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決戰基輔:克洛普的利物浦憑什麼在歐冠決賽叫板皇馬?

決戰基輔:克洛普的利物浦憑什麼在歐冠決賽叫板皇馬?

作者:靴室笑談社

(微博:http://weibo.com/brchat)

笑談28期聚焦

距離伊斯坦布爾奇蹟已經過去13年。本賽季,利物浦同樣是在不被外界看好的情況下連克羅馬和曼城,闖入歐冠決賽。在這四場關鍵戰役中,克洛普在戰術上的賽前調整和變化,值得人們回味。那麼,到底克洛普的利物浦是憑藉什麼板斧一路走到歐冠決賽?這些特點又能否足以叫板銀河戰艦?

【壓迫:階段發力 張弛有度】

熟悉克洛普的朋友們都知道,克洛普在歐冠中的主場成績要明顯好於客場。12-13賽季,多特蒙德的歐冠淘汰賽客場戰績是2平1負,但主場戰績是三連勝;15-16賽季,利物浦的歐聯淘汰賽客場戰績是3平1負,主場戰績則是四連勝。客場難求一勝,主場全勝,如此之大的反差足以說明克洛普是一位更善於打主場的教練。面對曼城和羅馬的兩回合系列賽中,利物浦都是先主後客的賽程。

在筆者看來,克洛普善於打主場的最重要原因是壓迫。高位壓迫可謂是克洛普戰術中的生命線。在主場上萬球迷們的助威聲中,球員更容易興奮;在熟悉場地大小、草皮條件的情況下,隊員們也能更好的執行壓迫戰術。在主場的比賽中,克洛普會嘗試搶開局,就將壓迫強度調到最高。爭取在比賽剛開始的時候就將比賽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聯賽第二回合主場對陣曼城的比賽。剛開場,利物浦就幾乎採取了人盯人的激進策略。當曼城將球傳向邊路時,菲爾米諾撲向中衛、薩拉赫撲向左後衛、張伯倫撲向回撤接應的左中前衛、埃姆雷詹撲向回撤接應的後腰...中前場分工明確,整個壓迫體系可謂相當激進。

在4-3-3的陣型中,單後腰往往是承上啟下的樞紐,往往扮演著「收網」的角色,如對手瓜迪奧拉手下的那隻「夢三」巴薩中,布斯克茨承擔的角色。克洛普高位壓迫體系最激進的地方在於,他會要求居中的後腰直接去撲對手的後腰。但當上圖這樣,曼城錯進錯出將球從邊路倒出時,被放空的德爾福就需要詹再全力回追。這是克洛普的戰術體系對球員跑動能力要求之高的一個縮影。

下圖中,曼城發邊線球,將球回傳到中衛重新組織。而在費爾南迪尼奧接球的一瞬間,埃姆雷詹也同時啟動,帶起利物浦的局部壓迫和整體陣型前移,迫使曼城回傳門將。

但對曼城和羅馬的首回合,克洛普卻在開場後放棄了聯賽中搶開局的策略,主動回收防線。對曼城的第一回合,2分14秒和6分57秒的畫面中,曼城半場只有利物浦的三叉戟和兩名中前衛,單後腰亨德森並沒有出現在畫面中,還是居於三中場的最後。

在中衛孔帕尼持球時,曼城的三名後衛(拉波爾特—孔帕尼—奧塔門迪)在後場一字排開,呈一個三中衛的出球體系;而利物浦的三叉戟也並沒有上前逼搶,而是縮緊中路,儘可能的阻斷孔帕尼向前傳球的路線。注意兩名中前衛米爾納和張伯倫並沒有選擇與球隊的防守第一線縮短距離,而是主動回收在中圈附近,給了曼城雙後腰很大的空間。

對陣羅馬也是類似的情況,羅馬對利物浦採取了一個3-5-2的陣型。當法齊奧拿球時,利物浦的三叉戟也並沒有上前干擾,而羅馬通過連續的邊路一腳出球將球推進到利物浦的進攻三區時,單後腰亨德森拖後將球攔斷。

