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落第後去做太監,後受重用,「土木之變」導致他死到臨頭

落第後去做太監,後受重用,「土木之變」導致他死到臨頭

明宣宗皇帝於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去世,不滿9歲的太子朱祁鎮繼承了皇位,他就是明英宗。在明英宗在位期間,明朝官廷里有一個專權的宦官,他就是司禮太監王振。王振是山西蔚州(今山西省蔚縣)人,年輕時讀過書,曾參加過科考,但不曾考中。後來皇官中招太監,他便自願進宮做了太監。因為他讀過書,宣宗就派他去陪伴太子讀書。太子非常喜歡他,叫他「先生」。太子繼位之後他受到重用。王振的權力ー下子大了起來併當上了司禮監。

他開始時協助英宗批閱奏章,逐步掌握了軍政大權,朝廷的官員都很怕他,如果誰觸怒了他,輕則貶官,重則殺頭。朝政混亂,國勢開始走下坡路,而這正給了瓦刺發展的機會。瓦刺看到明朝政治腐敗,軍隊鬆懈,便準備用武力征服明朝。1449年,瓦刺分兵三路進犯明朝。也先親自帶領30萬人馬直奔明朝邊防重鎮大同,與此同時,東西兩路大兵壓境。也先進犯大同,大同守將向朝廷發來告急文書,請求立刻派兵支援。王振看完奏摺後,心想:我何不利用此次機會建功立業呢?

一個小小的瓦刺,我們大隊人馬到了那裡,嚇也得嚇跑了,我還可以藉機顯示一下威風。王振很清楚,朝中有許多大臣都瞧不起他,他也想通過建功立業現固地位。王振怕皇帝不親自出征,於是他便召集自己的幾個心腹大臣,讓他們聯合上書,想讓英宗親征。王振想情皇帝親征,揚自己輔佐有功之名,而且又能建功立業,所以王振挖空心思,極力主張英宗親征。英宗這一年23歲,但他玩心不改,對朝中之事,不理不問,什麼事都聽王振的。儘管如此,他也想成為一代名主。

王振的幾個心腹大臣聯名上奏,主張皇帝親征,英宗被說得心動了便召集群臣商議親征的路線及計劃。其他大臣還想勸諫,可英宗根本不給別人說話的機會,立刻說道:「正合我意,明日朕要親自出征!」英宗把朝中之事交給了弟弟郕王朱都鈺,他和王振帶領50萬軍馬浩浩蕩蕩出發了。王振根本不懂得行軍打仗,一路之上,胡亂髮號施令,軍士驚擾不止,但他全不顧慮。而這次遠征的統帥英國公張輔,沒有實權只能於著急,卻沒有辦法大軍好不容易到了大同城,那裡的明軍守將郭敬密告王振:駙馬井源和大同主力全軍覆沒。

王振有些害怕了,後悔不應該出兵攻打也先人馬。而正在這時,又有人馬來報:他派出的兩支先鋒隊也全軍覆沒。王振的心一下涼了,他勸英宗班師回朝。英宗一聽說先鋒隊被消滅,也害怕了,立時下令回朝。在這種危急的情況下,退兵自然是越快越好。可王振卻想回老家擺擺威風。他想:如果英宗能到自己家裡去坐坐,那該是多麼榮耀的事啊!這樣,他便勸英宗到自己家裡住上幾天。於是,幾十萬大軍向蔚州的方向退去。但剛走了40多里,王振又下令明軍掉轉頭來向回跑。原來他想到,蔚州有他的很多田產,這麼多的明軍到了蔚州,他地里的莊稼不就全給當了軍糧了嗎?這麼來回一折騰,就耽誤了撤退的寶貴時間,瓦刺的大軍漸漸地趕了上來。

英宗和王振跑在最前面,黃昏時,他們逃到了土木堡。土木堡距懷來城沒有多遠路,大臣們勸英宗趁著天色未晚趕快進城。可王振執意不肯,因為裝著他財產的幾十輛大車還落在後面。王振便令明軍在土木堡駐紮下來,也先率瓦刺軍追殺上來,將士木堡圍了個水泄不通。土木堡石多土少,無水無柴,士兵饑渴難耐。而此時也先帶領人馬將士木堡包圍,切斷了離營地15里的溪流。這下可苦了明軍,一路行軍,渴得嗓子眼兒都冒煙了,便打井取水,可挖了幾丈深,仍見不到水。明英宗下令突圍,也沒有成功。過了兩天,也先派使者前來議和。王振以為敵軍放鬆了警惕,便下令移營,想趕赴居庸關。明軍一聽移營,只顧口渴問題紛紛向營寨旁的溪流邊走去,頓時亂了陣角。

這時候也先突然率軍從四面衝殺了過來,明軍兵敗如山倒,爭先逃命。此時,王振早就嚇得魂不附體。明軍的禁軍將領樊忠對他早就恨透了。樊忠怒視著這個禍國殃民的宦官,厲聲道:「我為天下百姓除去你這個好賊!」說罷,揚起手中的鐵鎚,一下了結了王振的性命。英宗見半點逃脫的希望都沒有,就索性滾下馬來,盤腿坐在草叢中等死。瓦剌軍清理戰場的時候發現了他。英宗做了也先的俘虜。這一戰,明朝從征的一百多名官員全部戰死,兵力損失了幾十萬,自此,明朝的元氣大損,歷史上將此役稱為「土木之變」。落第後去做太監,野心和虛榮心就更大了。滿足野和虛榮也的同時,也就死到臨頭了。王振就是一例。英宗不知軍事統率三軍,就像不會玩火的小孩那樣,被燒免不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清朝早期:古埒城覺昌死難,撫順關尼堪斷頭!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