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朱燕中 | 中醫講眼睛的故事

朱燕中 | 中醫講眼睛的故事

《靈樞·大惑論第八十》:「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並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故邪中於項,因逢其身之虛,其入深,則隨眼系以入於腦。入於腦則腦轉,腦轉則引目系急。目系急則目眩以轉矣。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也,則精散。精散則視歧,視歧見兩物。目者,五臟六腑之精也,營衛魂魄之所常營也,神氣之所生也。故神勞則魂魄散,志意亂。是故瞳子黑眼法於陰,白眼赤脈法於陽也。故陰陽合傳而精明也。目者,心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神精亂而不轉。卒然見非常處,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

《靈樞·邪氣藏腑病形第四》:「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為睛。其彆氣走於耳而為聽。其宗氣上出於鼻而為臭。其濁氣出於胃,走唇舌而為味。其氣之津液,皆上熏於面,而皮又厚,其肉堅,故天氣甚寒,不能勝之也。」

釋字:眼者,《說文解字》:「目也。釋名。眼,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睛者,《玉篇》:「目珠子也。」

眼睛是五臟六腑之精氣,上注於目而成,眼是指眼眶,睛是指眼珠。人體感覺分為兩種,一種是視覺,另外一種是感覺;人們通過視覺認識世間萬物的形,通過感覺感受世間萬物的氣;形是地之陰所生,有空間、虛實的不同,氣是天之陽所生,有時間、寒熱的不同;通過視覺認知這個世界稱為覺,通過感覺認知這個世界稱為悟;覺是通過眼見而學習得到的,悟是通過心的感受而悟出的;視覺是由五臟六腑之精上注於目而成,感覺是身體的感受,最終也是由心神來完成的。經曰:「諸痛瘡癢皆屬於心」就是指一切的感覺都歸屬於心的功能。中醫四診中最重要的舌診和脈診就是視覺和感覺的具體應用,舌診是通過視覺來完成,比較客觀、易於學習和掌握,脈診比較主觀,來自人們的自我感受,與操作者的經驗關係較為密切,難於學習和掌握。

感覺是皮膚肢體的感受,但感受的終極器官是心,例如,當肢體有創傷時,輕者是肢體疼痛,嚴重的是鑽心的痛。心情有煩惱,輕者頭痛,重者心碎了。感覺的終極器官是心,心主神明,也就是神所感受到的。所謂眼見為實,眼睛所看到的具體事物都反映到睛裡面,而睛是由五臟之精氣形成的,精源於水谷精微經過轉化而生的,藏於五臟中,五臟之中的精具有五行屬性。或者說五髒的精的屬性概括了天地間一切有形的事物,因此說,眼睛所看到的一切有形的事物實際上是由五髒的精氣對世間萬物的反射,這也是眼睛為什麼能看到世間萬物的原因。

現代醫學是如何認識眼睛能看見東西的呢?在眼球的最外面,是一層無色透明的角膜,如同照相機的鏡頭。眼球中央的瞳孔,是使外界的光線通過它進入到眼球底部的視網膜上。照相機在拍攝時,根據光線的明暗,需要隨時調整光圈。瞳孔也跟隨起著變化,當光線太強時,瞳孔會慢慢縮小,擋住過多的亮光;當光線太弱時,瞳孔就會自動放大,以便讓儘可能多的光線進入。照相機中的最後感光成像的部位,相對於人眼的視網膜,視網膜上有無數感光細胞,當它們接收到光的刺激信號後,會將信號轉變為神經衝動,通過視神經的傳遞,傳到大腦皮層的視覺中心。這樣,人就能真實地感受到外界事物的形象和色

彩了。

《黃帝內經》曰:「心主神明」「頭為精明之府」,由於古人受到當時條件的限制,對待很多現象的判斷完全依靠邏輯的推理,與現代科學還是有類似的地方。眼睛除了與精有關,與神的關係也是相當密切的,精是眼睛的物質基礎,神是眼睛的外在表現,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的神是依靠血來養,由於肝藏血,所以肝開竅於目,肝血上注於目而養目之神。腎藏精,精氣是瞳子的基本物質,因此腎主瞳子。既然眼睛是由五臟之精氣上注於目形成的,保養視力首先要調養五臟之精,「精不足補之以味」,補腎精也是視力健康的輔助條件,最重要的還是要五行平衡、飲食合理搭配、不要偏食、鍛煉身體、良好睡眠等,只要與養精有關的部分都可以採用。

由於眼睛的神是由肝血所養,眼睛的神主要反映在眼睛的活動情況,眼神的狀態,以及眼睛潤滑狀態等。當出現眼睛乾澀、視力模糊等都要考慮肝的衰弱等。一般來說,人體50歲以後肝臟開始衰弱,眼睛視力也開始減弱,如果不是很嚴重也屬於正常生理現象,如果視力減退在50歲以前,或者減退太過都屬於異常,養肝血滋補肝陰,甚至疏肝理氣等方法都可以考慮使用。

這就是眼睛的故事,同時也說明了命門觀點的形成原因。從上述分析來看,《黃帝內經》中將命門定義為目是有道理的,眼睛是人體精神的高度集中的反映。而《難經》講的命門學說多指腎中的相火,指出了人體生命的根,也就是腎精。如果能完整地理解《黃帝內經》的命門思想,其所表示出來的內涵將更為深遠和廣闊。

本文摘自《闖關記我的《黃帝內經》覺悟之旅》

尊重版權,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朱燕中

編輯:釋慧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