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藏區流浪狗的解困路

藏區流浪狗的解困路

尹杭

狗是動物世界中與人類關係最為親密的朋友,人們習慣於它們忠誠的品格,享受與它們之間美好的情感。可實際上,人類與狗的友誼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當習慣被人類拴養的犬只脫離了控制,它們與人,乃至野生生態系統的關係會發生巨大的變化,而這一切正在青藏高原發生。

2014年,專註於自然保護與社區發展的尹杭成立了青海省雪境生態宣傳教育與研究中心(以下簡稱雪境),在接下去四年的時間裡,她的工作始終圍繞著高原上那些失控的犬只。

收容中心的流浪狗

從忠實的朋友到兇悍的拾荒者

當2009年尹杭加入北大山水自然團隊在青海省三江源地區參與雪豹保護工作時,藏區犬只的隱患就已經存在了。不少成員都遭遇過狗傷人事件,他們還發現寺院里的狗一到晚上便集結出門,只是成員們並不清楚它們的準確去向。

四五年後,藏區的犬只問題變得不可迴避。道路上遊走的流浪狗越來越多,它們經常成群結隊地追攆行人,甚至圍攻老人和孩子。

牧民們喜愛的狗和城市裡的寵物犬有著極大的不同,前者大多是體型較大的犬只,會看家護院、照顧牛羊,夜裡還能趕走熊、狼和雪豹,性格非常兇悍。尹杭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說,這些狗在流落街頭後展現出了極強的生存能力。一方面,它們不懼怕人類,雖是拾荒者,但卻可以肆意攻擊人類;別一方面,牧民的生活區域與野生生態系統很接近,流浪狗回歸半野化狀態,又具有很好的社會性,能與野生動物展開資源的爭奪。可以說,它們在人類社會和野生生態系統之間行走得遊刃有餘。

2014年,雪境成立,當時藏區流浪狗問題的凸顯讓尹杭意識到,牧民與當地環境之間關係的變化亟須社會的回應。

通過對三江源地區的調查和研究,雪鏡得到的反饋是:82%的當地老百姓認為流浪狗是當地一個很嚴重的社會問題;90%以上的老百姓反映流浪狗會攻擊村民;63%的人認為這些狗會捕食野生動物;同時,還有74%的人提到流浪狗會捕食他們的家畜。

有證據顯示,藏區流浪狗的捕獵對象包括岩羊、鼠兔、旱獺、赤狐、黑頸鶴等,而它們本身是青藏高原頂級食肉類動物雪豹、棕熊和狼的主要自然獵物。有的流浪狗甚至圍攻雪豹,與雪豹面對面搶奪食物。更為嚴重的潛在風險是,流浪狗也會向人和野生動物傳染疾病,包括狂犬病、包蟲病和犬瘟熱。

藏區流浪狗之所以在2013年至2014年間成為一個顯著問題,尹杭認為,這與藏獒經濟的快速衰落有著直接關係。玉樹是著名的藏獒飼養繁殖基地,但在2014年後,那些繁殖場所剩無幾。與此同時,通過地震災後重建,牧民配合生態移民,從牧區搬至城鎮。生活方式的改變,讓他們對家犬的需求大大降低。

大量棄狗的出現,再加上無法控制的生育,使得藏區流浪狗問題的解決面臨挑戰。

當地牧民在領養流浪狗

絕育+領養

流浪狗與生態系統的衝突並不只在中國出現,而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尹杭分享了很多這樣的案例:在印度喜馬偕爾邦斯皮蒂峽谷地區,科學家對當地流浪狗影響下的鳥類和哺乳動物進行了記錄,發現流浪狗對當地野生動物喜馬拉雅赤狐、高原兔、幼年西伯利亞山羊造成了嚴重威脅;衣索比亞的狼也因流浪狗造成的疾病傳播和雜交,受到了嚴重影響;塞林格提的獅子因為和狗接觸而感染犬瘟熱,致使眾多野生個體直接死亡……

世界各地應對流浪狗威脅的方法,主要是手術絕育、建立收容中心或者有計劃地捕殺。但藏區流浪狗究竟該用什麼方式解決,並不能簡單得出結論。為此,雪境進行了一系列的社會學調查——他們在玉樹州地區收集了200多份調查問卷,並和政府、寺院、村莊等多個不同利益群體進行了深入訪談,了解他們對於流浪狗問題的認識和解決方案的傾向。

