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走遍中國之陝西篇:(4)陝西歷史博物館,大雁塔,回家

走遍中國之陝西篇:(4)陝西歷史博物館,大雁塔,回家

2013.8.20,一大早我們去陝西歷史博物館門前排隊,參觀時間一上午。旅行中行程的安排要勞逸結合,特別是有小朋友,看她不愛走了,買點吃的或小禮品,多鼓勵,多表揚。即使生氣也要保持克制,呵呵,我每次走都帶著老婆孩子,一路上不可能心情始終都好,回頭想想,很多事情也很有意思。

杜虎符。

虎作走形。正面突起如浮雕,背面有槽。虎身有錯金銘文九行四十字。符是古代朝廷用於傳達命令、調動軍隊的一種特殊憑證。通常作虎形,分為左右兩半,右半符留在京師,左半符頒發給屯駐在外的軍隊。需調兵時,由朝廷使者持右半符前往,軍隊長官將右半符與左半符驗合後,軍隊即按使者傳達的命令行動。此符鑄於秦惠文君稱王前,掌握在杜地的軍事長官手中 。

陝西歷史博物館,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首批中國「AAAA」級旅遊景點,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小寨東路91號,大雁塔西北側。館藏文物171.795萬件(組) ,其中,一級文物762件(組),國寶級文物18件(組),其中2件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居中國博物館前列。

陝西歷史博物館建築的外觀著意突出了盛唐風采,長安自古帝王都,歷史上先後有周、秦、漢、隋、唐等十三個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具有豐富的地上地下文物,形成了陝西獨特的歷史文化風貌。

第一單元——《人猿揖別》,以距今115萬年前的藍田猿人、大荔人、西安半坡、臨潼姜寨等先民遺存,再現了中華民族生機勃勃的童年和文明的曙光。

《人猿揖別》

第二單元——《鳳鳴岐山》,以陝西作為西周王都擁有的豐富遺迹、遺物,展示了中國早期國家的政治制度、經濟形態尤其是倫理精神以及青銅鑄造技術。

《鳳鳴岐山》

第三單元——《東方帝國》,重點展示以兵馬俑為代表的秦文物,以磅礴的氣勢和鮮明的軍事特徵,表現了秦帝國垂範後世的制度文明,以及積極進取、一統河山的時代精神。

《東方帝國》


第四單元——《大漢雄風》,以漢都長安、漢家陵闕和典型漢代文物如漢金餅、西漢「皇后之璽」玉印、西漢鎏金銀竹節銅熏爐、西漢彩繪雁魚銅燈、西漢彩繪陶鍾、漢醬釉綠彩雲紋陶奩、西漢彩繪騎兵俑、西漢上林銅鑒等,展示了中國古代社會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漢代繁榮的經濟、文化、對外開放與交往,彰顯其開放進取、開拓強盛的時代風貌。

《大漢雄風》

第五單元——《衝突融合》,以陝西豐富精美的農業民族與草原民族的文化遺存及宗教文物,如漢金怪獸、晉「晉歸義羌王」金印、西魏獨孤信多面體煤精組印、十六國靈華紫閣服乘金錯泥筩、北魏彩繪騎馬吹號角俑、南北朝彩繪持盾胡人武士俑、北魏鎏金佛菩薩三尊銅像等,表現了民族大融合、佛教東漸以及文化藝術的繁榮與特徵。

《衝突融合》


第六單元——《盛唐氣象》,通過隋唐時代典型遺存,展示了中國古代最鼎盛時期的文化風貌,當時世界上最為繁華的國際大都會長安,和溝通東西方交流的絲綢之路,以及隋唐文化兼收並蓄、創新發展而達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

