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名不見經傳的10家小眾博物館

名不見經傳的10家小眾博物館

1、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

位於房山區琉璃河鎮董家林村。距京城40公里,距京石高速公路琉璃河出口2公里。

如果在帝都選出一些位置偏僻、人煙稀少的博物館,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肯定能沖入三甲。然而就是這家大多數北京人都不曾聽說或者未曾親臨的博物館,卻有著「北京城之源」的榮譽稱號。

北京建城起始於哪一年?這是許許多多老北京人心中的疑問。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回答了人們的疑問:大約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滅商並封召公奭於北燕,在北方建立最大一處諸侯國燕國,故這一年大約可以作為燕國都城建城的起始。

琉璃河西周燕都遺址的發現,有著殊為重要的學術價值。該遺址是迄今西周考古中發現的唯一一處城址、宮殿區和諸侯墓地同時並存的遺址,展示的文物有陶、銅、原始青瓷、玉、漆、俑、石等器物數千件。其中包括北京歷史上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堇鼎和矩鬲、刻有43字銘文,記載燕馬公長子克受封燕侯史實的克雷(雷為同音字)及克禾(禾為同音字)等國家級文物。不僅解決了燕國始封地的千古懸案,而且為揭示燕國早期的文化面貌和世系傳承以及西周初年的分封制、鄉燧制都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西周燕都遺址的發現,不僅把首都建都建城的歷史推進到了三千年前,而且為今日北京的文化品格找到了自己的源頭。作為首都和國際性大都會的北京,其城市文化品格帶有強烈的開放性和多元性,以及面對各種先進文化因素的兼容並蓄,這種城市品格的源頭可能就來自於這裡。

2、宦官博物館

位於北京城西三十餘里的京西古道上有一古鎮模石口村。

田義墓建成於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距今巳有近400年,是目前保存最定整,規制最高,石刻最為精美的宦官墓園,也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首座宦官文化為內容的專題性博物館。

田義墓是以石刻,石雕為主的墓園,全部建築都以仿木古建形式建成,在石雕技藝上,表現出明代中晚期的特點,技法嫻熟,手法多樣,內容既有佛教,也有道教,還參雜進來自西方的藝術風格。內容豐富多彩,圖案精美絕倫,歷經400年的風雨淪桑,仍保存相當完好。

館內除了宦官的文物展之外,還有石景山地區出土的一些其他文物,其中就有北京目前唯一的一具乾屍。這具乾屍是2006年5月在石景山玉泉路某施工現場意外挖掘出的。此人下葬的棺頭上所載為:皇清誥授中憲大夫拙吾黃公之靈柩。另發現「康熙通寶」一枚,應是康熙年間下葬。

但考古專家在發掘過程中發現了許多不可思議的事。 比如四品文官卻穿著一品武官的官服下葬;乾屍外套清代一品官員的朝服,裡面還穿了一套青色龍袍,顯然與其身份不符。清朝對此處置之嚴古今未有,前有清朝第一大權臣多爾袞死後因私藏龍袍被鞭屍,後有和珅因此而被治罪。為何此人卻能穿著龍袍沉睡百年至今相安無事;其在康熙年間下葬,卻留著明朝的髮髻而不是清代的辮子;棺頭上所載身份為:皇清誥授中憲大夫拙吾黃公之靈柩。由此可推斷,乾屍的身份為清康熙時期的「中憲大夫黃拙吾」,但專家尋遍《清史》,卻沒有發現任何關於黃拙吾的記載。

3、正乙祠戲樓

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純木質會館戲樓,被譽為「中國戲樓活化石」。《中國大百科全書》記載其為「完整的戲樓建築」。京劇大師梅蘭芳曾在這裡演出。樓內戲台坐北朝南,戲樓舞台設置有演員和物料升降用的上方閣樓和地下室,並有做調音之用的水瓮,如此完整的舞台裝置,作為康熙年間發展起來的戲樓並不多見。

正乙祠戲樓是戲曲藝術誕生、發展、繁榮的見證,許多老一輩藝術家程長庚、譚鑫培、梅巧玲等戲曲鼻祖均在此登台演出。當代的許多著名藝術家梅葆玖、譚元壽等也光臨此樓獻藝,梅氏家族幾代人均在正乙祠戲樓登台演出,形成了京劇世家與古戲樓頗深的歷史淵源。

4、石刻藝術博物館

第一座陳列北京地區石刻文物的專題性博物館,是以原五塔寺塔為中心建設的。真覺寺俗稱五塔寺,是明代永樂皇帝因得到一位印度佛教徒貢獻的五尊金佛及金剛寶座塔圖樣而敕令所建。館內以金剛寶座為中心,在其東、北、西三面按石刻內容分類,設8個陳列區,成為"眾星拜月"的陳列形式。館藏眾多珍貴的歷代石刻,展示了上起原始社會、下至明清的石刻文化發展史,再現了人類文明。

