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47年陪跑,3大策略成功登基,他是康熙的最終選擇嗎?

47年陪跑,3大策略成功登基,他是康熙的最終選擇嗎?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病逝,他的四兒子胤禛繼位,年號雍正。「雍」是他即位前的封號,對「正」字,有人分析是正統、名正的意思,表示他正當即位。

幾百年來關於他即位不正的說法此起彼伏,但他的競爭戰略無疑是最成功的,那就是:陪跑不搶跑,低調不降調,拉人不聚人。

01 陪跑不搶跑

古代皇位繼承大多是「立嫡立長」原則。

康熙先是立了二皇子胤礽為太子,因為他是皇后所生,且精通文韜武略,是個好苗子。

但後來太子在康熙背後搞小動作,鞏固自己的地位,讓康熙不能容忍,所以,康熙兩次立他,又兩次廢掉。

此時,四皇子、八皇子、十四皇子都在爭冠第一梯隊。不過,相比高調的其他二位,胤禛並不露頭。

他沉迷佛教,當老好人,自稱「天下第一閑人」,與「八賢王」八皇子和能征慣戰的十四皇子形成鮮明對比。

從1675年康熙立二皇子胤礽為太子,到1722年胤禛即位,長達47年之久,雖是陪跑馬拉松,但至少胤禛一直未掉隊。

02 低調不降調

胤禛的低調,使政敵不以他為主要對手,從而使他成功自保。但在對康熙表達孝心和能力時,他很高調。

他深知康熙喜歡什麼,為討得皇帝歡心,他畫西藏於帝國版圖,獻給康熙,讓康熙龍顏大悅。

他的治國才能也深受康熙賞識。在康熙登基六十周年時,讓胤禛代塔祭告祖陵,後回京代辦政務,冬至又代康熙南郊祭天。這都是代皇帝行事,可見對他辦事能力的信任。

康熙對胤禛有好感,雖前期沒立他為太子,但對他的好感逐步增加,最終量變促成了質變。

03 拉人不聚人

康熙是慈父,最不願意看到皇子們因為爭奪儲君結黨相爭。這也讓他在選接班人上舉棋不定,反而促使儲位爭奪有增無減。

對康熙來說,自己的皇子私結朋黨,對自己的皇權構成嚴重威脅,這一點也是他最不能接受的。

二皇子因為結黨搞小動作,丟了太子位。八皇子最為明顯,糾結了幾個皇子作為黨羽搞陰謀,康熙直接將他踢出第一梯隊。

最後能與胤禛一較高下的十四皇子,曾出征西北、西藏,因此聲譽日高,有可能成為儲君,但也是因為朋黨問題,讓康熙舉棋不定。

當然胤禛也不是沒有幫手。十三皇子支持他,但早被幽禁。胤禛就秘密拉攏年羹堯與隆科多。年羹堯是軍隊中的重要棋子,而隆科多是康熙臨終時惟一傳詔大臣,為他成功登基立下汗馬功勞。

雍正的成功,還有一個X因素很重要,他有一個好兒子——乾隆弘曆。

康熙去世前一年,在雍正家見到了乾隆,當時乾隆才10歲,就讓他又驚又喜,馬上接到宮裡養育,並由他親自授課,並隨他巡幸避暑山莊。

從帝國長遠考慮,年近50的兒子沉穩務實,孫子又這麼優秀,這樣的組合,當然更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康熙皇帝竟然說這種水果:乃無用之物,真是不會享受
如果這個人被康熙「重用」,也許我國已經稱霸世界!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