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星壟斷會「彎」的手機屏 中國廠商正步步緊逼

三星壟斷會「彎」的手機屏 中國廠商正步步緊逼

參考消息網5月23日報道日媒稱,用於智能手機的面板一直是日韓廠商的大本營,但中國面板廠商的存在感正越來越強。中國在兩年內建立了8家手機用面板工廠,預定今後兩年投產的新建工廠也超過5家。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5月22日報道,中國的面板工廠不僅將增加產能,成品率也在提高,中國廠商的市場份額已佔到30%。在市場行情惡化的情況下,為了趕超日韓,中國面板企業不斷進行設備投資。

中國廠商後起直追

日經的報道稱,「從一年前開始成品率大幅改善。我們終於實現了滿負荷運轉,構件訂購也達到了較高水平」,一家日系廠商的銷售員鬆了一口氣。這家企業向中國天馬微電子的廈門第二工廠供應液晶面板構件。

據悉,2016年底投產的該工廠最初在高清液晶面板的量產上陷入困境,遭到了部分中國手機廠商的退貨。天馬集團從2011年收購的NEC液晶部門調配了技術人員,該工廠積累了生產技術,提高了成品率。

據IHS Markit調查,天馬中小型液晶面板的出貨額(2017年實際業績)為37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66%。京東方科技集團(BOE)也同比增長26%。中國面板廠商的市場份額達到約30%,迅速增長到可與日本顯示器(JDI)及夏普等日本企業比肩的水平。

報道稱,關於液晶面板,夏普和卡西歐計算機等日本廠商展開技術競爭,其用途從黑白電子計算器領域擴大到了彩色電視機。2000年前後開始,韓國等企業迅速發展起來。日本IBM在2001年將該業務出售給台灣企業。以此為契機,日本各大機電企業開始縮小相關業務。

報道稱,在日本,由6家機電企業組建的JDI和夏普從事液晶業務。與用於電視的大尺寸面板相比,手機、個人電腦及車載用途的中小尺寸面板在高清方面存在技術門檻。日本廠商相繼從大尺寸轉向中小尺寸。如今,在政府資金的大力扶持下,不斷提高大尺寸面板領域市場份額的中國廠商在中小尺寸面板領域也在步步緊逼。

報道稱,韓國三星電子很早以前就將重心從液晶轉向新一代的有機EL面板。不過,京東方和華星光電(CSOT)等中國企業也同時設立了液晶和有機EL面板工廠,緊跟在三星的後面。

掌握自主知識產權

據新華社2017年10月6日報道,中國電子視像協會和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數據顯示,中國在建和已宣布規劃的平板顯示生產線投資額已達8000億元。其中,液晶面板投資超過5000億元。預計2019年左右,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平板顯示生產基地。

據統計,2016年我國大陸地區顯示行業營業收入超過2000億元。2017年上半年,中國大陸顯示面板出貨面積約5700萬平方米,佔全球出貨量三分之一左右,僅次於韓國居全球第二位。

奧維雲網顯示器件與系統事業部研究副總監易賢競表示,2017年行業景氣度明顯提升,傳統液晶顯示屏量價齊升;新型顯示方面,2017年是大陸手機高端柔性屏打破韓國三星獨家壟斷開始走向自給自足的元年。

自主創新是打破壟斷的最好利器。據新華社今年5月17日報道,投資近300億元、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維信諾(固安)第六代全柔AMOLED(有源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生產線,5月17日在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產業新城正式啟動運行,達產後可滿足近億部智能手機等終端設備對高端屏幕的需求。維信諾總裁張德強說,目前公司擁有3500多項OLED相關專利,特別是柔性AMOLED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張德強說,維信諾(固安)第六代全柔AMOLED生產線預計今年下半年可實現量產。項目設計產能3萬片/月,量產後有助於破解我國終端產品發展被國外廠商「卡脖子」問題,加速新型顯示產業崛起。

另據新華社4月報道,0.12毫米超薄電子觸控玻璃在安徽蚌埠中建材信息顯示材料有限公司下線,標誌著中國玻璃產業浮法技術工業化生產達到較高水平。據了解,這種超薄電子觸控玻璃是手機、平板、閱讀器等電子產品的觸控面板的原材料之一。中建材信息顯示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任紅燦表示,2010年前,1.1毫米以下的超薄玻璃生產技術一直被國外壟斷,國內使用只能靠進口。這款自主研發生產的0.12毫米超薄浮法電子玻璃可以完全替代進口。

