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碎片化的知識,在慢慢毀了你

碎片化的知識,在慢慢毀了你

圖片來源/全景網

01

當今的信息化時代,各種信息爭相湧入我們的手機屏幕。在輕而易舉的獲取新鮮事物的同時,也讓人感慨,自己對信息的消化能力,已經遠遠跟不上信息的湧入的速度了。

於是,喜馬拉雅、得到、果殼、知乎Live、蜻蜓FM、網易課堂、騰訊課堂、十點課堂、分答這些知識付費平台,如雨後春筍般的迅速蔓延到我們的生活當中。

我的朋友圈裡也越來越多的人曬起了自己的學習內容,比如比如樊登讀書會,比如喜馬拉雅的好好說話......

這些變化讓我感到,販賣知識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時尚?

其實對於上面說的這些APP,有的我很早就下載過,比如果殼網,網易;有些最近剛剛下載,比如得到,喜馬拉雅。但都因為感到自己不受用,然後默默的卸載掉。

有時會自我懷疑,別人能夠利用碎片時間看一兩篇文章,聽一段專家講壇,然後滔滔不絕的講述自己學到的知識,而我卻沒什麼收穫。

仔細想想,大概是因為我的記憶力太差,理解力不夠。沒有基礎知識的積累,沒有深刻透徹的理解,只靠短時間學到的一知半解,睡一覺過後,勢必會忘。

02

喜馬拉雅估值30多億,羅輯思維估值20多億,樊登讀書會估值20多億。這些數據不可否認,知識付費已然存在龐大的消費者群。

為什麼知識付費會突然這麼火呢?

一方面的原因,用羅振宇的話說,「知識付費火爆起源於聽眾們的知識焦慮症。為了切換思維、升級認知,從而參與未來。所以消費者願意為各個平台的知識產品買單。」

知識付費時代的來臨,本質上來源於對知識的焦慮。我們擔心不學習就會與社會的發展脫節,不能正確的處理家庭關係、職場關係、社會關係,擔心跟不上最熱門的事件,最熱門的話題,最流行的娛樂。

另一方面,我覺得是價格成本和時間成本的相對便宜。用「知識超市」定位,以互聯網手段消除中間成本。

有些APP里的所有內容,可能一年只要幾十塊錢。相比花三十塊錢買一本書,用一周時間讀完,當然是花兩塊錢,用幾分鐘的時間聽別人講梗概來的更容易。

在這個過分追求性價比的快餐時代,必然會有大量的消費者選擇後者。

03

《十三邀》許知遠對話羅振宇那一期,說羅振宇是一個賣膠囊的人,他把知識放在膠囊裡面,就像速效救心丸的作用一樣。速成的,告訴你要看什麼,使知識過分實用化。

許知遠和羅振宇,一個如刺蝟,一個如狐狸。

論個人,我當然更喜歡接地氣的狐狸,圓滑也好,世故也罷。輓歌你們去唱,而我就是要和00後一塊去玩手機的心態,就像馬東和高曉松的大智若愚,這個時代的問題我也知道,但過分焦慮能改變什麼?

站在羅振宇的現實主義商人立場,我能夠理解他。有如此多的受眾,並且能夠使一部分受眾感到醍醐灌頂。有錢不掙,傻嗎?

但是,對於碎片化知識這件事,我站許知遠。

碎片化的知識,只不過是浮躁的社會中,各個媒體、自媒體、大V、暢銷書的營銷手段,在物質至上的思想引導下,炮製的焦慮大戲。

其實,知識焦慮並非真的存在,它可能只是媒體運作出來的美麗謊言,真正原因是消費者的心理被操控。

04

我身邊也有喜歡購買知識的人。剛開始興奮激昂,沉浸在課程里所描繪的美好願景里難以自拔。但一段時間後就開始困惑迷茫,腦海里空有一大堆高大上的名詞,卻沒有實質性的用途。

知識付費並非就是不好,不好的其實是碎片化。畢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就好像上學時,每個老師的第一節課都喜歡講目錄,講這門課的整體框架。

對於數理化公式,老師不是孤零零的划出來讓我們乾巴巴的背,而是從這個公式發明者的故事,講到推理過程,再反覆舉例子學以致用,下節課還要再複習一遍。讓我們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

「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知識的沉澱就是要經過這樣長期的訓練,使各個學科構成完整的知識框架、有效的知識體系。這樣才可以擁有「一生的果效皆出於心」的自如,才能打敗焦慮,找到真正的出口。

對於碎片化知識,只有找到正確的打開方式,才能真正地從知識中獲得進步動力。

在形成自己的底層知識體系之前,請慎重攝取碎片化的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外話 的精彩文章:

TAG:書外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