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光地:終極小人透明化

李光地:終極小人透明化

康熙一生喜歡的臣子不少,但是被他親手廢了的臣子也不少,但是有一個人始終緊緊跟著康熙的想法走,從來不亂來,得到了一個完美的結局,這個人就是李光地。首先李光地在政績上乾的不錯,名聲也很好,要知道康熙最痛恨就是結黨和貪污,李光地才沒這麼傻就犯了天條,也就是明珠和索額圖獨孤不敗這麼久了,腦子不清楚了,就開始攪亂朝綱被康熙廢了。反正李光地又不是看重物質,能吃飽穿暖有書看就行了,要求不高。

李光地:終極小人透明化

李光地的政績全是槍口對內,打自己人打的不亦樂乎,作為文官,騎馬打仗不是特長,但要收集情報,整理資料上交給主子,讓他知己知彼,這情報戰很重要的,在三藩之亂爆發之後,冒著生命的危險,潛伏在靖南王耿精忠的地盤,把他盤踞在福建的情況,包括糧草病馬,所處位置,存在的缺陷劣勢等都寫成密疏,讓自己的僕從帶著蠟丸密疏進京,最終幫助朝廷平定三藩之亂,保證了康熙的版圖擴大了幾倍。

後來康熙貪心了,要收復台灣,作為自己的功績將來吹牛炫耀,台灣雖然小,但是早有人盤踞日久了,是鄭氏家族,以及其洶湧彪悍的海軍,李光地以前和施琅關係不錯,都是損友,李光地也暗中收了施琅的好處,因為施琅是漢臣,坐冷板凳太久了,而且和鄭家有血海深仇,李光地心裡也沒底,不敢肯定施琅能不能收復台灣,但富貴險中求,只要押對了,就可以揚名立萬,決定以全家性命作保,力薦施琅專征台灣。滿清統治者馬上征天下,說到騎兵在當時自然是兇悍異常的,但是水軍卻是清朝當時最為薄弱的地方。讓康熙放手施琅訓練清朝海軍,最終成功收復台灣,可謂貢獻頗大,對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的完整都具有重要意義,也給康熙帶來吹噓的本錢。

李光地:終極小人透明化

吳三桂和鄭家,都敗在李光地殺人不見血的奏摺里,這兩件事足夠他吹噓一輩子了,除了這兩個,李光地爆發災荒的時候,開倉賑濟災民,減免賦稅。當地方長官之時,帶領官員興修水利,利國利民,得到百姓稱讚。「自任直隸巡撫以來,每年雨水調順,五穀豐登,官吏兵民無不心服」。他上奏廢除自秦以來的「十家連坐法」和「凌遲」、「滅族」等酷刑,使得許多人未曾因為冤獄而失去性命。

這些算是利國利民的好政績,當官蒸蒸日上,但人品是蒸蒸日下,李光地的文學水平其實很一般, 一生以理學自傲,也寫了不少理學著作,但是沒有懶得深入研究, 李光地不是純粹的理學信徒,他要分心在政壇上,所完成的理學、經學著作看上去卷帙頗豐,有見識的卻不多。對於他的學術,早在他在世的時候,同為理學信徒的方苞嗤之以鼻,就以「平平」二字評價他,搞得他非常尷尬,他不擅長於文辭,則是朝野皆知的事實。有一次康熙和高士奇說起李光地,高士奇說:「光地辭章之學或非其長,到底讀些有根底書,也算個讀書人。」 康熙說:「汝便是公道人,張英也如此說。上到皇帝下到臣子都知道他文筆不咋地,就是通暢罷了。

李光地:終極小人透明化

陳夢雷和李光地本是好友,於是兩人多次在一起密謀破敵之策,二人還約定,日後若其中一人顯赫,不能忘記另一人的功勞;如果有誰不幸身死,後死者應該將功勞記錄下來。李光地上疏康熙的密奏正是兩人密謀的具體內容。

後來,李光地因功得到康熙褒獎官拜侍讀學士。他卻忘了與陳的君子約定,在密奏中壓根就沒提陳夢雷參與其事,貪兩人之功為己有。之後陳夢雷因「從逆」罪被判處死刑,李光地為了掩飾他貪功賣友的醜行,態度十分含蓄。

當時,徐乾學希望李光地能盡朋友之誼,儘力營救。他卻說恐怕無濟於事,但他心裡始終有點不踏實,又對徐乾學說:「我寫奏疏,恐怕有不盡心的地方,請你為我代寫一篇疏稿。」李光地照著徐乾學的稿子抄了一份送給了皇上,陳也因此得以免死。後來陳夢雷對李光地的賣友行為提出責問,李光地羞愧的無地自容,但還是當什麼事情都沒發生,做了就做了,對不起就對不起了,沒辦法,別怪我踩著你的頭向上爬。

康熙早年,明珠在同索額圖的權力鬥爭中,勢力逐漸強大起來,以至於權傾朝野。他勸明珠要保全晚節以便全身而退。然而,他自己卻因急於晉陞而不惜名節,把勸明珠的話當成了屁放過就算。

李光地和德格勒在康熙面前互相標榜,都是為了一起陞官。德格勒舉薦李光地胸懷磊落,文韜武略,能擔當封疆重任。李光地讚譽德格勒文辭俱佳,人品貴重。康熙作為一代明君當然不糊塗,他感覺其中有名堂,便親自考核德格勒文采,結果發現德格勒文辭粗劣。

事情敗露以後,朝中的人要求重懲,康熙算了,照顧他免了李光地的罪,同時對他嚴厲申斥,命令他「沉痛反省,悔改前非,勉力盡職」。

李光地任順天學政,這年四月,李光地母親早不死晚不死偏偏在他陞官後死,按理他應該回家守孝三年,康熙令他奪情,說:「提督順天學政關係重大,李光地留在任上守孝。」

得到了康熙的特別恩寵有意賣弄,他還提出請假九個月,喪事完畢就還朝。他的這種要求即不符合奪情之旨,又違背了三年守孝之制。一些朝中大臣藉機彈劾李光地。斥責他「貪位而忘親,司文而喪行」。給事中彭鵬上疏彈劾他《十不可留》,言辭激烈異常。彭鵬對康熙說:「皇上令他在任上守孝,或許是以此來試探李光地吧。」這一試,李光地的心術品行就昭然於世。他進而分析了李光地「若去若就」的企圖,揭穿了他假道學的面孔。

在玩弄手段不成搞得自己一身腥,康熙也蠻喜歡他的,沒有這麼計較,因為畢竟李光地小錯多多,大錯沒有。下班回家了,還是一個渣男,還有就是晚年之時,李光地前往妓院狎妓,後來使得妓院女子懷了他的孩子。面對親生骨肉,李光地不僅沒有資助母子兩人,甚至還將兩人視為一生的污點,不願相見。不管女方地位多麼低賤,但是孩子總是他的骨血,李光地卻視而不見,實在心狠。

所以說,李光地在政事上沒有令人批判之處,但是私德卻讓人詬病不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