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醫的整體思維

中醫的整體思維

中醫的整體思維

中國人有句俗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通常來形容醫術差的醫生。當患者出現疾病的癥狀是,醫術差的醫生會直接對患病部位進行治療,使癥狀消除,結果只能治標不治本。相反,醫術高明的醫生會仔細觀察病人,利用醫術和長期積累的經驗,找出疾病的真正根源,從而進行根治。

例如,當我們喝溫度低的冰水時,如果喝得很急,常常會造成臉部側面的一條直到額頭太陽穴的線狀部位疼痛。從中醫的觀點看,那條疼痛的線就是胃的經絡,因此這種疼痛表明喝冰水太急時會傷到胃,也就是說這種額頭上的疼痛實際上是胃的疾病。胃的經絡分布的位置就是從頭到腳左右對稱的很長的兩條線,如果在這條經絡的頭部出現疼痛,中醫會認定是胃的疾病,因而可能在胃經腳部的穴位上進行刺激治療。

另外,中醫還強調身心互動,即人的身體和意識也是密切相關的。人患病是身體和心靈的雙向選擇,人祛病也是身體和心靈的雙向選擇,因為身心是互相影響的。

中醫是講生克的。如,木是肝,肝的神明是「魂」;火是心,心的神明是「神」。木生火,木如果強大的話,也就是肝氣很旺的話,那麼這個人頭腦就很清楚,人就很有理智,所以一個人有沒有理智跟他的肝好不好有關係。一個人有沒有志向和智慧,要看他的腎好不好,現在有些人沒有遠大的志向,差不多就行了,實際上說明他的腎精不足。

在中醫里,魄是肺的神,神就是精氣足了以後的外在表現。而魄力的力則關係到腎。在中醫看來,我們的力量都來源與腰,都來源與腎,所以有魄力指的是肺和腎兩個臟器的精氣都非常的足,所以做事才能氣壯山河,才能出大手筆。而肺和腎這兩個臟器在中醫里又屬於先天的範疇,關涉我們的本能。

總之,中醫是講整體的,身體的某處發生疾病,不能簡單地就事論事,只關注疼痛的部位,而對其他部位也要做相應的檢查,因為此處的疾病可能是別的部位病變引起的。一個人有沒有魄力、有沒有精神、有沒有意志也與他的身體素質和身體狀況有關,這些都是中醫講究整體的力證。

了解更多養生內容,關注道醫館訂閱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館 的精彩文章:

TAG:道醫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