《盛唐氣象》

第七單元——《告別帝都》,展示了唐以後,作為西部重鎮和西北區域中心的陝西,依然獨具魅力的文化創造和精神傳承。

展廳眾多,內容豐富。

印由煤精製成,呈球體8棱26面,其中正方形印面18個,三角形印面8個。有14個正方形印面鐫刻印文,分別為「臣信上疏」、「臣信上章」、「臣信上表」、「臣信啟事」、「大司馬印」、「大都督印」、「刺史之印」、「柱國之印」、「獨孤信白書」、「信白箋」、「信啟事」、「耶敕」、「令」、「密」等。印文為楷書陰文,書法遒挺拔,有濃厚的魏書意趣。據印文內容及核查史書,此印為北周大司馬獨孤信之印。十四面印文內容不同,各有其用途,是研究北朝印璽制度的珍貴實物資料。

獨孤信不僅自身戰功赫赫,他的女兒也很有名。他有7個女兒,其中大女兒嫁給了北周的明帝,成為周明敬後;七女兒嫁給了隋開國皇帝楊堅,是歷史上以嫉妒著稱的隋文獻後;四女兒嫁給了唐代開國皇帝李淵的父親。因此他作了連續三個朝代的國丈或太上國丈,所以人們戲稱他為「中國古代第一老丈人」。不過正因為有此淵源,所以隋唐兩代最高統治者身上都流淌有少數民族的血液,因此大唐盛世吸納各方精髓、接受異族文化就沒有太多的心理障礙,這也成為隋唐兩代社會開放、民族平等的前提之一。

據有關介紹,說1981年11月9日,被陝西省旬陽縣旬陽中學的一名叫做宋清的中學生在回家的路上發現,當時,他以為撿到的是一塊奇怪的石頭,沒想到竟然是稀世珍寶『----煤精多面印。

佛教文化的盛行。

「秦中自古帝王州」。西安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歷時最久的城市。從奴隸制臻於鼎盛的西周,到封建社會達到巔峰的唐王朝,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西晉(愍帝)、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2個王朝在這裡建都1100餘年之久。自公元前約11世紀至公元9世紀末,西安曾長期是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

當時的房屋建築布局。

一千多年前的衣物殘片。

三彩碗

三彩三花馬

陝博是當代中國四大博物館之一,恢宏的仿唐建築容納著古老三秦大地燦爛輝煌的歷史,周秦漢唐等偉大時代在這片土地都寫下濃墨重彩的一頁,陝西歷史博物館也成為觸摸中華文明輝煌的勝地。然而進入這片勝地,進而了解他,卻並非易事。需要事先了解很多知識。裡面的人也非常多,博物館真想細緻看,認真思考,其實很累腦袋,孩子們也很珍惜這次機會,看的挺認真。

小分隊合影留念。

陝西歷史博物館,位於西安雁塔區,跟大雁塔錯對著,前面就是曲江5A景區,建築風格古典優雅,給人很強的歷史厚重感,人流量也是非常大,雖然是免費的,但排隊的人太多,就訂珍寶館的門票,可以省去排隊的時間,而且珍寶館確實是收費的場館,整個博物館館藏非常豐富,還有很多國際友人前來參觀,在大廳租一個講解器,能了解很多我國古代的歷史,感受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體會泱泱大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是非常值得一去的地方。

陝西歷史博物館位於西安大雁塔的西北側,距離大雁塔僅一站路,步行15分鐘。 這座館舍為"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唐風建築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錯落有致,氣勢雄渾莊重,融民族傳統、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於一體。 總的說來,陝西省博物館裡在省級博物館中屬於上乘了。館內藏文物多達 370000餘件,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文物不僅數量多、種類全,而且品位高、價值廣,其中的商周青銅器精美絕倫,歷代陶俑千姿百態,漢唐金銀器獨步全國,唐墓壁畫舉世無雙。可謂琳琅滿目、精品薈萃。 不過由於西安是一座旅遊熱門城市,每天博物館門口隊都排的老長老長了,很多時候都是一票難求。當然了,我排了30分鐘終於等到了,但走進博物館裡面,那人依然是很多,就像一個集市,講解員就像叫賣的商家,介紹著這一個個文物。對於散客,隨意的蹭導遊就行了;要是租一個講解器也不錯。