5、良渚博物院

位於杭州市餘杭區良渚鎮荀山南麓。

良渚博物院是一座關於良渚文化專題類的考古學文化博物院。它的建築設計出自英國設計師戴衛·奇普菲爾德之手,粗獷、大氣,灰白色牆面沒有任何裝飾,顯得簡潔而流暢,與周圍悠悠小河、青青草坪相映成趣。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驚世王陵的發掘場景,感受反山墓地的王陵氣勢和至尊地位,融入良渚先民辛勤勞作的場景之中,通過參觀大量的精品玉器展覽,體味五千年前良渚古國的燦爛與輝煌。這裡的一切都充分彰顯以玉為特徵的良渚文明在中國和世界同時期或同類文明中的重要地位與影響。

你還可以看一場四維電影——《古國驚夢》。僅40個座位的展廳具有噴水、噴氣、振動、音響等體驗功能,是立體電影和特技影院相結合的新型影視產品。你會隨著主人公夢回良渚古國,親身領略當時的風土人情,感受風暴、雷電、下雨、撞擊、水霧等感官效果。

若是想更全面的感受良渚文化,還可以參加"騎乘飛鳥,遨遊良渚遺址"互動項目。可以駕坐在飛鳥上,從良渚廟前遺址的村落一路飛行到良渚莫角山都城,領略5000年前良渚古國的人情風貌。

6、雲居寺石經陳列館

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南尚樂鄉雲居寺。

雲居寺始建於隋大業年間,五代時被火燒毀。遼、金、元屢次修建,抗日戰爭時被毀,僅塔與石經得以保存。今寺中建築為80年代後恢復。寺坐西朝東,塔位於寺北,稱雲居寺北塔,又俗稱紅塔,遼代創建時四隅各有四座唐塔。北塔高30.4米,磚砌,塔身分上、下兩層,下層為八角形,四周有拱門、假窗、佛龕浮雕,上層為圓錐形,相輪九重,塔頂寶珠突出天空。四隅各塔高約10米,上部為樓閣式,六層檐,下部開尖拱形塔門,它們是北京地區現存最古的塔。

石經版位於半山腰的雷音洞中以及寺南的壓經塔下藏經穴中,自隋代創寺僧靜琬始刻,歷唐、遼、金、元、明,歷時千餘年。雷音洞內藏經石4196塊,寺南的壓經塔下藏經石10082塊。計刻佛經1122部,3452卷。雲居寺石經版不僅保存了大量佛教經典,同時也為金石、書法、文字、歷史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大量豐富而珍貴的資料,被譽為「北京的敦煌」。

1122部3572卷14278塊篆刻佛經向人們展示著隋唐遼金元明六個朝代一千多年的寺藏石經。堪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相媲美,這稀有而珍貴的文化遺產不愧為北京的敦煌再現、世界佛經奇觀。石經、紙經、木板經、佛祖舍利無不顯示佛教曾有的輝煌,顯示僧侶信徒的虔誠和堅韌,顯示佛學文化的博大精深。

7、上海郵政博物館

上海郵政博物館坐落在蘇州河畔的上海郵政總局大樓內,該建築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由郵政營業廳、陳列主展廳、中庭和屋頂花園四個部分組成,其中,陳列主展廳的面積為1500多平方米,分為起源與發展、網路與科技、業務與文化、郵票與集郵四個展區。

【地址:虹口區北蘇州路250號】

8、金屬玩具博物館

在許多「70後」、「80後」心目中,童年的記憶里總少不了那隻跳躍的鐵皮青蛙。金屬玩具博物館陳列著不同年代的鐵皮玩具,開啟了一段時光之旅。博物館內彙集了鐵皮玩具3000餘件,生產年份多以20世紀60至80年代為主。鐵皮青蛙、母雞下蛋、小雞吃米、小熊拍照等已經銷聲匿跡多年的兒時寶貝,在這裡都能覓得蹤影。

地址:虹口區涼城路1315號1315創意園區

9、鹿野苑石刻藝術博物館

鹿野苑石刻藝術博物館位於四川成都郫縣新民鎮雲橋村,屬私立的小型主題性博物館,旨在收藏西南絲綢之路範圍內佛教石刻藝術品。

建築設計獲得歐洲建築權威(AEDES)的好評,並獲得美國建築實錄獎--中國建築獎。是無數建築愛好者的膜拜之處。

主體建築面積990㎡。博物館主體設置於基地中最大的一塊林間平地上,其餘兩塊空地,一個作為前區和停車場,一個作為後勤附屬用房基地。竹林成為其間的自然分隔。路徑串連起各區域,沿途逐漸架起,臨空穿越慈竹林並引向蓮池上的入口。

