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平古國:遂國的故事

東平古國:遂國的故事

東平古國:遂國的故事

在東平大地上,曾經有過這樣一個古國,他是商朝初年建立的諸侯城邑國家,國君是虞舜後裔,歷時千年,到春秋前期被齊國滅亡,是泰岱地區大汶河流域歷史悠久的古國之一,他就是遂國。遂國統治區域含今山東東平、肥城、平陰、岱嶽區一帶。從商朝初封到被齊桓公滅國,遂國延續了千年,秉承祖先大舜親民愛民的人文精神,遂國將大禹治水的故事作為歷代國君教科書,一千年里實行仁政、以德治國,古今中外世所罕見。即使到國家族姓滅亡那刻,遂人舉族抗爭,表現出的團結、智慧、果敢,依然令人動容,體現了中華文化源頭尚德的偉大精神,為中華歷史書寫了燦爛的一章,也給後人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一、遂國的建立和範圍

「舜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作什器於壽丘。」這是《史記》中對舜行蹤的闡述,儘管對應的地點有所爭議,但大舜一族長期活躍在山東地區應確定無疑,遂國作為其後裔建立的國家,正是一個明證。大禹的父親鯀發明的築城,鯀約與舜同時,即舜時華夏祖先才發展到定居的城市國家時代。虞舜政權被夏禹逼迫到湖南地區,虞舜後人有遂、桃、陳、田、胡、儀、有等姓氏國族。商朝在山東的有虞氏後裔國家有遂、鄒、轅、番等4國。遂人媯姓,是祖先遂公虞淮在商湯時(前17世紀)命名的氏族國家。最早最可靠記載遂國的歷史典籍是《春秋》《左傳》。昭公三年晏子對叔向曰:箕伯、直柄、虞遂、伯戲,其相胡公、大姬。相就是主持祭祀的後裔,杜預注四人皆舜後,胡公四人之後。大姬配胡公是周武王克商以後的事情,可知虞遂建立遂國,必然在周朝建立以前。遂人善做陶,肥城出土的精美陶器就是他們的遺物。東周時,遂國尚存,只是國勢特別微弱,不能振興。

古有子男諸侯分封五十里之說。遂國不大,有遂因氏,頜氏、工婁氏、須遂氏等多個宗族支系,也會有多個城邑。遂國的中心位置在今東平、肥城一帶,可惜尚未掘見城邑遺址。《漢書·地理志》泰山郡蛇丘:蛇丘,遂鄉,故遂國,春秋曰齊人殲於遂也。《後漢書·地理志》對濟北國蛇丘縣的記載更詳細:蛇丘,有遂鄉,有下讙亭,有鑄鄉城。楊守敬水經註疏就認為,溝水為今小匯河,「世有猶名溝水河」。

古遂城遺址在今東平縣上遂城村南匯河岸,屬山間台形地,地表暴露物有灰、褐、紅色罐和鬲口沿、豆盤等器物陶片以及飾繩紋灰黑色較薄形小陶磚等。遺址西南部有一高土台,當地稱為南城檯子,考古確定為春秋戰國時遂國城址之一。

以上證據鏈形成一個閉合的圓圈,可認為東平在商周都是遂人的國土。遂國統治地域主體在東平、肥城,寧陽、肥城一帶,最東到岱嶽區西部,處於大汶河支流匯河與小匯河流域。遂人的幾個居住地在山間盆地、小平原。