拍了很多照片,由於篇幅有限,只能擇優錄取幾張。建議大家去這裡參觀,買花錢的票,免去排隊,還能看到不花錢看不到的文物,記住別怕花錢。

下午參觀完陝西歷史博物館,我們步行去大雁塔。途中路過長安大學。

遠遠望見大雁塔,這個角度拍照很好看。

兩個小朋友買的這個我也不知道叫什麼,顏色很艷麗。

這是中午飯,我們陝西一行吃的最貴的一碗羊肉泡饃,58元。大家一人一口,懷著虔誠的心情吃的,就差沐浴更衣了,體會下頂級羊肉泡饃的味道。

羊肉泡饃簡稱羊肉泡、煮饃,製作原料主要有羊肉、蔥末、粉絲、糖蒜等,古稱"羊羹",陝西美饌,尤以西安最享牛羊肉泡饃盛名,它烹制精細,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豐富,香氣四溢,誘人食慾,食後回味無窮。

北宋著名詩人蘇軾留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詩句。因它暖胃耐飢,素為陝西人民所喜愛,外賓來陝也爭先品嘗,以飽口福。牛羊肉泡饃已成為陝西名食的「總代表」。

雁塔題名指的是古代科舉制度中,進士及第的代稱。雁塔即大雁塔,在陝西西安的慈恩寺中。為唐玄奘所建。唐朝新中進士,均在大雁塔內題名。故以「雁塔題名」代稱進士及第。

小知識:唐中宗神龍年間,進士張莒游慈恩寺,一時興起,將名字題在大雁塔下。不料,此舉引得文人紛紛效仿。尤其是新科進士更把雁塔題名視為莫大的榮耀。他們在曲江宴飲後,集體來到大雁塔下,推舉善書者將他們的姓名、籍貫和及第的時間用墨筆題在牆壁上。這些人中若有人日後做到了卿相,還要將姓名改為硃筆書寫。

在雁塔題名的人當中,最出名的要算是白居易了。他27歲一舉中第,按捺不住喜悅的心情,寫下了「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詩句。又如另一位新科進士劉滄寫道:「紫毫粉壁題仙籍」,簡直以為自己是天上的文曲星了。

儘管新科進士們詩興不減,而慈恩寺的牆壁畢竟空間有限,不久,白牆便成「花牆」。但可惜的是,這些題名都已經看不到了。其原因,據說是唐武宗時的宰相李德裕不是進士出身,故深忌進士,下令取消了曲江宴飲,並讓人將新科進士的題名也全數除去了。

大慈恩寺位於唐長安城晉昌坊(今陝西省西安市南),是中國佛教唯識宗(又稱法相宗、俱舍宗、慈恩宗)的祖庭,唐長安三大譯場之一,迄今已歷1350餘年。

大慈恩寺是唐長安城內最著名、最宏麗的佛寺,為李唐皇室敕令修建。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為了追念母親文德皇后長孫氏創建慈恩寺。玄奘在這裡主持寺務,領管佛經譯場,創立了漢傳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唯識宗,成為唯識宗祖庭。大慈恩寺內的大雁塔又是玄奘親自督造,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國內外佛教界的重視。

大慈恩寺大雁塔,1961年3月4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1年初,被評為首批全國4A級旅遊景區。2014年6月22日,在卡達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大慈恩寺內的大雁塔作為中國、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沿途的佛像指引我們前進。

孩子們很有佛緣呀!

