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穿越摩洛哥的色彩之旅(一)

穿越摩洛哥的色彩之旅(一)

作者:蔡依依

飛機離開里斯本機場,城市在身後漸漸縮小直至消失不見,舷窗外的風景開始由陸地變為大海。一個小時之後,當我再次打開窗戶上的遮光板,映入眼帘的是大片荒涼的戈壁——我已經成功「跨過」海洋,從歐洲大陸邁入非洲的土地。


白色的房子

穿越摩洛哥的色彩之旅(一)

哈桑二世清真寺內設有古蘭經學院、圖書館和博物館,禮拜之餘這裡還是尚佳的學習之所。 蔡依依 攝

旅行的第一站從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開始,這個有著浪漫名字的城市,也是很多人對摩洛哥最初的印象。卡薩布蘭卡位於摩洛哥西部的大西洋沿岸,是全國第一大城市,也是摩洛哥的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Casablanca」得名於西班牙語,意為「白色的房子」,而這座城市名字的變遷,也承載了摩洛哥千年來跌宕起伏的歷史。

7世紀時,這片海邊的陸地還只是一座不起眼的小漁村,世居在此的柏柏爾人(Berber)稱它為安法(Anfa),意為「高地」。至中世紀時,安法已成為繁華的貿易港口,並與義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等國有著頻繁的貿易往來。15世紀中葉,葡萄牙殖民者佔領安法,並將其夷為平地。1770年,摩洛哥國王下令在安法城舊址興建一座新城,取名為達爾貝達(Dar el Beida),意為「白色的房子」。18世紀末,西班牙殖民者取得了達爾貝達的貿易特權,將其更名為卡薩布蘭卡。20世紀初,法德兩國爭奪摩洛哥,這座城市及大部分摩洛哥領土淪為法國的殖民地。1956年摩洛哥獨立後,又將這座城市的名字恢復為達爾貝達。

一部好萊塢電影讓這座「白色之城」聲名鵲起,電影《卡薩布蘭卡》(又名《北非諜影》)中凄美的愛情故事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觀眾,更賦予了這座城市無限浪漫的優雅氣息。儘管電影中的全部場景都是在好萊塢影棚內拍攝完成的,但許多人還是記住了「卡薩布蘭卡」這個美麗的名字。而這座城市的本名「達爾貝達」,現在已經較少被人們提起。

穿越摩洛哥的色彩之旅(一)

卡薩布蘭卡是摩洛哥最大的港口城市,全城白色建築林立,宛如一座白城。

漫步在邁阿密海濱大道,大西洋的海風為這座城市帶來幾分慵懶和愜意,走進電影《卡薩布蘭卡》里著名的瑞克咖啡館(Rick』s Cafe),就彷彿穿越了百年的時空。這間咖啡館是一位酷愛電影的美國人仿照電影中的場景建造的模擬品:相似的大門與窗扇、白色的拱形走廊、高高懸掛的七彩玻璃燈、帶著流蘇的桌燈、黑色雕花的椅子,還有一架熟悉的鋼琴。在咖啡館二樓的小廳里,循環播放著電影《卡薩布蘭卡》以及主題曲《時光飛逝》,得以讓世界各地的影迷在這裡重拾那份久違的感動。

穿越摩洛哥的色彩之旅(一)

瑞克咖啡館的裝潢複製了電影《卡薩布蘭卡》場景,館內循環播放這部電影及主題曲,充滿舊日浪漫情懷。

與馬拉喀什、非斯、拉巴特等古城不同,位於大西洋東岸的卡薩布蘭卡用一種簡單幹凈的白色展現出自己獨特的風采。舒適溫和的氣候和現代化的城市建設,讓這座城市成為摩洛哥最佳的休閑度假勝地。初到卡薩,綿延的歐式建築、寬闊典雅的街道和悠然行駛的電車都令人眼前一亮,恍如置身南歐的地中海城市。

歐式的建築風格與摩洛哥數百年的殖民歷史密不可分,葡萄牙、西班牙、法國的統治者都曾在殖民期間對這個城市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使得各類建築流派在這裡相互交疊:裝飾藝術、東方主義、新藝術、構成主義、理性主義,還有現代主義。1907年,法國殖民者炮擊卡薩布蘭卡,再一次將老城夷為平地。至20 年代,法國殖民政府開始展開大規模建造新城的運動,當時法國正值裝飾藝術運動的繁盛階段,因此這期間建造的眾多建築都深受其影響。

