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綠軍輸球是因為首節挖了個大坑,但他們其實後三節都贏了

綠軍輸球是因為首節挖了個大坑,但他們其實後三節都贏了

東決G4,凱爾特人客場102-111不敵騎士,總比分被追成2-2。

比賽勝負其實在第一節就交代了。首節戰罷,騎士34-18領先16分,第二節剛開哨又被科沃爾連罰三球,分差達到19分。

對陣騎士這種級別的球隊,如果一開場就給自己挖下19分的大坑,真的很難再爬出來,哪怕你是最以韌勁聞名的凱爾特人。

每當綠軍發起一波反擊,騎士總能立刻做出回應。尤其是詹姆斯,他在禁區之內簡直無敵,為騎士提供了最充足的「反逆轉」彈藥。

綠軍追分,騎士鎮壓——這個套路成了後三節的固定劇情,最終凱爾特人也沒能翻過身來。

輸球當然不開心,但綠軍其實不用灰心。到目前為止,勝負的天平依然輕微傾向於他們。有句英文諺語叫「每朵烏雲都鑲著銀邊」,復盤這場比賽時你會發現,其實後三節綠軍都贏了。

在我看來,連丟兩個客場,是這支年輕的凱爾特人必須交出的學費。他們還沒強大到能輕取騎士的地步,要想挺進總決賽,他們沒有多少犯錯的空間和資本,19分的大坑不可承受。

G2獲勝之後,莫里斯這樣總結綠軍的取勝之道:「We control the controllable.(我們控制住了所能控制的一切)」。同樣的話,羅齊爾也說過。

這說明其實凱爾特人球員們自己也明白,對比賽的控制力,是這輪系列賽的取勝關鍵。從G4來看,綠軍年輕人對比賽的控制力,距離大師級別的詹姆斯還有相當差距。而這個差距,在客場被加倍放大,以至於無法逾越。

烏雲上的銀邊,是綠軍並沒有因此被打垮、打花。相反,他們一直堅持到了最後,這代表他們的必勝決心。而這種決心,將成為他們叫板騎士的終極資本。

像G3觀戰筆記《東決G3:傾騎所有的騎士,逼出凱爾特人本賽季最差一戰》一樣,簡要羅列我對這場比賽的一些想法:

1、莫里斯的過早三犯。莫里斯的提前下場,給凱爾特人帶來了嚴重的防守對位問題。由於過於忌憚詹姆斯的持球,綠軍傾向於對詹皇啟動雙人包夾,協防者往往在底角或禁區漏掉自己的防守人。詹皇快速出球,隊友在空當輕鬆得分。

2、凱爾特人更致命的防守錯誤,是不該一遇擋拆就無條件換防,結果形成太多次羅齊爾單防局面。騎士多次製造出羅齊爾單防湯普森、詹姆斯、樂福甚至科沃爾的局面,成功率極高。羅齊爾應該在防守時貼得更緊一些,遇擋拆後強行擠過或繞過,避免讓自己暴露在一對一、小防大的窘境之下。

下半場這個弱點大幅度改觀,史蒂文斯雖然還是堅持換防,但明顯進行了調整。羅齊爾一旦換防,隊友就會馬上補防,羅齊爾可以在第一時間回到自己的防守位置,儘可能避免了長時間一對一單防大個的局面。

3、跟羅齊爾的境遇一模一樣,樂福在騎士陣中也成為防守最弱一環,被凱爾特人無限攻擊。樂福在比賽中主防莫里斯,但換防之後經常對上杰倫-布朗,被兩人堅決面框突破。下半場又被霍福德內線強吃,毫無招架之力。

4、最要命的是,樂福自己還失誤不斷。騎士全隊失誤18次,他一人就有6次。進攻選擇不夠合理,上籃綿軟無力,好在與詹姆斯之間的超級連線依然高效,只不過身份互換,他成了傳球一方,詹姆斯成了終結者。

5、詹姆斯G3、G4的打法完全不一樣。G3更多在外圍遊走,通過傳球的穿針引線盤活全隊,只在必要時執行命中率極高的個人進攻,得分方式以跳投為主。G4則是深入禁區,主要用突破和快攻上籃來衝擊籃筐,第一節和第三節的出手幾乎全部發生在禁區之內。

(詹姆斯本場比賽投籃點分布圖)

與此同時,他的傳球顯得草率、隨意,本場比賽3次助攻、7次失誤,全場最多。好在他的臨場反應和預判能力舉世無雙,往往第一時間反搶或延阻,能最大限度控制失誤所帶來的損失。

6、問題在於,詹皇這場比賽又打了42分鐘,他的體力問題將成為騎士的一大隱患。詹皇前三節只休息了2分鐘,第四節伊始常規休息,結果被綠軍一度追到88-96隻差8分,不得不提前回來。比賽已經證明,一旦詹皇不在場,綠軍明顯信心倍增,這一點恐怕會成為系列賽的一大變數。