衛生間的男女標識挺有創意。

大雁塔外的建築也很恢弘且精緻。

唐玄奘確實稱得上是民族脊樑。

西安大慈恩寺內大雁塔北邊有一組莊嚴凝重的仿唐建築——玄奘三藏院。全院由西院光明堂、中院大遍覺堂和東院般若堂三部分組成,將玄奘大師的輝煌一生分成兩個階段、三個不同層面向世人展示:西院光明堂展示的是大師出生到四十歲取經回國的經歷和動人事迹,稱為「參學求法階段」;東院般若堂的內容是玄奘大師取經東歸受到唐王朝的隆重歡迎和勵志譯經、傳法弘法直到圓寂,稱為「譯經弘法」階段;中間的大遍覺堂則以更深層次的內涵表現了「玄奘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的宗教背景,貫穿了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空觀念的佛教文化核心思想。

玄奘三藏院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的玄奘紀念館,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來此參觀,譽其為「當代敦煌」。

大雁塔旁邊的噴泉,晚上還有音樂,燈光,非常漂亮。

正門的玄奘像在廣場中央。

長安城的城市布局確實整齊劃一。

大雁塔內部結構。

建築結構

大雁塔是磚仿木結構的四方形樓閣式塔,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全塔通高64.7米,塔基高4.2米,南北長約48.7米,東西長約45.7米;塔身底層邊長25.5米,呈方錐形;塔剎高4.87米。1、2兩層有9間,3、4兩層有7間,5、6、7、8層有五間,每層四面均有劵門。

雁塔地宮

2008年5月,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所長王亞榮表示,和法門寺寶塔下有地宮一樣,西安大雁塔下可能也藏有千年地宮。由此推測玄奘自印度取經歸來後,所帶回的珍寶有可能藏於大雁塔下的地宮內。

據史料記載,唐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從印度取經歸來後,帶回大量佛舍利、上百部貝葉梵文真經及八尊金銀佛像。為了供奉和珍藏帶回的佛經、金銀佛像、舍利等寶物,經朝廷批准,玄奘親自主持建造了大雁塔。但直到現在,玄奘所帶回的珍寶到底珍藏在哪裡,卻無人知曉。

王亞榮認為,古塔地下一般情況下都有地宮,和法門寺寶塔下有地宮一樣,大雁塔地下肯定也藏有地宮,只是大雁塔地宮尚未發掘而已。由此推測,大雁塔下的地宮裡極有可能藏有玄奘當初帶回的佛教珍寶。

西安大雁塔保管所所長解守濤介紹,2007年有關部門曾對大雁塔的內部結構進行探測,探地雷達曾經探測出大雁塔地下有空洞,這些空洞應該就是大雁塔的地宮。

玄奘院由此向前,女兒指導一下。

登完大雁塔,大家的心情不錯嘛!

華燈初上,大雁塔里的燈光都亮了。

網上下了幾張大雁塔音樂噴泉的圖片,大家一定要去看看。

其實陝西人蹲著吃飯挺有科學道理的,感覺吃飽了,站起來才八分飽,完全適合現在人的養身之道。

我們住了很多天的速8酒店。西安火車站店。2013.8.21,我們結束了西安的旅行,準備回家了,因為我們學校23號開學。

女兒旅途中買了很多帽子,也丟了好幾個,好在還剩了幾個。

西安火車站留影。

再見了西安,等我把全國各個省市自治區走一遍後,第一站還會再回陝西,因為這裡是華夏文明的核心部分。

回家的票也是硬座,根本就買不到卧鋪。當時第一次出行,也沒想到從北京倒車。反正暑期出行,買卧鋪經典旅遊線路的票都買不到。

長途旅行,這是我們第一次坐硬座,也是最後一次坐硬座,一次很難忘記的經歷。女兒至今還記憶猶新。

西安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長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13個王朝在此建都。豐鎬都城、秦阿房宮、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興慶宮等勾勒出「長安情結」 。

西安是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中國國際形象最佳城市之一 ,有兩項六處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分別是: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興教寺塔。 另有西安城牆、鐘鼓樓、華清池、終南山、大唐芙蓉園、陝西歷史博物館、碑林等景點。

這一切就是我選西安作為旅行目的地的第一站的原因。時間一轉眼過去5年,女兒已經從小學3年級念到了初中2年級,長高了,長大了,還長胖了,我和老婆也已經到了不惑之年。媒體評選西安為世界十大古都之一 ,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潤長安。這麼好的地方,大家趕緊去看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靜之家 的精彩文章:

TAG:文靜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