穿越摩洛哥的色彩之旅(一)

作為摩洛哥的經濟和交通中心,卡薩布蘭卡展現出現代都市的活力。

與普通民居不同的是,政府機關的建築以穆斯林傳統風格為主,輔以歐洲裝飾藝術元素。漫步在皇宮外圍,在聖人區沐浴當地風情,或在穆罕默德廣場享受歐洲裝飾藝術風的視覺盛宴,都可以充分感受當年設計師將兩者完美結合的匠心智慧。

海上清真寺

聳立在大西洋岸邊的哈桑二世清真寺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建在海面上的清真寺,也是僅次於麥加大清真寺與麥地那清真寺的世界第三大清真寺、非洲最大的清真寺。其獨特的摩洛哥藝術風格與傳統伊斯蘭建築渾然一體,是卡薩布蘭卡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也是現代伊斯蘭宗教建築的瑰寶。

這座清真寺的建造與哈桑二世國王密切相關,這位國王在位的30多年裡勤政愛民,國泰民安,深受人民的愛戴。哈桑二世認為這一切都歸功於真主的指引,因為他曾在夢裡收到安拉的真言:「真主的寶座應建在水上。」所以決定在伊斯蘭世界的最西端修建一座水上清真寺以感謝真主,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

穿越摩洛哥的色彩之旅(一)

哈桑二世清真寺殿內外的大理石壁雕琢精細,廣場迴廊氣宇軒昂,清真寺可同時容納10萬名穆斯林禮拜。

哈桑二世清真寺於1986年7月破土動工,經過3萬多名工匠和技術人員日夜修建,終於在1993年8月竣工並開放,總投資達7億美元。清真寺佔地面積9萬平方米,其中1/3面積建在海上。建築通體採用白色大理石砌成,綠色的琉璃瓦和形狀各異的銅飾品鑲嵌其間,給莊重的清真寺平添了幾分生機。清真寺內部的裝飾也盡顯奢華,五顏六色的大理石和馬賽克在四面牆壁上嵌出阿拉伯人喜愛的幾何圖形,各種精美的裝飾品布滿廳堂,在高達20米的巨型水晶吊燈的照耀下顯得更加富麗堂皇。主體大殿可容納2.5萬人祈禱,寺前的廣場則可同時容納8萬人祈禱。

哈桑二世清真寺是世界上現代化程度最高的清真寺,主體大殿屋頂可以遙控開啟閉合,25扇自動門均由鈦合金鑄成,可抵抗海水侵蝕。大殿內的大理石地面常年供暖,冬季氣溫降低時,地板可以自動加熱;夏季室內溫度過高時,屋頂可以在5分鐘內打開散熱。宣禮員可以乘電梯直達宣禮塔頂,從這裡發出的誦經聲可以傳到市內的每個角落。塔尖裝有激光設備,夜間設備打開後,35千米長的耀眼光束直指伊斯蘭聖城麥加的方向。寺內還設有會議和演講廳、博物館、古蘭經學院,以及世界上最大的伊斯蘭圖書館等設施,其中圖書館裡珍藏有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饋贈的一本1000多年前的《古蘭經》真本。此外,該清真寺還配有先進的自動滅火裝置、廣播通訊系統和監控系統。

穿越摩洛哥的色彩之旅(一)

夕陽西下,卡薩的夜才剛剛開始。市中心的聯合廣場上人頭涌動,現代化的電車穿梭其間,海水的氣息飄散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棕櫚樹的葉片在習習微風裡輕輕搖擺,小麥色的年輕人趿拉著拖鞋在大街上遊盪,呼嘯的摩托車從身旁疾馳而過??這裡似乎和任何一個繁華的海濱都市沒什麼不同,有一瞬間我竟忘記自己身處非洲。但是下一秒,抬眼望去,遠處高聳的哈桑二世清真寺被燈火照得通亮,在城市的夜色里顯得格外矚目與耀眼,聖人區的傳統集市正是熱鬧的時候,卡薩的夜又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故事。

(未完待續·全文刊載於2018年5月刊)

穿越摩洛哥的色彩之旅(一)

※文章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世界知識畫報》。

歡迎轉發,媒體轉載請聯繫後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知識畫報 的精彩文章:

天宮1號,和平號之後第二個回家的空間站
親歷佩特拉|雕城奇蹟

TAG:世界知識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