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古人養生之精髓4——清心7法

古人養生之精髓4——清心7法

每日金句

2018年5月星期三

23

四月初九

戊戌年 丁巳月 乙卯日

當你在框架裡面時,很難看到你要欣賞的圖片。對他人猜疑成性的人不會得到他人的信任。

——《勵志語錄》

古人清心養生7法

古人在清心養生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中國式養生之可行之道,今臚列如下,以供讀者借鑒和參考。

1、安神定心法:孫思邈在《存神鍊氣銘》中指出:「若欲存身,先安神氣。若欲安神,須煉元氣。氣在身內,神安氣海。氣海充盈,心安神定。定若不散,身心凝靜。靜至定懼,身存年永。」既安其神者,方靜其心,盈其身;存其身;永其年。

2、清靜無為法:老子《道德經》主張「清靜無為」的養生之道。清靜無為的方法,要求達到致虛極,守靜篤的境界。就是說,要盡量虛其心靈,排除雜念,始終如一的堅守清靜,務必心清神靜。要做到虛靜,「見素抱樸,少思寡慾。」如能這樣便可節護專神,延年益壽。老子認為:清凈無為者,不做力所不及的事;恬淡虛無者,能淡待生活中的事與物;道法自然者,能順乎自然以無為生。這樣的人可以「貴生」即心「不以事累意」身「不以物累形」。

3、守神祛病法:《黃帝內經》早有「精神內守」的著名思想,「精神內守」是養生之法,總的要求及功效是:清除妄心;抑制邪念;意念集中,神不外馳,內養元氣,外慎六淫,陰陽平衡,氣存形全,故而不生病。

4、靜神化治法:中國古代醫學思想中富有「清靜養神」的主張,「靜則神藏,躁則消亡」靜神化治,動則苛疾起,即清靜者,可生元神,化元氣,治疾起。「清靜者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勿之能害。清靜養神可以使機體的生理功能正常抗病力增強,不易生病

5 、靜而能慮法:是儒家的「養神法」主要表現為「虛靜坐忘」的修鍊方法。《大學》對「靜」與「神」的關係作出了明確闡述:「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而在達到靜而能慮,必須通過「坐忘」修鍊。靜坐忘我是儒家的修養大法。

6、抱神以靜法:《莊子·在宥》把老子學說發展到到「抱神以靜」,「必靜必清」的更高度,極力主張「虛無恬淡,寂寞無為」,並以水靜則明來說明神之當靜,所謂「水靜尤明,而況精神」。他認為,只有靜而無為,排除憂患,以免神躁,才能長壽。但莊子之心靜,並非絕對的靜,而是動中之靜,心清神靜的關鍵在於心神靜而「不雜」要想保養精神完全不動神是不行的,只要排除是累,心神專一不雜,就能做到神靜而不躁。

7、補腦修神法:道家強調性命雙修,得道成仙,神仙非神話。《隱子》認為「神仙」只不過通過修鍊健身,而使頭腦清醒,心智發達,神明通達,大覺徹悟而又壽高罷了。修此「神仙」之道方法甚多,但其根本方法是「還精補腦」,「虛靜修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與生活知識 的精彩文章:

很容易出汗?暗示身體出「故障」了,必須重視!
「四高」不能吃的食物,太全了,人手一份!

TAG:健康與生活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