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寫作課當成大學必修課

寫作課當成大學必修課

近日,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表示,清華將在今年秋季入學的2018級新生中開設「寫作與溝通」必修課,計划到2020年,覆蓋所有本科生,并力爭面向研究生提供課程和指導。著名文學家格非,歷史系教授、教務處處長彭剛共同擔任該課程負責人。

詞不達意、格式混亂、邏輯不清、別字語病多……大學生寫作能力弱、溝通能力差等問題並不鮮見,尤其是關涉大學生畢業和就業的論文簡歷製作、筆試面試等,短板集中凸顯。很多大學老師吐槽,學生的論文寫作水平還不如高中生。而對用人單位來說,看到一個別字連篇的簡歷,估計會直接扔進廢紙簍。

然而,儘管寫作課說起來十分重要,但無論學與教,寫作課在我國高校中普遍處於尷尬的位置。有數據顯示,在我國2016屆本科畢業生中,有62%的學生認為寫作重要,而高校對寫作與溝通類課程的重視並沒有提高到相應水平。另一方面,對不少重視寫作、開設相關課程的高校來說,學生混個學分的現象並不少見。

寫作為什麼重要?從小處說,乾淨的文字、凝練的表達是一個人思路清晰、為人嚴謹的直觀體現。從大處講,一篇好的文章通過嚴密的邏輯思維,構思布局,組織思想,並通過提煉觀點展示結論,是寫作者表達、交流、邏輯思維能力的全面展示。在我國古代,為了練出「生花妙筆」,許多人往往苦心孤詣,賈島與「推敲」二字即為佳話。作為人才選拔重要手段的科舉考試,更是容不得一個字詞的差錯。在國外,寫作作為邏輯思維訓練的重要途徑,也備受重視。2015年發布的全美寫作統計,900多所美國高校中有96%的比例開設了寫作類課程。普林斯頓大學每年開設超過100場寫作研討班,要求本科新生必須參加;哈佛大學將「說明文寫作」作為唯一指定必修課。

讀寫能力是所有教育的基礎,寫作與溝通能力的培養不能等到大學才教,而要從基礎教育抓起,通過系統的寫作與溝通訓練,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邏輯思維和批判性能力。那麼,怎樣培養學生的寫作與溝通能力?其實無外乎三種途徑:向外、向內、反覆練習。

在自然界觀察到的,在生活中體驗到的,在人與人交流中感悟到的,都是學生寫作與溝通的一手素材,是最直接的動力源泉。培養學生寫作與溝通能力,首先要有豐富的生活和經歷、感悟,讓學生想寫,有表達的慾望。有了表達的慾望,但「提筆忘字」也不行,這就要發揮課堂主戰場的作用,教給學生「技」,給思想以出口。通過經典研讀、文本分析,讓學生積累辭彙和素材,感受文字之美;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語言、本文、結構、語法,對比中西文化不同的表達特點,學會規範表達。第三階段則是反覆練習。形容文章寫得好,我們常常說「文不加點、倚馬可待、妙筆生花」。文章用詞準確、表達清晰、邏輯嚴謹、觀點新奇,讓人心生敬意,這就需要不斷練習,從字詞、語句、段落、表達方式、中心思想、論述過程都不斷打磨,在一遍遍修改中打造出精品。

寫作不是一門課的事,而是培養一個人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的必經之路,而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也不是一日練成的,必須從基礎教育抓起,而不是到了大學再補課。

(作者系本報記者)

《中國教育報》2018年05月23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幼兒園裡「生意忙」
觀察記錄背後有門道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