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探秘海底的「生命綠洲」

探秘海底的「生命綠洲」

深海水虱樣品 新華社記者張建松攝

燈光的照射下,海底幽藍靜寂、海雪飛揚。一串串珍珠般白色氣泡,不停地從海底汩汩冒出來。氣泡周邊,滿眼的貽貝、蛤類和蚌類等密密麻麻;半透明的阿爾文蝦、白色的鎧甲蝦、一簇簇管狀蠕蟲、一片片小蛇尾等隨處可見。

這片奇異的海底世界,是位於南海西沙海域的「海馬冷泉」。連日來,正在「探索一號」科考船上參加我國「南海深部計劃」西沙深潛航次的多位科學家,乘坐「深海勇士」號載人深潛器,探訪了這片海底的「生命綠洲」。其中包括我國著名海洋地質學家、「南海深部計劃」專家組組長、82歲高齡的同濟大學汪品先院士。

冷泉系統是一種深海自然現象,由富含甲烷的流體滲漏至海底而形成。海馬冷泉位於南海的西沙海域,總體呈東西向條帶狀展布,水深為1350~1430米。2015年因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利用我國自主研發的4500米級「海馬」號無人深潛器發現而得名。

「儘管早就知道海馬冷泉,但乘坐深潛器到海底親眼所見,還是非常震撼,冷泉生物量之大、豐富度之高,果然名不虛傳。」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李新正說,「此次在海馬冷泉系統採集到蠕蟲、貽貝、蚌、海葵等豐富的冷泉生物樣品,令人欣喜。我們將進一步進行分類學和群落生態學研究。」

在近1400米深的海馬冷泉附近海底,李新正乘坐的「深海勇士」號潛次,還首次誘捕到一隻長15厘米的「深海水虱」。深海水虱屬節肢動物門、甲殼動物亞門、軟甲綱、等足目,是典型的深海肉食性物種,與陸地上的西瓜蟲是「親戚」,但體型大得多。該生物樣品的獲取,有助於進行海馬冷泉附近海域的深海環境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研究。

此次在海馬冷泉,「深海勇士」號還採集了碳酸鹽岩、海底沉積物、微生物、冷泉區海水等多種樣品,科學家們現場考察了冷泉活動和微地貌的關係。汪品先認為:對海馬活動冷泉區進行現場的深入研究,是探討南海深部過程的一項重要內容,能夠揭示深海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有助於全面理解南海的碳循環;同時對我國南海北部天然氣水合物勘探,也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來源:新華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科研人員發現最早的草食性象類
太赫茲超材料功能器件研究獲進展

TAG:中科院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