犬類和人類之間一直保持著密切的關係,在藏區,因受到宗教信仰的影響,藏民對流浪狗的容忍程度超出了尹杭過去的想像。「有的村民甚至在被狗咬傷後,拒絕去醫院注射疫苗。理由是,他們擔心政府了解情況後,會傷害到這條生命。」因此,通過有計劃地部分捕殺一定區域內的流浪狗會遭到藏民的強烈反對。

再者,尹杭特別提到,研究表明,通過捕殺控制流浪狗種群的辦法,需要一個地區在大範圍內同一時間進行才能保證效果。一方面,是因為狗的繁殖能力很強,種群恢復很快;另一方面,如果只是有限減少,外來的流浪狗也能迅速補充佔領空缺的生態位。

除此之外,政府和一些民間組織近年來在藏區建立了一些流浪狗收容中心,進行集中管理。但對他們而言,隨著收容數量的快速增加,維持中心的可持續性將面臨巨大挑戰。

於是,雪境提出的最終方案是以絕育為主。通過政府出資和補貼培訓激勵當地獸醫對流浪狗進行絕育手術來控制其數量增長,並聯合寺廟的力量來推動更多的當地百姓領養流浪狗。

2017年,雪境率先在青海果洛州地區展開了藏區流浪狗的絕育試點,並對地當地獸醫進行了理論和實操培訓。尹杭表示,獸醫培訓也仍將是藏區流浪狗項目接下去的工作重心。

尹杭一直堅持這樣的理念,必須讓當地社區共同尋找和參與解決問題的辦法。雪境只是提供一個支持系統,幫助當地人學習、擁有可持續應對問題的能力。

雪境成員向當地人分享流浪狗問題

講述更有說服力的故

在未來的兩到三年內,尹杭的主要目標是通過社區教育提高藏區老百姓對流浪狗問題的認知,並且分享團隊的實踐經驗,只要是有需求的地區,都可以尋求雪境的幫助,共同設計可結合當地情況的解決思路和方案。

尹杭關注的,還有雪境組織團隊自身的成長。她偏重培養以本地人為主的團隊,用他們對問題的切身感受,去認識和理解這個組織行動的意義和價值。通過團隊賦能,從而讓成員能積極主動地去發現和解決問題,並且把我們這麼做的理由傳播給更多人。尹杭相信,他們是與當地社區溝通、傳遞信息和理念的最合適的人。

不過,除了立足本地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雪境亟須通過更大範圍的公眾教育來為當地社區對接到更多的資源。而這也讓尹杭有些力不從心。「我們直接服務的群體並不是那些能夠給我們提供資助的人,因此,如何讓那些與當地生活毫無交集的人,增進對這個問題的理解,並且最終轉化成支持我們的行動,這是雪境面臨的困境。」

雖然人與自然的話題日益受到重視,尤其在青藏高原地區,人們對有代表性的旗艦物種的關注度也很高,願意為它們的保護提供支持。但是,人們或許會疑惑,解決流浪狗問題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起到保護野生動物的作用,大規模絕育真的有必要嗎?

理論上,這需要通過專業的生態學研究方法才能得出具體的結論。2015年開始,山水自然團隊開始了「三江源地區流浪狗生態學研究及與雪豹等野生物種的種群間關係」的調查,並計劃持續至2019年。

「生態學研究需要資金的支持和長時間的持續的野外監測,可是流浪狗繁殖的速度太快,當地社區人與自然的變化一直在發生。我們計算髮現,兩隻成年狗繁殖到第三年,家族成員的數量可以達到之前的19倍。雪境的任務是趕快回應這個問題。」

尹杭認為,流浪狗的負面影響已經真實發生,在展開持續的科學研究的同時,必須根據已有的證據,積極採取行動。

「因此,雪境希望通過製作紀錄片、海報、紀念徽章等方式,講述更有說服力的故事,讓遠離荒野的人也能對流浪狗問題產生內在的連接,理解和認可我們想要努力解決這個問題的意義和價值。」尹杭說。

文、圖來源:中國科學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藏網文摘 的精彩文章:

TAG:藏網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