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看到所有作品都在表達你自己——央美藝術展觀感

你看到所有作品都在表達你自己——央美藝術展觀感

GIF

讓每個愛好哲學的靈魂,都有處可棲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時值夏季,這幾天也是各個美院畢業生作品展的日期,水白和畫室的小夥伴去看了央美的研究生畢業作品,在北京的朋友如果喜歡的也可以去看看,免費,不需預約,(研究生05.08—05.22,本科生05.25—06.26),此外近期清美也會開放展覽。水白並不是完全的科班出身,大學的專業也只是和設計擦上一點邊,只是平時喜歡畫畫,除了基礎的素描以外,也喜歡畫些油畫,嘗試做過一些木板版畫。央美的畢業季作品展也是每年夏天必去的展覽之一,偌大的美術館,可以說是玲琅滿目的擺放著巨幅的油畫、水彩、裝置、以及綜合材料作品,雖然研究生作品沒有本科生作品多,但是對一個喜歡藝術或者說美術的人來說,也足夠看上一整天的了。

從往期來看本科畢業作品技法更紮實,研究生作品更有味道,更注重表達自我的感受,而作品也許是表達某種社會化的問題,也許更突出表達內心的情感,更可能或許並沒有任何想要表達的東西,只是單純的想去這樣畫或者擺放。有時候畫者在創作一幅畫的時候,不一定有著多麼豐富的立意,(就像自己在畫的時候總是會被問到,你為什麼這麼畫?你想表達什麼?......我其實就覺得這麼畫好看)這不是中高考的閱讀理解,作者抒發了什麼情感,做了什麼鋪墊,表達了什麼主旨......,其實對於畫者來說是很隨性的一種自然流露而已,並不需要太多的理由。

下面說一個我個人很喜歡的作品,作品的名稱叫:《你好嗎?記憶》作者是油畫系的張帆,材料是綜合材料製作。在畫作的旁邊有這樣一個簡介:

「《你好嗎?記憶》表達了我聽覺的缺失性經驗導致我對視覺的過度依賴,其造成的極度失衡在幼小的我心裡開始划起了深深淺淺、綿長不斷的傷痛,這些傷疤凝結成片片表象,組成了我的童年記憶。」

作品由一副大幅的油畫、一個殘缺的石膏像、以及各種大小不一的畫作、生活用品等物件擺放完成。我喜歡這個作品的原因是作者通過諸多零碎的細節,小時候的照片、玩具、水費單子、購物小票還有失衡的畫,好像在表達了一種無奈、憤怒、還有溺水一般的無力感,作品中有很多面容模糊的畫作,支離破碎的擺放在整個作品中,形狀很想音符,我想是作者想通過視覺化的形狀來表達聲音。給我一種通感的感覺,讓我很驚喜。

但事實是否真的如此?我不知道。因為在作品中除了還有大量的我沒有看懂的素材外,我也並不知道,我所以為的「表達」是否正確,因為這畢竟是一種基於「我」的視角來解讀的,而這種主觀性如此之強的作品,非本人是沒有辦法完全說清的。一副作品當被公之於眾的展覽後,他就不完全屬於作者了,每個人的解讀都是通過自己的經歷來解讀,有的人沒有辦法理解,也有的人會過度理解或者誤解。就像姜文的《讓子彈飛》一樣,當時版本眾多,眾說紛紜,各種被解構的細節延伸出各種不同的理解,可能有些理解姜文自己都會看傻眼「還能這麼理解么?」所以,其實這個世界是建立在一種誤讀上的,人們按照自己的想法理解出作者的「本意」。

那麼,作品究竟意味著什麼呢?不管是畫作、詩歌、舞蹈還是其他各種的作品等等,其本質是提供一扇窗戶,讓人們知道世界還可以如此去表達,讓人知道作品背後成因的故事,讓人從作品中了解自己。而不是糾結在一筆顏色,一段語言,一個動作,他們都只是這個窗戶的框架,通過這個窗戶你能看到更多的東西,知識、經歷、情緒、歷史等等,作品本身的意義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作者在創作的過程中,把經歷解構成思想,在具象到畫作上,也就是所謂:「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

最後以幾句詩作為結束:

那些在天空飛舞的顏色

一直圍繞著我

我找不到自己的眼睛、鼻子、耳朵

他們在飛

我身體的器官都在飛

他們成為獨自的生命

於是再沒有我

於是全都是我

歡迎關注一合學社,一起來聊聊天

一合學社創刊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合學社 的精彩文章:

中世紀阿拉伯哲學中的唯物論

TAG:一合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