7、雖然場面被動,但綠軍第二節得分其實反超騎士一分(35-34),分差一度縮小到9分(46-55)。騎士第二節之所以未能擴大領先優勢,原因出在自己的失誤次數上。他們第二節失誤4次,而綠軍在強勢追分的那一段0失誤。

8、杰倫-布朗賽前稱G3的失利很「丟臉(embarrasing)」,G4一定要強勢反彈,但他G4上半場的表現也不夠光彩。首節先後被科沃爾、小南斯蓋帽,次節又在突破上籃時被科沃爾拍掉皮球,前兩節12次出手僅命中3球,包括一記扣籃不中,是凱爾特人進攻端打不開局面的主要責任人之一。

9、好在杰倫-布朗下半場找到感覺,最終再次成為綠軍第一得分手。他上半場12中3隻得8分,下半場9中5得到13分,其中第四節開場連拿7分,幫助球隊將分差縮小到8分。

10、跟二年級生杰倫-布朗一樣,新秀塔圖姆的各種缺陷在東決的比賽強度下完全暴露。進攻手段的相對單一(進攻點主要集中在籃下和前場左翼),身體的單薄(極不適應騎士防守中的摟抱、拉拽、背後推搡等各種小動作),新秀身份帶來的對裁判缺乏影響力,比賽經驗的明顯不足(不少時刻表現出猶豫、遲疑)。但即便如此,他依然拿到17分,尤其在第三節一人獨得11分。

11、科沃爾的防守出人意料、居功至偉。全場3次蓋帽、5個犯規,顯然已拼盡全力。無論是對杰倫-布朗的封蓋,對羅齊爾三分的干擾,第三節47秒的倒地救球,都充分展現出這位37歲老將的求勝意志。他在防守端的投入激勵了騎士全隊。

12、特里斯坦-湯普森的防守威懾力,對騎士至關重要。塔圖姆快攻扣籃不中,斯瑪特上籃被蓋,霍福德單挑被補防的傑夫-格林蓋掉,統統都跟TT製造出的防守壓力有關。不僅如此,TT上提到高位做有球掩護已經成為騎士最常用的擋拆配合套路,他的作用比技術統計單上的13分、12個籃板、2次搶斷、2個蓋帽還要大。

13、如何用好貝恩斯,是史蒂文斯後續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大白熊本場16分鐘內得到8分、7個籃板,只有當他在場,凱爾特人的籃板球才有保證(綠軍本場籃板球比騎士少了10個)。他的扣籃和二次進攻,是綠軍禁區之內難得一見的強勢表現,一對一單防詹姆斯也不落下風,移動速度的劣勢並不足以成為可以被騎士捕捉的漏洞。

14、羅齊爾全場16分、11次助攻,賬面數據可圈可點,但進攻選擇相當盲目、冒失,尤其是三分線外的強投。追分心切可以理解,但一旦三分投籃不中,接下來就是騎士的攻守轉換反擊,綠軍根本來不及組織有效的防守。如何減少單打,用跑位和傳球創造更合理的三分投射機會,也是綠軍亟待解決的大問題。

15、反過來,綠軍這場比賽在防守三分時暴露了太多空當。由於詹皇頻繁衝擊籃下,莫里斯又快速犯規下場,他們的防線不得不收縮得太緊,結果外線空位此起彼伏,JR三分6中3、科沃爾三分5中2,都反映出防守戰術上的失敗。必須要感謝騎士其他人三分不準,否則分差應該會更大。

16、克拉克森上場毫無貢獻,4分鐘內除了1次失誤之外0數據,正負分-5,估計會跟胡德一樣,被泰倫-盧徹底棄用。

17、最後談談這場比賽的裁判。很少看到像這樣一場判罰充滿槽點的比賽,既不是主場哨,也不是偏哨,並沒有有意偏袒任何一方,但兩方應該都不會感到滿意,有些吹罰甚至莫名其妙。比如:開場霍福德突破扣籃,樂福幾乎沒有與他發生身體衝撞,但吹罰樂福防守犯規;第三節莫里斯三分跳投,空中與樂福發生碰撞,兩人共同倒地,結果吹罰他踢腳犯規等等。包括莫里斯和樂福兩人的快速犯規,都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比賽走向。

雙方合計49次犯規、59次罰球,給我感覺有點太多了,比賽的流暢性反覆被打斷。但平心而論,裁判也是人,難免犯錯誤。業務上的問題,就事論事就好,跟陰謀論沒什麼關係。

前四場戰罷,兩隊2-2,依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但我依然相對更輕微看好凱爾特人涉險晉級。理由?主場優勢算一個,史蒂文斯的戰術調整能力算一個,凱爾特人年輕人的學習能力也算一個。最根本的原因是,我認為他們是整體實力更優秀的那支球隊。

看好騎士則只有一個理由:他們擁有詹姆斯——但也許這就足夠了。然而看了這麼多年騎勇對決,我個人是真想看點不一樣的比賽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樂籃球 的精彩文章:

西決G2:火箭這票人騙了你,有些話只能信一半

TAG:魚樂籃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