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廊坊街頭的「假和尚」!

廊坊街頭的「假和尚」!

原標題:廊坊街頭的「假和尚」!



最近,文安街頭煞是熱鬧。前些天來了一批年輕的乞丐,挨著門臉磕頭要錢。

這不,今天,雨後文安,薄霧當空,涼風習習,柳色青青。正當大家感慨天氣的時候......



一批風塵僕僕的和尚,從晨曦中走來。這些「大師」都是標準的出家人打扮。光光的腦袋上,都剃的鋥亮;潔凈的焦黃色僧袍,洗刷的乾淨整潔;土布做成的乾坤袋(就是布包)樸素淡雅;乾坤袋裡放著一本厚厚的功德薄;功德薄里寫滿了名字,一絲不苟地記錄大家的捐贈。


有的還戴一副近視眼鏡,更突顯出大師的睿智與學識。


健壯的身體,擲地有聲的腳步,不經意中顯露了出大師修鍊多年的高深功力與功夫。


原來,他們是來給大家送平安符和祈福卡的。



他們是從哪裡來的的「高僧大德」呀?他們真的是和尚嗎?


根據國務院令《宗教事務條例》第二十條規定:宗教活動場所可以按照宗教習慣接受公民的捐獻,但不得強迫或者攤派。非宗教團體、非宗教活動場所不得組織、舉行宗教活動,不得接受宗教性的捐獻。


也就是說,即使是正規的佛教受戒僧人,也不得在宗教活動場所以外的地方化緣,如果你在大街上、家中等非宗教場所遇見僧人向你化緣,無論其身份真假,都違反了這一條例規定。另外,我國佛教協會也有相關的明文規定,不允許出家人甚至居士到社會上化緣。這不僅有違宗教教義,也有損宗教聲譽。因此凡是在外化緣的,百分之百是假和尚、真騙子,請大家切勿上當受騙。



九招教你辨別假冒和尚:


第一:按照中國國情,佛教沒有托缽乞食的習慣。縱使有,也是一些寺院組織托缽乞食的緬懷感受原始部派佛教的活動。而非中國僧人的日常生活習慣。如果發現有向您只乞食,可以布施一頓飯。不建議直接給錢,去附近的麵包房或饅頭店之類的,與其充饑。真正遊學僧人,只接受食物布施,不接受金錢供養。


第二:自古以來僧人托缽乞食,是不接受金錢的。因為是出家人裝食物的器皿,而且出家人托缽的基本目的是為解決一日一餐,不是要累積財富。如果在路上,以一切理由讓您給他捐錢,都視為假僧人。按照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佛教協會相關法律法規是不允許僧人在公共場所化緣。


第三:僧人托缽是不會涉及商業交易,如兜售護身卡等平安物,正如以上所說,出家人托缽不是要積財,這無助於出家人的修行。現在很多所謂的僧人,在馬路上拉扯路人,以各種緣由要求路人買其護身卡之類的平安物品。有此行為一律視為假僧人。

第四:有些所謂僧人,如乞丐一樣。在路旁放一個念佛經之類的,坐等行人給他的缽里扔錢。出家人乃人天師表,此等乞丐行為。肯定不會發生在真正出家人的身上。


第五:很多人以頭上是否有戒疤來區分真假僧人。其實這也是錯誤的。燒戒疤,又稱燃頂。受戒時在頭頂上燃上九個或十二個香疤,因為是在受戒時燃的,故稱戒疤,是漢僧受戒的一種標記。


燃頂燒香疤的作法,有大乘經論作為依據。關於其起源,依談玄《中國和尚受戒香疤考證》所述,相傳始於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沙門志德住持金陵天禧寺時,與七眾授戒,燃香於頂,指為終身之誓。此事逐漸演變成慣例。後世中國佛教徒往往以此表示自己的信心,出家眾之燒戒疤更成為是否受戒的辨識方式。然此並非佛制,且為中國所獨有,並未見於其他國家。


198312月,中國佛教協會理事擴大會議作出了《關於漢族佛教寺廟剃度傳戒問題的決議》。該決議中說:受戒時在受戒人頭頂燒戒疤的做法並非佛教原有的儀制,因有損身體健康,今後一律廢止


第六:如果您是佛教徒,甄別真假僧人是有明顯優勢的。比如用一些佛教術語向假僧人提問。如:請教師父上下(請問出家人法名),寺院五堂功課是哪五堂(寺院早晚功課),甚至可以讓他背一段大悲咒、楞嚴咒,如此一試便知真假。


第七:在馬路上主動搭路人,免費看相、算命、看風水者均被視為假僧人。在佛教戒律中,有明確規定,出家僧侶是不允許從事看相、算命、看風水之類的活動。


第八:還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漢地對於藏地佛教不熟悉的弱點。裝扮成藏傳佛教的活佛、喇嘛行騙。如有遇到,辨別方式如上七條所陳述。不管以什麼語系的佛教僧人,在馬路上向行人乞錢、化緣、推銷護身卡片、算命者均為假僧人。


第九:如果您想參加一些佛教活動,請去當地大型正規的寺院。路上遇到主動搭話的所謂僧人,都不靠譜。一些假僧人還冒充某個寺院派出來化緣籌款建寺人員。按照目前相關法律法規,是不允許個人在公共場所募集資金。現在的寺院也不會委派某一位僧人外出化緣。


▍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廊坊潮生活 的精彩文章:

TAG:廊坊潮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