二、遂國的興盛和滅亡

以德治國,推行千年

中華民族是以德為尚的民族,把德置於最高境界,視為最高理想。德性的核心就是有德於民,以德治國治家的起源在舜帝。《尚書》說德自舜明,《史記》記述五帝德之後說,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左傳》昭公八載,史趙對晉侯說,「舜重之以明德,置德於遂,遂世守之。」置是留置,應該說是遂繼承了祖先舜帝明德的傳統。存世遂國青銅器物很多,都沒有出土地點,銘文也很少。2002年保利博物館入藏一件國寶級別的青銅器遂公盨,可為遂國重德的例證。盨是用來盛黍稷的禮器,西周中期偏晚的時候開始流行。遂公盨呈圓角的長方形,器口沿下飾鳥紋,腹飾瓦紋,小耳上有獸首。遂公盨形制在盨的序列中較早,從鳥紋特點確定屬於西周中期後段孝、夷王時代(約前900前後)。李學勤《遂公盨與大禹治水傳說》認為,當依吳大澂等人之說,讀字為遂,作盨者是西君,並稱讚銘文書法秀美,整齊勻稱。有人認為遂公盨是贗品,還有人釋遂字為"豳"。遂公盨銘例特異,文辭古奧,艱澀難讀,提出不同意見是正常的。遂國在大汶河流域,而大汶河又是大禹文化傳統深厚、大禹後裔居住地區。遂公盨98字銘文記禹隨山浚川治水的功德,主旨是以大禹為典範論述德:「降民監德」,「厥沫唯德」,「民好明德」,「益干懿德」,「心好德」,與《尚書·大禹謨》篇大禹「德惟善政」「九功惟敘」的政綱相符。遂公盨顯示了遂國的高超工藝和卓越藝術。後人應記住遂公銘最後的話:「遂公曰:民唯克用茲德,亡誨(侮)。」

亂世亡國,千古遺憾

遂國的滅亡過程可謂驚心動魄。齊桓公即位後,齊國和魯國在兩國邊境地區摩擦不斷,結下深仇。魯國在主動出擊的乾時之戰中敗績,而在庄公十年(前684)齊國主動進攻的長勺之戰中,魯國勝利。齊國在南方不能征服魯國,轉而向西擴張,以譚國無禮為由滅掉之。庄公十三年(前681)春天,齊桓公親自出馬,和宋、陳、蔡會於北杏,目的是平定宋國的內亂。魯南面敵對的邾國參加,魯北面的遂人沒有與會,齊國以此為由,出兵伐遂,面對強大的齊軍,遂國根本無力招架,兵敗,國君逃亡,齊國自此駐軍遂國,兵臨魯國的西北邊疆大汶河一線。魯庄公懼於齊國的威力,和齊桓公在柯會盟,這是魯與齊和平條約的開始。魯庄公十七年(前677)夏天,逃亡在外的遂國人找到了復仇的機會,遂國氏族遂因、頜、工婁、須遂幾個強族聯合,借口犒勞宴賞齊國駐守遂地的守軍,把齊軍灌的大醉,趁機起義,格殺齊軍,齊國守軍被全部殲滅。消息很快傳到了齊國,齊桓公震怒,派出大軍,將遂國氏族屠殺殆盡,遂人再也沒能復國。

遂國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冷兵器時代,使其必然成為齊國南下掠奪的走廊。魯國的富饒土地都在曲阜北面的大汶河兩岸,肯定不甘心讓出這塊膏腴之地。孔子《春秋》對遂國滅亡時間和過程進行準確記錄,說明他對這件事情很重視,也說明他對遂國滅亡的惋惜。一般國家滅亡,《左傳》都說其國內政治失德,地方或氏族戰亂分列等原因,只有對遂國沒有這樣說,遂國是滅於強大的外敵,如同狼吃小羊的寓言一樣,任何借口都能成為戰爭的口實。遂人在國家族姓滅亡時表現的團結、機智、果敢,在春秋爭霸的初始時期奏出了高亢的樂章,也是尚德的一種表現。遂國滅亡後,齊國在其北部修建了長城,白狄肥子國遷移到這一帶,這就是肥城地名的由來。漢朝有遂義,後世遂姓郡望為鉅野。在遂國東南的鑄,又作祝,黃帝任姓後裔,周武王克殷後封鑄國。鑄國善於冶煉,在山東有很多遺迹,齊魯之間汶陽田建立的鑄邑,臨近安臨站賀庄鐵礦,春秋時期,魯大夫藏宣叔曾娶妻於鑄,鑄鄉城後來為蛇丘縣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周 的精彩文章:

郯子的故事家喻戶曉,但有誰能知道郯國的歷史
曾國藩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為什麼那麼殘忍地縱容曾國荃屠城?

TAG:西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