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喝的酒有多少度?

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喝的酒有多少度?

文/陳德方

中國歷史上有獨特的酒文化,其中漢代的酒文化尤其興盛。翻開史書可以發現,漢代的人是極為能喝的,喝酒的量驚人。雖然《三國演義》中的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的橋段是文學加工的,但是當時的人喝酒談事還是很正常的文化現象。

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的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曹操當時喝的酒是多少度?回答這個問題前,不妨看看整個漢代喝酒的情況。在《漢書》中記載了很多喝酒的案例,也有很多能喝的人。如,韓延壽可以飲酒石余,於定國可以食酒至數石不亂等。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寫道:「漢人有飲酒一石不亂,余以志酒法較之,每粗米二斛,釀成酒六斛六斗,今酒之至酸者,每秫一斛,不過成酒一斛五斗。若如漢法,則粗有酒氣而已。能飲者飲多不亂,宜無足怪。」

從沈括的筆下我們可以看出,漢代的酒由於技術水平不夠發達,所以酒精的度數比較低,略有酒氣罷了。與當代的啤酒相比,漢代酒的酒精含量還要低很多。喝一石酒,相當於喝了這麼多水,不算什麼。

東漢時代,造酒的工藝進步了很多,酒的濃度與純度也提高了很多。不過,當時的酒也不會有太高的度數。東吳孫皓逼人喝酒時,大致情況是「每饗宴,無不竟日,坐席無能否率以七升為限。」以七升為限,說明魏晉時期,酒的度數明顯升高了。

從當時一頓飯能喝七升酒可以看出,魏晉時好酒的度數應該與現在的啤酒差不多。曹操一生喜歡喝酒,所喝的酒多數是低度的飲料。當時的酒,度數低,很容易腐敗發酸。酒一旦放時間長了,就會感染細菌,然後腐敗掉。

從兩漢到魏晉,最好的酒都是新鮮的酒,甚至不能過夜。酒一旦過夜基本上就會腐敗發酸。酒一旦腐敗發酸,就等於壞掉了。當時之所以喜歡煮酒,與酒的這個特點也有關係。酒不容易放,很容易感染細菌,所以煮酒有利於殺菌。

同時,生酒不利於脾胃,溫了酒之後,酒的味道更醇厚,同時也更健康。直到高度酒的技術普及之後的明清時代,中國人才真正大規模喝高度酒。那個時候,酒已經不需要溫了。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的時候,喝的酒與啤酒差不多。

參考文獻

1.《漢書》;

2.《後漢書》;

3.《三國志》;

4.《夢溪筆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怪譚 的精彩文章:

劉備仁義的好名聲,其實沾了諸葛亮和關羽的光
張廷玉在雍正朝權勢顯赫,為何到了乾隆朝沒做到首席大臣?

TAG:文史怪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