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唐開國1400年 其一 開國篇

大唐開國1400年 其一 開國篇

永遠的長安

 新絲綢之路2006 電視劇原聲帶

程池 

00:00/02:27

前言

隋義寧二年(西曆618年),唐國公李淵廢黜隋恭帝楊侑,自立為帝,史稱唐高祖,開創大唐三百年王朝。迄今日西曆2018年,整整一千又五百年矣。

余觀華夏傳統時代,最強無非強漢大唐兩朝而已,其間漢武唐宗,實為千古帝范。中華文化別名漢唐文化,聲勢奪人斯稱矣。

今草撰組詩以記之,願我中華國家強盛、民族復興,重振漢唐雄風,重建天下體系!

偉哉大唐,開疆拓土!並列強漢,揚我國威。晉陽起兵[1],掃平四海;二郎[2]十八,統御三軍。西撫突厥[3],東滅暴隋;軍功赫赫,助父稱帝[4]。高祖正位,定都長安;天下未定,秦王請纓[5]。西討薛舉,剿滅仁杲[6];大敗宋劉,鞏固北方[7]。擒王戮竇,雄踞燕雲[8];剪除黑闥,重創圓朗[9]。掃平四海,大唐一統[10];武德[11]大悅,獎掖愛子。

天策上將,開府治事[12];兄嫉弟妒,劍拔弩張[13]。下毒暗算,殺心頓起[14];玄武之變,節制軍權[15]。承襲大統,安邦定國[16]。大郎建成,止於開國;濟世安民,還靠世民[17]。

[1]指李淵李世民父子在太原晉陽起兵反隋。李世民當時僅17歲,第一個力勸父親起兵,李淵暗許李世民事成之後為太子。

[2]即李世民。按北朝隋唐宋時期的風俗,李世民在李淵嫡子中排行第二,故人稱「二郎」。

[3]迫於形勢,李淵父子從起兵至建國一直對突厥稱臣納貢。突厥曾趁李淵父子與隋軍作戰時進犯後方空虛的晉陽,李世民僅率百騎連夜從前線火速撤回,並在五隴坂以疑兵和沖陣驚退突厥數萬大軍。

[4]武德元年(618年),李淵廢黜楊侑,稱帝,改國號為唐,卻背棄諾言,封嫡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授李世民為尚書令、右翊衛大將軍,封秦王;封四子李元吉為齊王。

[5]唐朝建立後,疆土只限於關中和河東一帶,尚未完全統治全國,因此,李世民經常出征,逐步消滅各地割據勢力。自武德元年(618年)起,時年僅19歲的李世民以四弟李元吉為副帥,率領唐軍親自指揮四場決定性的大戰役。

[6]李世民僅率三萬唐軍大破軍閥薛舉的二十萬西秦軍,並在淺水原之戰平定隴西薛仁杲(薛舉之子),剷除了唐朝來自西方的威脅。

[7]李世民親率八千精銳騎兵奇襲擊敗擁兵數萬的軍閥宋金剛、劉武周,收復並、汾失地,鞏固唐朝的北方。

[8]李世民在最為關鍵的虎牢之戰中,一舉殲滅中原兩大割據勢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竇建德集團,使唐朝不僅取得了華北的統治權,也取得了統一天下的主動權。

[9]李世民平定王、竇後隨即重創竇建德余部劉黑闥和山東軍閥徐圓朗。

[10]李淵出於制衡秦王府勢力的考慮,召回李世民,派太子李建成率軍最終殲滅劉黑闥。自此唐朝基本統一中國。

[11]即李淵,武德是他的年號。

[12]武德四年(621年)十月,年僅22歲的李世民因「功高蓋世,封無可封」被李淵授予「天策上將」名號;同時領太尉兼司徒;除陝東道大行台尚書令、中書令、雍州牧、十二衛大將軍,位在所有諸侯王之上、僅在皇帝和太子之下。同時食邑增至三萬戶。李淵又下詔特許天策府自置官屬,李世民因此開設文學館,收攬四方賢士入館備詢顧問,房玄齡、杜如晦、褚遂良等名士紛紛來投。文學館與天策府、秦王府相結合,儼然形成朝野中的另一個政府機構,其勢力對太子李建成構成極大威脅。

[13]為避免諸子兵戎相見,李淵曾經想把李世民外封,對李世民說:「首建大謀,削平海內,皆汝之功。吾欲立汝為嗣,奈何建成年長,吾不忍奪也。觀汝兄弟似不相容,同處京邑,必有紛競,當遣汝還行台,居洛陽,自陝以東皆王之。仍命汝建天子旌旗,如漢梁孝王故事。」但李建成認為若世民回洛陽,建天子旌旗,自帶天策府謀臣猛將,獨霸一方,便更加不能挾制他,所以極力反對李淵把李世民外放。建成、元吉曾相與謀曰:「秦王若至洛陽,有土地甲兵,不可複製;不如留之長安,則一匹夫耳,取之易矣。」

[14]司馬光·《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紀七》:建成夜召世民,飲酒而鴆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數升,淮安王神通扶之還西宮。

[15]司馬光·《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紀七》:會突厥郁射設將數萬騎屯河南,入塞,圍烏城,建成薦元吉代世民督諸軍北征;上從之,命元吉督右武衛大將軍李藝、天紀將軍張瑾等救烏城。元吉請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及秦府右三統軍秦叔寶等與之偕行,簡閱秦王帳下精銳之士以益元吉軍。率更丞王晊密告世民曰:「太子語齊王:『今汝得秦王驍將精兵,擁數萬之眾,吾與秦王餞汝於昆明池,使壯士拉殺之於幕下,奏雲暴卒,主上宜無不信。吾當使人進說,令授吾國事。敬德等既入汝手,宜悉坑之,孰敢不服!』」李世民得知後決定先發制人。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帝都長安城宮城玄武門附近射殺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史稱「玄武門之變」。事後,李世民殺李建成、李元吉諸子,並將他們從宗籍中除名。李淵讓出軍政大權給予秦王李世民,三天後(六月初七癸亥日,公元626年7月5日),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李淵下詔曰:「自今以後軍國事務,無論大小悉數委任太子處決,然後奏聞皇帝」。

[16]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626年9月4日),李淵退位稱太上皇,禪位於李世民。李世民登基為帝,次年改元貞觀。

[17]李建成之「建成」,意為「建國初成」;李世民之「世民」,意為「濟世安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蘇中少士 的精彩文章:

雍正財政改革式反腐的舉措與啟示

TAG:蘇中少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