這些布置顯然不是克洛普在主場中經常採用的。在筆者看來,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一是歐冠淘汰賽是兩回合的比賽,利物浦倘若過早發力,在壓迫上耗費太多體能,那麼即使前半段在比分上取得優勢,在力竭後也容易被對手連續追分,尤其考慮到對手的進球還都是客場進球。比如對陣曼城的聯賽中,曼城在最後階段連追兩球,4:3的比分放到聯賽中完全可以接受,因為4:1和4:3並沒有太大區別,都是三分的結果;但在首回合的歐冠淘汰賽中,這顯然不是一個相對穩妥的首回合比分。

二是曼城和羅馬在後場出球時,採取了一個類似三中衛的布置,後場的人數更多。在開賽後雙方體能都充沛時,利物浦的逼搶很可能大打折扣。而一旦被對手破掉逼搶,對手的推進將會十分順暢,因為利物浦的單後腰因為逼搶會失去原本的位置。在這種局面下,收緊中路,優先保護中圈的核心區域是明智的做法。

三是克洛普有些忌憚對手的攻擊線。尤其是曼城在有後場倒球能力的情況下,一旦逼搶被破解,薩內、德布勞內、熱蘇斯等人便有了馳騁的舞台。而讓利物浦的後衛在高位與曼城的頂尖攻擊手們一對一,顯然也是很冒險的做法。

四是給予曼城和羅馬後場倒球空間,引蛇出洞後。反過來,利物浦的兩翼——馬內和薩拉赫就有了在反擊中馳騁的空間。兩人都有非常好的盤帶能力、爆發力和速度,再輔以菲爾米諾前場策應和米爾納阿諾德的後場長傳,利物浦也完全有收著踢的資本,因為能在低位依靠前場速度將皮球和陣型推上去。

【反擊:直刺縱深 萬箭離弦】

如上文所說,利物浦能龜縮防守的資本正在於前場三叉戟的個人能力。在由守轉攻階段的高效率是利物浦在歐冠中的核心競爭力。

首先來看看處於陣地戰防守階段時,利物浦的陣型。儘管球隊的基本陣型是4-3-3,但在陣地戰防守時,利物浦在場上呈現的卻是4-4-2的陣型:

在《笑談26期:戰術研究---看克洛普和薩拉赫如何玩轉肋部》一文中,筆者曾寫到:「可以看到,利物浦的4-4-2陣地戰防守陣型中,馬內與其他三名中場在一條直線上,而薩拉赫則與菲爾米諾搭檔,成為球隊的雙前鋒。筆者認為,這樣的安排和球員的能力與特點直接相關:馬內的身體素質出色,往返能力強,有能力在邊路承擔較重的防守任務;薩拉赫速度快,反越位意識上佳且停球出色,又有背身護球的能力,能在肋部第一時間接應隊友由守轉攻的「刀山球」,將其轉換為反擊機會。同時,利物浦的後場人員配置中,左路的莫雷諾或羅伯遜要在進攻端投入更多,而右路的戈麥斯則主守。所以馬內和薩拉赫在攻守兩端的職責也有所不同,從而達到邊路的攻守平衡。」

而在由守轉攻中,利物浦的三叉戟也的確執行著這樣的戰術任務:薩拉赫回撤做球後全力衝刺縱深攻擊球門;馬內則要從更深的防守位置衝到第一線,協助薩拉赫打開反擊的寬度和縱深,或持球快速推進;而菲爾米諾則作為兩者的中轉站,承擔銜接和最後一傳的職責。

值得一提的是,菲爾米諾現在名為中鋒,實際上屢屢會回撤到前腰位置處理球。菲爾米諾作為前腰的對抗下做動作能力已經非常優秀,再配合他的跑動能力,比他強壯的拉出來跟不住他,比他能跑的扛不過他。菲爾米諾的接球轉身接直塞已經是利物浦非常重要的進攻輸送手段,配合薩拉赫和馬內的縱深能力,在反擊中能有非常良好的化學反應。對面後衛在高位下很難限制三人的發揮。