5月17日在維信諾展廳拍攝的柔性電子書。(新華社)

發力柔性面板產業

種種跡象顯示,全球顯示產業重心正加速向中國大陸轉移。

目前,全球市場上的顯示面板主要有TFT-LCD和AMOLED兩種。2017年,iPhone X的上市將智能手機正式帶入AMOLED「全面屏」時代。這塊由韓國企業提供的AMOLED屏幕,讓手機屏佔比達到90%以上。這也讓韓國企業獨家獲得了蘋果公司超過百億美元的訂單。在AMOLED面板領域,2016年,韓國三星的產能約3.7億片,幾乎佔到了全球AMOLED屏幕面板出貨量的99%,其中柔性AMOLED手機面板出貨量約0.6億片,擁有定價話語權。

柔性屏幕,稱為OLED,其中AMOLED是目前最常見的一種。與傳統液晶顯示屏相比,OLED屏具有低電耗、高亮度、色彩豐富、更輕薄、能彎曲等特點,優勢明顯。

當前,中國大陸的顯示面板企業也開始發力AMOLED面板產業。2017年10月,中國第一條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在成都京東方量產;12月,維信諾發布首款可摺疊柔性屏模組產品,其內彎半徑為3mm,外彎半徑為5mm,彎折次數超過20萬次;與此同時,華星光電、天馬、和輝光電等中國廠商也在積極投入AMOLED面板的技術研發和產能布局。

在TFT-LCD面板方面,中國大陸產能已經位於世界第一,目前全球在建及規劃中的6代以上的TFT-LCD面板生產線共11條,其中中國大陸9條。「這意味著未來超大尺寸TFT-LCD面板,如65英寸、75英寸,將主要在中國大陸地區生產。」深圳市平板顯示行業協會執行會長許生說。

技術壁壘仍然存在

不過,《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中國面板廠商也有弱點。因為主要客戶是華為等國產手機廠商,實現穩定量產的技術實力成為壁壘,難以被美國iPhone採用。

此前,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持續增長,擁有較高市場份額的中國手機廠商也快速發展。而面板作為手機的基礎零部件,京東方和天馬等面板廠商的出貨量也出現增加。不過,帶動手機廠商和面板廠商發展的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已連續4個季度低於上年水平。接連建設新工廠的中國面板廠商也擔心供應過剩。今後如何增加對日美韓等海外手機廠商的銷路將成為增長的關鍵。

面板產業的技術從日本傳到韓國、台灣地區,如今又傳到中國大陸。以巨額資金為背景,擁有後發優勢的中國大陸廠商也開始掌握生產技術,日韓廠商將難以確保技術優勢。

據參考消息網記者了解,雖然柔性屏量產近在眼前,但目前中國廠商的競爭力還有待提升。行業數據顯示,目前三星的良品率已經在90%以上,但國內良品率普遍只有60%左右;2016年,三星柔性屏的價格已降至與液晶屏相當,而國內廠商目前還很難做到。

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吳勝武也表示,目前中國的顯示產業仍存在產業鏈配套能力薄弱、產品附加值低、存在盲目投資的潛在風險等諸多問題,「比如TFT-LCD面板所用的曝光機,AMOLED面板生產所用的蒸鍍設備、曝光設備等幾乎依賴進口。關鍵材料和核心設備已成為制約中國新型顯示產業發展的瓶頸。」

有統計顯示,現在全球每年柔性電路板市場需求約100多億美元,而國內企業全球市場佔比加起來僅約10%,仍有較大的市場拓展空間。除滿足國內市場外,開拓海外市場也成為國內企業未來突圍方向。

面對困難,中國國內面板廠商正在積極攻克柔性屏的技術和成本難題。目前,在柔性顯示產業鏈的不同環節,中國已經開始出現具有領導品牌潛質的企業。「隨著華為、京東方、TCL、維信諾等企業的成長,中國有機會引領某些柔性顯示應用的發展。」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副秘書長鬍春明說。

2017年12月2日,參觀者在博覽會上觀看一款國產可任意摺疊柔性屏。(新華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消息網 的精彩文章:

讓油價飛一會兒
美媒:特朗普政府發起關稅戰恐令世貿組織邊緣化

TAG:參考消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