博物館採用展廳環繞中庭的布局,使參觀者在迂迴的行進路線中仍然保持中心性的定位。中庭二層高,採光利用各個建築獨立個體之間的間隙,而且朝向中庭的牆面都是按外牆處理的。利用建築體塊之間的間隙可以間斷地看見河流,與風景之間是一種經過限制和組織的關係。

每個展區都有不同的採光方式,如縫隙光、天光或壁面反射光,它們之間的共同點是非日常化。博物館藏品以石刻為主題,在建築設計中,也希望表現一部「人造石」的建築故事。針對當地低下的施工技術以及事後改動隨意性極大的情況,採用 「框架結構、清水混凝土與頁岩磚組合牆」這一特殊的混成工藝,利用組合牆內層的磚作為內模以保證混凝土澆築的垂直度,同時成為「軟襯」以應付事後的開槽改動等。整個主體部分清水混凝土外壁採用凸凹窄條模板,一是為了形成明確的肌理,增加外牆的質感和可讀性,同時,粗獷而較細小的分格可以掩飾由於澆築工藝生疏而可能帶來的瑕疵。主體之外的局部圍護附著部分採用露卵石骨料的作法,場地景觀部分堤壩意味的矮牆採用卵石碼砌,局部下挖的坑窪部分露出薄土下的卵石沉積。由上而下,從直接到間接,表現場地地質與建造材料之間的關係。

10、杭州工藝三館(刀剪劍、扇、傘博物館)

拱宸橋

杭州工藝三館(刀剪劍、扇、傘博物館)都位於拱宸橋西,館裡展示了中國工藝品刀剪劍、扇、傘的發展歷史,製作過程和經典成品。像杭州味道十足的王星記扇子、張小泉剪刀、西湖綢傘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博物館附近的拱宸橋本身很值得品位。站在橋上看京杭大運河風光,別有意境。

中國刀剪劍博物館

中國刀剪劍博物館通過多角度、多元化的方式,介紹和展現刀剪劍「物開一仞為刀,兩面開刃為劍,雙刀相交為剪」的獨特文化。通過精緻展品,觀眾既可以在展館中了解刀剪劍的歷史文化,也可以從生活化視角去體驗民間風俗、生活趣識。

從「王麻子」到「張小泉」,從石器時代的刀到現代生活用的刀,從青銅鑄劍到奧運會上的擊劍,觀眾不僅可以一睹這些珍奇的藏品,還可以更貼近地去了解中國乃至世界悠久的刀剪劍技藝。

博物館收藏了很多經典藏品,比如鑲綠松石的青銅劍、酷似傘形的宋代偃月雙刀、花紋很好看的清代佩刀、形似鳥狀的寶石柄短刀、很有民族特色的藏刀,還有人們所熟知的鐵皮剪、瑞士軍刀等等,形形色色,大開你的眼界。

中國傘博物館

煙雨的江南衍生出獨特的傘文化,傘的審美、傘的詩意和傘的象徵意蘊,伴隨著歷史發展的車輪,碾壓出一道獨特的文化軌跡。

中國傘博物館和雨密不可分,館內有多媒體演繹的虛擬雨景、小水霧等作為渲染,整個場館以白牆灰瓦色調為主,讓人回憶起戴望舒筆下悠長又寂寥的雨巷裡,那個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的姑娘……

中國扇博物館

中國扇博物館是國內唯一的以「扇子」為主題的博物館。目前全世界只有兩家扇子博物館:一個在英國倫敦,另一個就在杭州。

整座中國扇博物館是在一間老舊的廠房基礎上改建而成,展廳面積達到2000多平方米。這裡展示了從全國各地,乃至海外地區收集來的千餘件扇子文物,定會讓你大開眼界。

宋徽宗《枇杷山鳥圖》 故宮博物院藏

《明月入懷·中國團扇文化印象展》,宋徽宗《枇杷山鳥圖》在此地展出,這幅扇面畫是從故宮借來的。據說,這次打開後回宮,要再過3年才能展出,也就是說這次你要是沒看到只能等三年後去故宮看了。

《明月入懷·中國團扇文化印象展》

來源:印客美學

原標題:酒香巷深,私藏名不見經傳的10家小眾博物館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往期文章(點擊題目即可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旅思馬記 的精彩文章:

十二湖泊:哪個闖進了你的夢境?
魏集古村落:五億元進來只能是一個新村

TAG:旅思馬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