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印度三代機發現了中國隱身戰鬥機?真相一定會讓很多人失望

印度三代機發現了中國隱身戰鬥機?真相一定會讓很多人失望

原標題:印度三代機發現了中國隱身戰鬥機?真相一定會讓很多人失望


近日,有俄羅斯媒體援引印度方面的報導稱,印度空軍的蘇-30MKI戰鬥機使用雷達在中印接壤地區探測到了中國的殲-20隱身戰鬥機。印度媒體稱此事發生在今年一月,而此時的中國空軍正在高原進行例行的空戰演練,殲-10和殲-11等現役戰機也參與了演練。


圖為印度空軍的蘇-30MKI雷達特寫。


的確,現代戰鬥機的火控系統能在雷達「發現目標」後能夠大致通過反射回波信號的強弱,來大致判斷出搜索到的目標類型:以蘇-35裝備的N035「雪豹」雷達為例,其官方宣稱對雷達反射面積為0.01平方米的目標探測距離為90公里。倘若這個數據準確無誤,那麼某個目標在90公里處突然「現身」於雷達屏幕上,那麼這個目標的雷達反射面積就確實應當在0.01平方米左右。


但是,雷達反射面積為0.01平方米的單位有著很多種可能性:雜波,干擾回波,或是高空長航時無人機,有時還會是飛越山脈的候鳥。


圖為高空長航時無人機,其雷達反射截面也並不大。


因此,若將這個「印度戰鬥機探測到殲-20」的新聞場景還原一下,我們便可以得知蘇-30MKI戰鬥機的雷達屏幕上並沒有(也不會)「明碼標價」地標誌出哪個光點是殲-20,哪個光點又是「翔龍」高空長航時無人機。


那麼,印度媒體稱印度空軍蘇-30MKI戰鬥機探測到了殲-20,其實是完全沒有依據的空談:專業的飛行員絕對不會將雷達屏幕上的光點直接下定論為何種物體,因為除了那個孤獨的光斑,沒有任何其它實證可以證明這一推斷。


事實上,在邊境摩擦/伴飛/攔截等空軍戰鬥機常見的「國際交流項目」當中,見諸報端最多的其實是「A國戰鬥機在咬尾飛行中拍下了B國戰鬥機的後半球照片」,或是「A國戰鬥機對B國戰鬥機實施了雷達鎖定」這樣的消息,至於「探測」一說,完全可以說是聞所未聞了。


圖為典型的戰鬥機雷達界面。


具體而言,戰鬥機的雷達和預警機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它具備「照射火控」的功能:簡要來說,就是在雷達掃描過程(對高度確定的空域需要的時間長達數秒)中發現的目標,使用雷達波進行持續不斷的照射,以獲取其確定的方位和高度坐標,還有相對距離,並不斷更新數據。被照射的目標即稱為「鎖定」(或被鎖定)。


只有到「鎖定」的地步,戰鬥機才能向這個確認的位置發射導彈。當然,如果敵軍目標忽然屏蔽掉了本機的雷達波反射,那麼就會出現「丟失目標」的情況。



圖為蘇-35戰鬥機雷達對各型戰機的發現距離,蘇-30MKI雷達的性能要更差一些。

把這個原則帶入現實情況,倘若蘇-30MKI的雷達真正探測到了這個若隱若現的疑似隱身戰鬥機目標,那麼它一定會嘗試著去鎖定這個目標——這其實已經是不同國家的戰機遭遇對方時的「慣例」,只有日本自衛隊才會捏著小拳頭對此表示抗議。


但是,從新聞上看,我們找不到任何有關「鎖定了殲-20」之類的論述,足以得見所謂的「印度媒體」到底有多麼不專業。



圖為中國蘇-30MKK橫穿對馬海峽時留下的「靚照」。

即便退一萬步,印度人發現的不是殲-10或殲-11,確確實實是殲-20的話,那也不能引申到「殲-20的隱身性能和三代機並無差異」這種說法上:美軍的F-22A和F-35系列隱身四代戰鬥機在訓練、演習、轉場乃至於航展場面上都要大量使用增大雷達反射面的「龍波透鏡」,以達到增大雷達反射面,讓潛在的敵對方無法得知其真正的雷達反射特徵,或讓空管人員能夠正確調度隱身戰鬥機的起飛和降落。(利刃/TO)


尊重內容,從尊重作者開始,轉載、合作請私信聯繫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利刃軍事 的精彩文章:

中國急缺一種大飛機:美軍早在60年前就有了
兩個超級大國的較量: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已經打響

TAG:利刃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