三叉戟身後的中場,首要工作當然是第一時間將球輸送到前場球員腳下。而在後場的出球套路上,克洛普相比之前就有了變化。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小將阿諾德。他的上位在筆者看來並非完全是戈麥斯和克萊因的傷病問題,因為兩者在後來其實已經傷愈。如果只比防守,阿諾德的身高和對抗不如戈麥斯,防守經驗和技巧不如克萊因,他在防守端的滴水不漏其實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中場球員對他的保護。

那麼保護阿諾德的意義何在?答案就是他對後場出球的貢獻。阿諾德的球感非常好,腳下技術和傳球腳法出色,他在邊後衛的位置上很多時候能直接作為球隊進攻的發起點。

下半場利物浦的第四粒進球也與阿諾德有很大的關係。上半場他的幾次傳球已經讓羅馬意識到必須對他進行足夠的壓迫。但年齡偏大的科拉羅夫拉出來頂防後並不能很好的限制阿諾德,當阿諾德用一個非常驚艷的外腳背將球直傳給薩拉赫後,身背黃牌的小胡安在一對一上顯然是很難限制住埃及球星的。

而克洛普對中前衛米爾納也進行了類似的布置。米爾納上賽季客串了一個賽季的左邊後衛。在對陣羅馬的首回合比賽中,羅馬採取了高位壓迫的戰術,在後場出球壓力增大時,米爾納會落位到類似於三中衛中左中衛的位置,進行後場的接應和長傳調度:

相比於克洛普以往喜歡採用單後腰內收至兩名中衛之間的拉-沃爾佩式出球,克洛普又對其進行了一些改良,而球員在邊路的接應和出球也極大的豐富了利物浦在後場的出球線路,給予前場三叉戟最大程度的支援。

中場的張伯倫也十分特別,他在兩回合對陣曼城的比賽中都有非常上佳的發揮:

GIF

可以看到,張伯倫的帶球推進和遠射都有非常高的水準。注意最後一張圖,在薩拉赫向前跑動壓制了曼城的中衛後,張伯倫在弧頂處就有了大片空當,能讓他起腳遠射。除了三叉戟本身在橫向上的換位外,也需要能有中場後插上打出縱向的層次,這樣才能完成對球場空間進行充分的利用,提高進攻效率。

但不幸的是,張伯倫在第一回合對陣羅馬的比賽中重傷,這對利物浦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失。但在這種情況下,克洛普還是要求中前衛前插,儘可能的支援前場的三叉戟:

維納爾杜姆的兩次前插(注意第二張圖,利物浦的進攻發起點又是右後衛阿諾德):

GIF

但相比於詹和張伯倫來說,米爾納和維納爾杜姆的體魄和速度都不夠好,也缺乏足夠的遠射能力。這兩人本賽季在利物浦主要承擔的還是中後場的職責。所以倘若決賽詹能復出,他的插上效果和對進攻的幫助是要更大一些的。

【結語】

在中立場與皇馬決賽,克洛普或許還會效仿這幾場的戰術模式,採取階段性發力的方式。但利物浦相比皇馬來說,替補席的厚度和後手相對較弱。因此利物浦也沒有拖下去的資本。那麼何時發力,在什麼節點發力將是克洛普所必須考究的。皇馬雖然整體實力更強,但中後場的防守遠非密不透風,馬塞洛、卡塞米羅、克羅斯的防守問題都是利物浦的三叉戟可以利用的。

長按下面二維碼關注」靴室笑談社「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靴室笑談社 的精彩文章:

No.9 菲爾米諾
擺在傑拉德眼前的,是一家百年豪門,和這樣的陣容

TAG:靴室笑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