由第1、2頸神經背側主支的分支支配,這些主幹的內側分支常常相互交通,並與第3頸神經共同形成頸後叢。

維持關節穩定的因素:包括纖維囊、寰椎膜、關節面的形狀、連接寰椎和枕骨的韌帶、項韌帶以及頸後肌肉。枕下肌肉有重要的本體感受和維持姿勢的功能。

2.寰樞正中關節(前面)

由齒突與寰椎前弓後方的關節面和寰椎橫韌帶構成,屬車軸關節。可做旋轉運動,通過寰枕關節傳遞形成完整的頭部運動。

1. 寰椎橫韌帶:寰椎橫韌帶寬而堅固,它呈弓形橫跨齒突後的寰椎環:它的長度平均值20mm左右。橫韌帶將寰樞的環分為兩個不相等的部分。其中後2/3圍繞脊髓和脊膜,前1/3包括齒突,它在所有其他的韌帶都被分割開的情況下仍可維持其所在的位置。

2. 翼狀韌帶:外側翼狀韌帶是短而強韌的韌帶,起自齒突的兩側,止於枕骨髁。同時還有內側翼狀韌帶。目前認為,翼狀韌帶的主要功能是限制寰樞關節的轉動,當轉向右時,左側韌帶緊張,反之亦然。在轉動時,樞椎有微小的向上運動,這樣會減小翼狀韌帶以及寰枕外側關節囊和副韌帶的張力,從而使運動的範圍更大。

3. 十字形韌帶:其名字由韌帶交叉形成十字狀得來。其下部發散出一束纖維止於樞椎體後面,而上部同樣向兩側延伸止於枕骨大孔的前緣。

4. 齒突尖韌帶——由齒突頂端呈扇形伸出,並在翼狀韌帶間伸入枕骨大孔前緣,作為脊索及其外鞘的顱側連續部分。脂肪組織墊在極大範圍內將它與寰枕前膜和十字形韌帶分隔開來。

血液供應:該區的動脈血供來自頸深動脈、枕動脈和椎動脈的分支間的吻合支。

神經支配:該關節由第1、2頸神經的背側主支的一些分支所支配。這些主幹的內側分支經常相互交通或與第3頸神經相交通,形成頸後神經叢。

維持穩定性的因素:最主要因素是韌帶,其中寰椎橫韌帶最為堅韌。翼狀韌帶較為薄弱。連接樞椎和枕骨、纖維囊、項韌帶和頸後肌肉的其他韌帶也對維持穩定有一定的作用。枕骨下肌肉對本體感覺和維持姿勢起著重要作用。

註:不全面,還有關節突關節,椎間關節、前縱韌帶、後縱韌帶、黃韌帶等都沒有在內!

本文為整理原創,部分資料來源於網路收集,最終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頸椎 的精彩文章:

肩背疼得受不了?抓把「它」就夠了,頸椎病迅速消失不再見!
頸椎病患者應該吃什麼?怎麼吃?來聽聽專家下面怎麼說

TAG:頸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