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蔣介石史無前例地下令對違紀士兵連坐嚴懲,究竟發生了什麼?
本文作者張憲文,蜚聲國際的中國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學榮譽資深教授,季我努學社榮譽社長,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
日軍為達成佔領長沙的目標,於1944年6月渡過汨羅江。經過兩天休整,從6月4日黎明起繼續南下。在此之前,蔣介石於5月31日令第10軍固守衡陽;暫編第2軍防守株洲、淥口,以保護湘江通往衡陽的交通線;對長沙、瀏陽、醴陵也分別下了死守的命令。
中國軍隊在湖南前線
第116師團兩個聯隊從新市東南12公里的栗山港出發,直撲長沙,8日佔領長沙西北50公里的銅官,另一部於11日進抵長沙以東30公里的永安市,12日渡過瀏陽河,向長沙正南20公里的易家灣突進,13日清晨佔領易家灣;第68師團主力由金井向東南挺進,直逼長沙東北20公里的春華山。13日,該師團一部從鎮頭市渡過瀏陽河,進抵長沙東南一線,另以一部直撲官莊,並向株洲以南40公里的昭陵迂迴進擊;第34、第58師團主力也於8日攻下湘陰,主力南下,並對長沙西面的嶽麓山、馬廠、龍潭一線發動進攻。儘管中國守軍第20、第37、第99軍等部隊依託小青山、大摩山等陣地逐次抵抗,給日軍以重大殺傷,但由於長沙已處於被日軍合圍的態勢,中國軍隊有些軍心渙散。
殘垣斷壁中的中國軍隊
6月14日,日軍第116師團的先頭部隊3000餘人進抵株洲東南一線,守軍暫編第7師一觸即潰,株洲被棄守。6月15日晚,日軍第116師團第133聯隊從易家灣強渡湘江,準備向湘潭進擊。湘潭附近的中國守軍有丁治磐第26軍所部3個師,不想在日軍渡河時,中國守軍「未作任何抵抗即行退卻」。湘潭守軍第32師於16日棄城而逃,日軍得以兵不血刃佔領湘潭。對於「湘潭附近的3個師輕易退卻,竟放棄長沙背後的防守」,連佔領湘潭的日軍聯隊長黑瀨平一大佐也感到困惑不解。
日寇轟炸湖南大學
實際上,軍委會已看出日軍合圍長沙的戰略部署。6月3日,蔣介石訓令部隊,「此次作戰為國家存亡關鍵,亦我革命軍人成功立業之時機,務望同心同德,上下一致,爭取最後勝利。凡命令規定固守之陣地,不得擅自棄退,違者無論何人,一律照連坐法處置……」。
張憲文等:《中國抗日戰爭史·第四卷》,2016年版。
編輯:南京師範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雷曉凡


※鎮南關大捷後,中法之間簽訂的《李福協定》主要內容是什麼?
※清朝三大貪污案之一的「兩淮鹽引案」是怎麼回事?涉及錢財多達一千多萬兩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