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國首位內閣總理唐紹儀辭職的背後原因

民國首位內閣總理唐紹儀辭職的背後原因

唐紹儀(1862——1938),清末民初著名政治活動家、外交家、清政府總理總辦、山東大學第一任校長,中華民國首任內閣總理,國民黨政府官員。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驚恐的清政府啟用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希望儘快掌控局面。作為袁世凱的代表,唐紹儀於當年12月南下上海,參加「南北議和」。途中,唐紹儀曾表示,「清廷不足保全,而民主應當推進」。這反映出他的思想傾向於共和,但彼時的袁世凱本意並非如此。

民國首位內閣總理唐紹儀辭職的背後原因

在議和過程中,唐紹儀堅持「擁袁共和」的方針,對南方作出了很大的讓步。在孫中山當選臨時大總統後,惱羞成怒的袁世凱一度取消了唐紹儀的談判資格。可這時全國一派共和形勢,袁世凱被迫選擇讓步,南北都推舉唐紹儀為第一任內閣總理。

唐紹儀出任總理之後,懷揣著宏大的政治抱負,精心組閣。宋教仁、蔡元培、陳其美等同盟會骨幹成員相繼入閣,分別擔任農林、教育、工商總長。在這種安排下,同盟會會員就在政府中佔據了多數,內閣也被稱為「同盟會中心內閣」。此時的唐紹儀可謂勤於公務,還注重辦事效率,新政府呈現出一派新氣象。

昔日頻頻提拔自己的伯樂袁世凱卻和唐紹儀越走越遠。袁世凱喜歡大權獨攬,對唐紹儀推行責任內閣制、「事事咸恪遵約法」非常不滿。在不長的時間裡,兩人在用人、財政、遵守《臨時約法》規定的總理附署權等問題上分歧越來越大,裂痕越來越深。一次,唐去煤渣衚衕,趙秉鈞的衛隊在他身邊放了兩槍,嚇得唐魂不附體,知道已為袁所不容,立刻跳上洋車,直奔車站,搭車逃往天津。袁雖去電慰留,唐則堅持不回。

據說,袁世凱曾作挽留狀問道:「才任職3個月,怎麼就辭了呢?」唐紹儀回答說:「也不算短了。」

1931年,唐紹儀卸任總理19年後,出任了中山縣縣長。與內閣總理相比,縣長職位要低很多,但他絲毫不計較官小,發誓要「將中山縣建設成為全國各縣的模範」。唐紹儀在縣長任上為政清廉,革除官吏衙門陋習,並微服察訪,及時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有「布衣縣長」之稱。但好景不長,唐紹儀遭到廣東軍閥陳濟棠的排擠,最終被迫離開廣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官婉婉 的精彩文章:

一回生,幾回熟?
張學良禁賭:楊虎城獻計半夜偷牌

TAG:上官婉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