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沙耀花豆的栽培與管理

沙耀花豆的栽培與管理

沙耀花豆的栽培與管理

沙耀花豆的栽培與管理

①種子(5月8日)

沙耀花豆的栽培與管理

②小苗(5月12日)

沙耀花豆的栽培與管理

③幼株(8月1日)

沙耀花豆的栽培與管理

④成株(9月14日)

沙耀花豆(Swainsona formosa)又名耀花豆、沙漠豌豆,為豆科沙耀花豆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由英國植物學家艾薩克·斯文森(Isaac Swainson)命名。原產於澳大利亞中部與西北部乾旱地區,年平均降雨量125~250毫米,土質為富含碳酸鈣的砂質土壤。第一株標本由英國著名探險家威廉·丹皮爾(William Dampier)於1699年8月22日在澳大利亞西北部的「Dampier"s Archipelago」首次採集並製作,標本現存於英國牛津大學菲爾丁·德魯斯植物標本館內。1961年11月23日,沙耀花豆被正式定為南澳大利亞的花徽(1968、1971、2005發行過相關花卉郵票),在當地無論是藝術還是攝影,以至詩歌、散文、傳說,沙耀花豆都是一個熱門的話題。澳大利亞土著人將種子炒制後製成蛋糕等食品,而花朵則被當做裝飾品。雖然沙耀花豆並非瀕危物種,但在野外私自採集是違法的。

沙耀花豆為夏種型植物(四季常青),在產地雖為多年生植物,但因栽培過程中植株極易感染真菌而枯亡,故園藝上多作一年生栽培。喜歡乾燥、溫暖、陽光明媚的環境,成株能容忍短暫的乾旱、強光、輕微霜凍,以及疏鬆透氣、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生長適溫18~26℃,適合USDA 9~11區內栽培(四季潮濕多雨以及沿海地區不適合種植)。

盆栽首選大號深盆(直根系不宜淺盆),基質選用腐殖質(腐葉土、泥炭、黑土等)、砂石(蛭石、珍珠岩、赤玉土、石灰岩等中性或鹼性材料)、底肥(植物性、動物性肥料均可)以3∶1∶1進行調配混合。生長期盆土要保持濕潤,切勿積水,7~10日追加1次速效液肥,夏日需遮蔭50%~60%(其餘可全日照),要及時掐尖或以藥劑控制株型,過於旺盛將導致能量耗損過劇,花朵數量會銳減(尤其是盆栽,沙耀花豆是給點肥料就燦爛過頭的種類)。

浸盆法供水比頂部澆水更具優勢,任何時候水滴都不能長時間沾染葉片和花朵,要用紙巾及時擦乾,尤其是潮濕的夏季,植株極易因滯留的水分感染真菌而落葉、根腐、立枯,保持通風、乾燥、向陽的環境,使用保護性殺菌劑與治療性殺菌劑內外結合可大大降低感染率。

產地花期自7月至翌年3月,澳大利亞與中國季節相反,12月至翌年2月為夏季,3~5月為秋季,6~8月為冬季,9~11月為春季,當地雨期的早晚影響著花期。沙耀花豆為鳥媒傳粉,自花能力低下,需外力干預,營造溫暖的環境可避免果實未成熟,植株便已枯亡的窘境,結籽後及時套上種子袋,以防成熟的種子爆裂灑落,種子採收後置於乾燥處可儲存數年。室內播種在終霜凍後進行(Last Frost:每年冬末春初最後一次降霜),室外播種在終霜凍後、氣溫回暖時進行(多數地區為5月初或中旬)。多數豆科植物的種子都具有不透水的硬實種皮,有相當久的物理休眠,沙耀花豆為了適應當地嚴酷的環境,種子會一直等到翌年降雨,甚至幾年後才會萌發。打破休眠有三種方法:

1.用小刀在遠離種臍處刻出一個小口,種子尖頭處為胚根,因此要去除鈍頭處的種皮,處理後的種子僅需半日便能泡發;

2.用砂紙、銼刀輕輕打磨種子外皮,用水泡一整夜,沒有泡發的繼續取出打磨;

3.模擬自然環境的極端高溫來軟化種皮,將種子放入剛開的水中燙不超過30秒,用水泡一整夜。

盆栽一盆一粒,播後覆土3厘米,不用覆蓋玻璃或薄膜,容器置於溫暖、明亮處,3~5日便能萌芽。幼苗有一條極深的主根,直根系無法忍受任何干擾,越晚移植死亡率越高,即使移植成功恢復期也相當久,因此直播遠遠優於移植,地栽選擇通風、向陽、地勢較高的區域,每株間距90~120厘米。為了延長壽命與提高植株活性,可在子葉階段便嫁接到同科的魚鰾槐(Colutea arborescens)或鸚喙花(Clianthus puniceus)上,嫁接成活率極高,並且不再受真菌困擾,壽命延長至3年甚至更久。扦插也是不錯的選擇,選取3節以上的新枝,斷口處塗上生根粉,插入排水良好的介質中,置於溫暖、散光處管理。

沙耀花豆的栽培與管理

⑤現蕾(10月6日)

沙耀花豆的栽培與管理

⑥開花初期(10月9日)

沙耀花豆的栽培與管理

⑦盛開(10月11日)

沙耀花豆的栽培與管理

⑧盛花期(10月20日)

◆保護性殺菌劑

這類殺菌劑能夠在作物表面形成一層透氣、透水、透光的緻密性保護葯膜,這層保護膜能抑制病菌孢子的萌發和入侵從而達到殺菌防病的效果,但需要在作物沒有接觸到病或病害發生之前,噴葯才可收到效果,雖然治療效果差但殺菌譜廣,兼治性強,不易使病菌產生抗藥性(例如:百菌清、波爾多液、甲霜靈錳辛、阿米西達、鏈黴素等)。

◆治療性殺菌劑

也稱內吸性殺菌劑,但應用歷史較短,是20世紀6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類藥劑,病菌侵入作物後或作物發病後施用這類殺菌劑可滲入到作物體內或被作物吸收並在體內傳導,對病菌直接殺滅或抑制病菌,雖然專治性強,治療效果好,但易使致病菌產生抗藥性(如多菌靈、托布津、春雷黴素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錢柳 的精彩文章:

銀杏采葉圃的市場前景分析及經濟效益分析
北方地區辣木育苗移栽及栽培技術

TAG:青錢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