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春秋禮樂崩壞始於斯,而大多數人竟一無所知!

春秋禮樂崩壞始於斯,而大多數人竟一無所知!

汪鴛淵,西藏山南人,歷史專業的萌妹子。奉行「讀史知可畏,敬重以明智。」

歷史故事lishigushi

《春秋禮樂崩壞始於斯,而大多數人竟一無所知!》

本文共 2607 字 預計於閱讀時間 7 分

作者:汪鴛淵

——歷史故事

· 正· 文· 來· 啦·

春秋戰國時期發生了很多事情,大多在現代看來都很匪夷所思,我們熟知的有被譽為春秋戰國分界線的三家分晉、田氏代齊,不被熟知的則被歷史的塵埃掩埋,只有少數人才能偶得其中奧秘。今天要普及的事件被史學家視為春秋禮樂崩壞的開始,也是殘酷政治鬥爭的完整體現,更是中國古代社會的貴族為爭奪權力不擇手段的縮影,而事件本身千百年來被簡單四字「曲沃代翼」概括。

說其是禮樂崩壞的開始,首先需要了解什麼是禮樂崩壞?很多人認為禮樂是古代的禮儀制度,確實也如是,但其更多的還是指政治制度。比如嫡長子繼承製、天子九鼎、大宗小宗、封國大小等制度,正是這些制度維持著周王朝的統治,可是曲沃代翼事情一出,打破了這些制度,周王的縱容反把自己推向了墳墓。那麼,曲沃代翼究竟是怎麼發生的呢?

曲沃代翼又被概括為曲沃代晉、曲沃克晉,是發生在周王朝統治下晉國一場長達七十多年的內戰。這場內戰的最後,晉國小宗取代了大宗,成為了禮樂崩壞的初始事件。封國內小宗篡奪小宗,難道封國就不會以小犯大,僭越禮制、滅了最高統治者么?

公元前806年,晉穆侯隨周王討伐條戎、奔戎,戰敗而回生了公子仇;公元前802年穆侯率軍攻打千畝,戰勝而回又生公子成師。這時國內的人造謠說公子仇名字不吉利,而公子成師名字是大富大貴之象,意圖明顯,奈何周王朝嚴格按照嫡長子繼承製選擇國主,作為嫡長子的公子仇無疑就是晉國將來的國主,而公子成師則將作為小宗可繼續得到晉國內的分封。之後,雖然經歷了波折,公子仇還是成功即位,史稱晉文侯。晉文侯死後,公子伯繼位,是為晉昭侯。前745年,晉昭侯將自己的叔叔公子成師分封於曲沃,史稱為曲沃桓叔。其後發生的多年內亂便由此埋下伏筆,晉昭侯分封給自己叔叔的曲沃面積比都城翼還要大很多,於禮不合,於己不利,犯了一個極大的忌諱,由此可見晉昭侯並未將自己的叔叔當作外人,可他的叔叔卻沒有將侄子當做自己人。

曲沃代翼進行了很多年,打來打去好幾個回合。接下來簡單介紹下曲沃代翼的幾個階段,我們按照戰爭來敘述。

曲沃代翼第一戰

曲沃桓叔分封時已58歲,史評價其"好德"、"晉國之眾皆附焉",政治經驗極其豐富,在他的經營下曲沃很快就成為了晉國的第二個政治中心。相對來說,晉昭侯就差了點。公元前739,晉國大臣潘父弒殺了晉昭侯,桓叔趁火打劫,進入翼城想要奪取大權。無奈,晉國民眾奮起抗擊桓叔,桓叔幾經掙扎失敗,退回曲沃。晉國人擁立昭侯之子平為晉君,史稱為孝侯,孝侯上位誅殺了叛黨潘父,曲沃代翼第一戰,曲沃敗,晉君勝。這一戰,晉國死了一個君主,桓叔也沒有撿著什麼便宜。雙方權且算是持平。

