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城廂記憶之:每到一地,我必尋去書店……

城廂記憶之:每到一地,我必尋去書店……

當初在省城念書時,我去過所有區的新華書店——比如副食店(俗稱「圈兒樓」),每區一設;周末沒事兒,上午多是泡在學校所在區新華書店——各區新華書店書的種類差不多。那時,自己可供買書的「閑錢」很少——學費16.5元(一等助學金),學校以飯票的形式下發;家裡平均每月提供15元左右費用,這是後來估算的。窮窘中,狂書店、買書(包括地攤淘書)、愛書(包括一些教材)的習慣卻漸漸養成了——一度(中專時)還為自己那可憐巴巴的幾本書分類登記造過冊呢……象學校圖書館那樣。

三十多年來,不論什麼機緣(公差、旅遊,甚至異地參加紅白事),每到一地(包括鄉鎮),我必抽時間尋去那規模不等、名目各異的書店——「新華書店」越來越少了,漸漸多起來的是書城、書屋、書攤(包括名勝古迹中的)、書市……不知去過多少大小書店(賣書處)了,家裡的書也越來越多了……有時在外地書買多了,攜帶不方便,或行程尚未結束,便打包郵寄快遞迴來。而今,一貫支持實體書店、奉行紙質閱讀的我,漸漸地也開始涉足圖書網購了——其有不可抗拒的優勢。

在省城念書時,有一次去姑家,一要好同學送我……在火車站候車時,在車站「國營」書攤上看到一本《趣味代數》,愛不釋手,又沒裕錢買,那同學便慫恿我「偷」;於是,趁人多手雜,懷之而去……忐忑慚愧至今:瞧我這人品……那服務員會不會挨批啊?要不要她賠啊?——雖多次以孔乙己自慰。還好,偷書經歷只此一次。

當初到我今天的企業認識實習時,一天,聽說小鎮上新華書店(就是百貨商店中的一個櫃檯)進了《紅樓夢》(1964年版、1981年印),趕緊「慕名」跑去,慷慨掏出3.45元買了一套——對於《紅樓夢》,那時是懵懵懂懂的,當然現在也清晰不到哪兒去……配上紙筆字典開始讀,生僻字音義等記了紅格稿紙半本,擱下了——《紅樓夢》連同紙筆字典一起。後來,我又買套「中學生課外文學名著必讀」,揀出《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5月版)又讀——上冊未盡又撂下了。前後兩次讀紅相隔二十五六年,均半途而廢——難道《紅樓夢》真是那種「死活讀不下去」的書?後來身邊一後生小同事自謂曾讀紅三四十遍(近日,本地當紅「網路作家」花某則自稱「前八十回我看了不下五十遍」),這豈是一句自嘆弗如就可釋懷的!活時死前還能不能讀完《紅樓夢》呢?我不敢許諾——電視劇《紅樓夢》(不論哪版的)我也未看全。——據說茅盾先生能背誦《紅樓夢》,這還讓人活不了……胡適先生死活看不下去的書是《日瓦戈醫生》,那是基於政治偏見。

那年去廣西龍勝縣看龍脊梯田,午飯後抓緊時間進入一小書屋——一間以租書為主的書屋……無意間,突然看到已經尋覓好久了的南妮的《所謂女人》,我不勝驚訝:在這樣偏僻的小縣城竟然有這書!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啊!書已經有些破舊,看來是被多人借閱過;我與主人商量買下、原價(不好意思也沒有心思因破舊而討價打折了)……不曾想主人很爽快地就答應了。

2003年底第一次去上海,在福州路一間專以賣舊書、打折書為主的小書店,我淘到一本《清朝懲處的高官大吏》(中國工人出版社,1997年版)。因工作關係,我當時正關注類似話題,故而非常高興,便宜買下。那書的編印水平雖很一般,我卻如獲至寶,認真研讀,後竟催生了我的第一本書《打造與狀況》(讀清史隨筆)。

2007年6月去拉薩,只停留一宿,匆匆吃了晚飯,我便打上一輛三輪,讓司機隨便帶我去隨便什麼書店(到陌生地經常是這樣)。在一間賣書也賣雜貨的名為「成功書店」的店門口,司機把我扔下……淘了半天,淘到一本吳晗的雜文集《論說謊政治》,算是拉薩之行的紀念吧!——買書做紀念或以示「到此一游」的心態是有的。

2009年11月出差北京,在鼓樓一經營舊書的小店面兒閑逛,撿到《燕京雜記》等幾本老舊小書,一算價,嚇一跳,六七百元,既不容商量,就只好忍痛了……(2013年9月,光明網光明社區「我與書店的故事」主題徵文三等獎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丐丏讀札 的精彩文章:

TAG:丐丏讀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