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午門是明清皇宮正門,是王朝臉面所在,難道真的會在這裡行刑嗎?

午門是明清皇宮正門,是王朝臉面所在,難道真的會在這裡行刑嗎?

清代對於死刑犯的處決一直都比較慎重,除了那些犯下諸如謀反、十惡不赦之大罪的會被就地正法之外,其他死刑犯都會經過嚴格的審核,最終有由帝勾決於秋後問斬。

需要提出的是,在一般情況下,各省、府、州、縣是沒有權力對罪犯判處死刑的,清代律法規定,凡流刑以上就得上報中央刑部,死刑則要經過三法司共同定罪,最終由皇帝決定。地方以及中央刑部理論上來說並沒有生殺大權,最高權力被皇帝所掌握。

因此,在很多影視作品中出現知縣、知府等官開刀問斬的情況基本上不符合實情的。同樣,影視劇中還有一種情況更為離譜,那就是大家熟悉的「推出午門斬首」。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午門」和「菜市口」就是清代死刑犯固定的行刑地。

「午門」這個稱呼其實只到明代時才出現,朱元璋建國後在南京修建皇宮,他將皇城的南門命名為「午門」,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出現午門這個稱呼。不過當時的午門僅僅是皇城的南大門,而不是宮城之門。1377年,朱元璋改建皇宮,這才將午門作為宮城的南大門。

朱棣登基後,效仿南京皇宮的布局在北平營建了新皇宮,其宮門的正門以「午門」為名,此後一直到清代,午門的位置一直延續。因此,所謂的「推出午門斬首」應該指得就是皇宮的南門,也就是紫禁城的正門。

作為皇宮的正門,午門具有一些特殊的意義。午門的門洞各有用處:中門為皇帝專用,此外在皇帝大婚時,皇后也可從中門進宮;再者,每屆科舉的一甲狀元、榜眼、探花在宣布殿試結果後也可從中門出宮;東側兩門為文武官員出入,西側兩門為宗室王公出入。

除此之外,午門通常還是皇帝頒布詔書的地方,比如遇有重大戰事、大軍勝利凱旋、減免天下錢糧、冊立太子等。由此可見,午門是一個極其神聖的地方。將這麼重要的一個地方作為殺人的場所,無論從哪個方面講都是不切實際的。

但是「推出午門斬首」這個說法由來已久,也不是沒有依據的。首先,皇宮在普通百姓眼中一直很神秘,他們不可能了解深宮之中的生活以及發生的事情,因而許多有關宮廷方面的故事引起了普通人的興趣。那些留下來的宮廷典故往往會夾雜一些似是而非的成分。

其次是文學作品的渲染和傳播。在明代以前,理論上不該有「推出午門斬首」這個說法,可是在《說唐後傳》這部演義小說中就多次提到推出午門斬首的故事情節。更為著名的《封神演義》和《說岳全傳》也要提到推出午門斬首的情節。

這些小說在廣大群眾中廣為流行,深入人心。可是這些小說都是明代時期的作品,他們以明代皇宮為題材,創作出了這些故事情節。同樣,清代也出現了很多公案小說,對於推出午門斬首的說法更加廣泛,因此一傳十十傳百便誤以為是真的了。

儘管「推出午門斬首」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但是在午門外確實也發生了很多人命慘案,尤其是在明代。相信看過《大明王朝》的人一定不陌生,開篇便是錦衣衛在午門對大臣執行廷杖,官員被立斃杖下。明代皇帝對官員不滿往往就會用廷杖來懲罰,嘉靖皇帝就是個典型。在大禮儀之爭中,上百個朝廷官員被集體廷杖,死傷者無數,而午門就是這一酷刑的實施場所。

明清兩代執行死刑的時間都在「午時三刻」,這個說法還是有歷史依據的。明代的行刑的地點是在西四牌樓,而清代的行刑地點是在菜市口。午時就是現在11點至13點之間,之所以會選擇這個時間也是為了死者和行刑者著想,午時陽氣最旺,鬼魂難以作祟,監斬官、行刑者不怕鬼魂纏身,避免遭到報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開國將軍中此人是神炮手,他發明的「辣椒炸彈」曾讓日軍吃盡苦頭
《康熙王朝》中此人結局凄涼,但歷史上康熙視他為知己,如同朋友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