曲沃代翼第二戰

第一戰結束後的第八年,曲沃桓叔懷著無比遺憾的心情鬱悶的死去,其子鱔繼立,史稱曲沃庄伯。晉昭侯是曲沃桓叔的侄子,這二人的關係還是比較近的,但這二人都已經死了,二人的下一代是什麼關係?我一時有點轉不過來,但可以肯定對於兩位新立的兩位君主而言,血緣關係已經不再是爭奪權力的束縛了。在理一理,此時晉國國主為孝侯,曲沃為庄伯,第二戰這二人為主角。公元前724年,曲沃庄伯派人到晉都翼城弒殺了孝侯(對於晉國國主為什麼總是輕易被幹掉這一點,本人也深感疑惑),儘管如此,頑強的晉國大宗因獲得了荀國等諸侯的鼎力援助,再次取得了勝利,庄伯退回曲沃。晉人復立孝侯之弟郤為君,史稱為鄂侯。此後雙方仍不消停,你來我往,鬥爭多年,雙方力量對比發生了明顯的傾斜。

曲沃代翼第三戰

因為第二戰中晉國又死了一個國主,第三戰的主角是晉國新立的晉鄂侯和曲沃庄伯。鑒於第二戰的經驗,曲沃庄伯向周王室說好話、送錢財,並聯合鄭國、邢國一起討伐晉國翼城,晉鄂侯寡不敵眾,戰敗逃奔隨邑。後來曲沃庄伯作死背叛了周桓王,周桓王一氣之轉而支持翼都晉鄂侯,派虢公帶兵討伐曲沃庄伯,庄伯又一次失敗,返回曲沃。周桓王立鄂侯之子光為君,是為晉哀侯,晉國險中得生,再次取得了第三戰的勝利,但已是強弩之末,勉強由周王扶持得以復立,兵力早已被曲沃摧殘的接近凋零。這場勝利就像是落日的餘暉,失去溫度。

曲沃代翼第四戰

公元前716年,曲沃庄伯也去了,曲沃武公成為了曲沃代翼戰爭的掌舵人。公元前710年,晉哀侯侵佔其南面陘廷的田地,一年後,陘廷與曲沃武公聯合伐晉。這一戰,曲沃方面終於贏了一次,還俘虜並殺害了晉哀侯,想要取而代之。奈何晉國人並不買賬,拒不承認曲沃武公的地位,並從重新立了晉哀侯之子小子為君,史稱為小子侯(說實話我很佩服晉國群眾的執著,這種執著是對封建禮樂制度的頂級維護)。第四戰,曲沃雖然沒有真正的取代晉國大宗,但已經掌握了內戰的主動權,晉國國君名存實亡。

曲沃代翼第五戰

曲沃代翼第五戰。公元前705年,曲沃武公誘召晉小子侯並殺之。當曲沃武公自覺終於可以取而代之,暗中欣喜時,周桓王處於對禮制的維護,再次出兵干涉,武公退回曲沃。周再次立晉哀侯之弟緡為晉侯。曲沃代翼的第五次嘗試失敗了,這體現了周王朝對小宗亂大宗的不滿,更體現了周王朝當時的實力。第五戰,曲沃再次失敗。

事已至此,想要曲沃武公放棄基本上是天方夜譚。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伐晉侯緡。這次他吸取之前的經驗,用搶掠來的珠寶賄賂新立的周厘王。周厘王初政,並不能理解這其中的利害,於是不顧周王朝歷來重視的禮樂制度,包庇篡奪大宗的小宗,將曲沃武公任命為晉君。至此,曲沃代翼基本上已經完成,禮樂崩壞也由此開始,最終導致了周王朝的滅亡,周厘王也算是搬起石頭砸自己腳中的典型人物了。

在這場內戰中,雙方對峙76年,曲沃一方共殺了五個晉君(昭侯、孝侯、哀侯、小子侯、晉侯緡)、驅逐一個晉君(鄂侯),鬥爭雙方像是毫無血緣關係的陌生人。然這類事情在古代並不少見,我們覺得匪夷所思,而古人卻習以為常。

有趣,有用,有態度

盡在【歷史故事】

作者簡介:

汪鴛淵,西藏山南人,歷史專業的女子。奉行「讀史知可畏,敬重以明智。」

圖片來自網路

公號ID : lishigushi

購書WeChat : lsgs201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故事 的精彩文章:

方臘起義的原因和經過是什麼?結局又如何
【姓氏故事】「應」姓

TAG:歷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