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青媒閱讀 | 淺評曹操之忠奸 (續)

青媒閱讀 | 淺評曹操之忠奸 (續)

原標題:青媒閱讀 | 淺評曹操之忠奸 (續)


各位同學大家好,我是肖潤涵,今天我將繼續為大家分析《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形象。


在上一期中,我們分析了曹操讓漢獻帝遷都許昌對各方面的好處,由此,我們可以初步判斷,當曹操把漢獻帝迎接到許昌時,曹操還是一個願意匡扶漢室的忠臣


從這個時間開始,曹操逐步掃清呂布等中原割據勢力,到和袁紹形成隔河對峙的形勢,也並沒有對漢獻帝和朝廷做出過任何過分的事情,從沒有損害或者否認過漢天子的威嚴。後來陳琳在檄文中寫「操便放志:專行脅遷,當御省禁;卑侮王室,敗法亂紀」等等,也確實是言之過分。這段時間裡,曹操無論出於自己的利益還是漢室的安全考慮,他所需要做的都必須是發展力量,剿滅各方勢力。陳琳所謂「脅遷」,無非是漢獻帝沒有能夠阻止曹操的發展與擴張。然而從漢獻帝自己考慮,要想生活得更加安定,必須寄身於一個足夠強大的勢力之下;從國家的復興來考慮,曹操的擴張在另一個角度上完全就是國家重新統一的進程。因此,從漢獻帝的角度來看,他自己卻完全沒有必要阻止曹操的擴張。



接下來,我們暫且略過官渡、赤壁兩次戰役,來看晚期的曹操。從魏公到魏王,官至丞相,位極人臣。此時,曹操的下屬幾乎都已經是在為曹操而不是漢朝效忠了。也有例外,如荀彧。很明顯,荀彧依舊堅持著自己忠於漢朝、興復漢室的政治理想。所以當曹操的地位一步步升高,荀彧就會在曹操的地位進一步提升時出來勸阻。而從最終曹操加封魏王、極力反對的荀彧則被賜死的結果來看,此時的曹操已經有了真正拋開漢朝、自己掌控天下的想法。而他最後暗示讓曹丕登基而自己拒絕接受帝位,則多半是為了自己的身後之名所考慮。無論如何,他一生中說過、做過的效忠漢室的言行確實太多,倘若篡位,便是把自己一生的名譽全都毀滅了。總之,晚年的曹操拒絕登基,不是他沒有野心,而是受到道德的束縛


整體來看曹操的一生,從漢室忠臣到接近皇位,曹操的野心是隨著他勢力的增強而慢慢增加的。當他憑藉一己之力讓劉備和孫權不再能威脅到他的統治,而漢獻帝的存在對於他自己和孫劉兩家來說越來越不重要,當曹操的戰略方針越來越代表著整個國家的走向,其實可以說,曹操專權的行為在先,吞漢的野心在後。從輔政到專政,從「奉天子以令不臣」到「挾天子以令諸侯」,對於曹操來說,是一個自然而然以至於不知不覺的過程。



很可惜,當後人翻開這段歷史時,已經有了曹丕篡漢的既定事實。曹操,也就成了篡漢的準備者,背上了奸詐不忠的罪名。更加上以《三國演義》為代表的尊劉貶曹的文學觀念,曹操的奸臣之名便深入人心了。


當我們再翻開這段歷史,大可把用來形容曹操的「奸詐陰險」改為「足智多謀」。對天子之「挾」並非曹操的本心。曹操,原本就是一個忠臣。

■ 圖文來源 | 求實團校

■ 責任編輯 | 趙鴻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津大學團委 的精彩文章:

TAG:天津大學團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