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葉草青?雨林

一葉草青?雨林

小草

 楊爍兒歌集

楊爍 

00:00/03:29

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那稚氣的聲音在悠悠的回蕩,像微風中輕輕搖曳著的小草。小草,在荒野上,在庭院里,在書架的花盞中。默默挺立著,泛著綠青,仰望天空。天空依舊陰晴圓缺,大地依舊凍封暖揚。我輕輕撫過小草,看小草微微顫動的樣子,聽那童聲:從不寂寞,從不煩惱……

那是一塊貧瘠的土地,突兀的光山,極少見到樹木。機緣巧合,我走進了這片土地,在河西走廊的中段,祁連山以北,烏鞘嶺以西。

一座不知名的山,途中歇腳,獨自下車,見山並不很高,且隱約高處有飛脊印出,生得好奇,不免催得腳步,深一腳淺一腳地順了可辨的一條小山路往深里去了。

周身靜的似乎忘卻了時間,偶爾居然能聽到清晰地娑娑之聲,舉目望去,全是灰黃色的土包,一隆一隆,層疊向上,這裡的天底下好像就是這塊灰黃的世界,天際線很近,又很遠。

一處接近頂峰的緩坡地帶,生得一處院落,院落圍牆也是灰黃色,明顯是層層的干打壘土牆,向著空曠處,開著一處門,其實沒有門,只有個看似精心修整過的土坯砌築框。

雖然走了段山路,卻平靜的異常,沒有一絲氣喘,隱隱間心地里更多了一片坦然。

進得院中,不大的空間卻有著正偏三房,院中不等地豎立著三棵樹,樹很潔凈,樹下沒有一片殘葉。正中一間應該是寶殿,雖不見雄偉,但莊嚴從獨立顯現的色彩變化,已透過微微飄散的佛香蔓延開來。

三兩著著灰袍、口念佛號、合十立於殿下的尼姑,迎著我合十禮,不敢怠慢,我也深深合十以禮。

得知我來自臨近上海的無錫,還是有些驚奇,想來稍遠一些的來客不會多。而我的驚奇卻是大大出乎自己的預計,如此偏寡之地,又如此單調之所,靜靜地生活著,在眼見的幾盞微微燃升的油燈旁,幾隻蒲團,在高高的佛像下靜靜地安放著。

想像不出春夏秋冬365天,在蒲團上的日子,清燈之下,那幅灰白色的剪影。或許,那走來的路,那灰黃的地,那淡藍的天,那無遠無近的天際之線,在那灰袍的身影里詮釋著某種語言,可融入天地。

前幾年在無錫城裡離自家不遠的有個北宋丞相李綱的古宅院附近開著一所禪茶館,主人是個禮佛居士,一位中年女士,也是偶爾相對品品香茗,一個悠閑散淡之處。

去年偶聞這位女士在江西出了家,見微信也是那般灰青色長袍,淡淡中靜靜地樣子。

有一同的茶友問為什麼,我不知道,但為什麼匆匆忙忙的人群忙成那樣,如果問為什麼忙,或同樣是不知道,因為忙與閑本身就是相對而言的,而相對的狀態在某種機緣之下合理地存在,就無需究竟了,就像荒原上的小草和急速掠過的鳥兒,在一幅巧設的畫面中動與靜和諧的自然展示著,沒有為什麼。

下山的路依舊走在天際線上,獨自的一人,突然感到一種爽快,是在腳步交替之間,似乎有種風在穿梭中交織著自己,讓我有些模糊,腳步與距離真的相關嗎?

奇蹟來的有時並不驚奇,或極其平淡,一個極小的轉彎處,離地半尺左右,生得一小叢淡青色的小草,矮矮的。

我異常驚喜了,在這滿目的灰黃色中跳蹦出一絲青綠,意義好像不是挑逗了,而是一種力量,滿滿的凌駕色彩呈現之上的力量。

不知道來自哪裡,或是那歇腳的挑夫,灑落的幾滴汗水,無意間滋潤了待萌的幼種;或是天際的東南季風帶來了種子,和著難得的幾滴飄雨,她落了落腳,便留下了?

力量其實並不意味著宏大,適度的存在或遠比力量更具生命力,而非普遍的合理性或更可揭示某種存在的可貴意義。

離離之草,平庸且卑微著,永遠匍匐在人們的低眉之下,然而,極目放眼之中,茫茫大地,盡收眼底的綠色,只有那寸尺身量的萋萋芳草。一種平靜,一種謙卑,一種無欲自安的淡泊,在瑟瑟的萬千變換之中,獨守著!

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從不寂寞,從不煩惱……

本文為雨林原創,圖片、音樂取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雨林語 的精彩文章:

一個人的使命

TAG:雨林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