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醫大朗讀者 陰翳禮讚

醫大朗讀者 陰翳禮讚

世間物之美好

三分現於日光,三分映於月色,

余盡之美則皆隱於陰翳之中。

於光亮下品器形,於陰翳中訪精魂。

聽說紙這東西是中國人發明的,對於西洋紙,我們只當做實用品,此外沒有任何感觸,然而一看到中國紙和日本紙的肌理,立即感到溫馨,舒暢。

西洋紙的肌理有反光的情趣,奉書紙和唐紙的肌理柔和細密,猶如初雪霏微,將光線含吮其中,手感柔軟,摺疊無聲。這就如同觸摸樹葉,嫻靜而溫潤。我們一旦見到閃閃發光的東西就心神不安。西洋人的餐具也用銀制、鋼製和鎳制,打磨得鋥亮耀眼,但我們討厭那種亮光。我們這裡,水壺、茶杯、酒銚,有的也用銀制,但不怎麼研磨。相反,我們喜愛那種有時代感、光亮消失、變得沉滯黯淡的東西。無知的女傭將帶著銹跡的銀器擦拭得光亮如新,反而遭到主人的叱罵。這種事兒誰家都曾發生過。近來,中國菜一般都採用錫制的餐具大概中國人喜愛那種古色古香的東西。錫質品類似鋁製品,雖然感覺並不好,但中國人用起來,務以要求有時代標記而富於雅味者。而且,表面即使刻有詩文,也要同黝黑的紋理和諧一致。

就是說,一到中國人手裡,輕薄而光亮的錫金屬,一律變得像硃砂一般深沉而厚重。

中國人也愛玉石,那種經過幾百年古老空氣凝聚的石塊,溫潤瑩潔,深奧幽邃,魅力無限

這樣的感覺不正是我們東方人才有嗎? 這種玉石既沒有紅寶石、綠寶石那樣的色彩,也沒有金剛石那樣的光輝,究竟愛的是什麼呢?我們也弄不清楚。可是一看那渾厚蘊藉的肌理,就知道這是中國的玉石,想到悠久的中國文明的碎屑都積聚在這團渾厚的濁雲之中,中國人酷好這樣的色澤和物質,也就沒有什麼奇怪,可以理解了。近來由智利大量進口水晶,較之日本的水晶,智利水晶過於清澈明凈。過去,甲州產的水晶透明中滿布著淡淡的雲翳,感覺非常凝重。有一種名叫網金紅石的,內里混合著不透明的固體,反而為我們所喜愛。哪怕玻璃,經中國人之手製作的所謂乾隆玻璃,比起一般玻璃來,更近似玉石或瑪瑙。玻璃製造術很早就為東方人所知曉,但不如西方那樣發達。陶瓷的進步,無疑和我們的國民性有關。我們自然也不是一概討厭閃光的東西,但較之淺顯明麗,更喜歡沉鬱黯淡。

無論天然寶石還是人工器物,肯定都帶有令人想起那個時代光澤的雲翳。中國有「手澤」一詞,日本有「習臭」一語,長年累月,人手觸摸,將一處磨亮了,體脂沁人,出現光澤。換句話說,就是手垢無疑。看來,「寒冷即風流」; 同時還有一警句一「污穢出文雅」能成立。

總之,我們所喜好的「雅緻」里含有幾分不潔以及有礙健康的因子,這是無可否認的。

西方人將污垢連根拔除,相反,東方人對此卻加以保存,並原樣美化之。說一句不服輸的話,從因果關係看,我們喜歡那些帶有人的污垢、油煙、風沙雨塵的東西,甚至於挖空心思愛其色彩和光澤,而且一旦居於這樣的建築和器物之中,便會奇妙地感到心氣平和,精神安然。

谷崎潤一郎(1886-1965),日本唯美派文學代表作家。1910年以《刺青》、《麒麟》登上文壇,代表作有《痴人之愛》、《春琴抄》、《陰翳禮讚》、《細雪》、《少將滋干之母》、《鑰匙》和《瘋癲老人日記》等。曾獲每日出版文學獎、朝日文化獎和每日藝術大獎。

作者簡介

胡燁靖,2015級臨床16班,聽中國古風也聽日式搖滾,喜歡《歌劇魅影》也喜歡《劉三姐》,以熱愛生活之心,正在努力成為一個更有趣的人。

朗讀者簡介

「猶抱琵琶半遮面」寥寥幾字,勾描了千年的含蓄婉轉;東方的傳統美學似乎總有一些陰翳、幽暗、模糊、暖昧的成分。所謂杯滿則溢,月盈則虧,很多時候恰是那月影陰翳、樹影婆娑,宛如半掩在琵琶後的粉面朱唇,翩然恬淡、美了千餘年。相較於過於直白和熾烈的告白,似真似幻光影明滅的美好,因為有了人的品性和精魂在其中,則更易撼動人心。欲語還休、卻更加刻骨銘心。

微感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西醫科大學 的精彩文章:

TAG:廣西醫科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