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媽媽離開2分鐘,7個月寶寶就遭遇溺水!溺水時刻這個動作能救命!

媽媽離開2分鐘,7個月寶寶就遭遇溺水!溺水時刻這個動作能救命!

媽媽離開2分鐘,7個月寶寶就遭遇溺水!溺水時刻這個動作能救命!

夏天到了,很多媽媽都會選擇帶上自己寶寶去游泳,既消暑又能鍛煉身體。但最近福建發生的一件事情卻引起了眾多媽媽的關注。

驚魂!7個月寶寶溺水致嘴唇發紫

有媽媽帶著自己7個月的寶寶去一家母嬰店游泳,因為平常每天都會去,加上當天剛好寶寶的奶粉沒了。想著買奶粉的地方只和游泳池一門之隔,就拜託一下店員看一下,自己出去了。

沒想到的是意外在這個時候發生了,不到兩分鐘的時間,店員就告知寶寶掉進了水裡,當把寶寶抱起來時候,寶寶嘴唇都是紫色整個人沒有反應了。在把寶寶倒立起來,拍打背部後,寶寶終於把嗆入的水吐出來,哭出聲音來。後來經送院檢查後表示沒有生命危險了,但媽媽仍擔心大腦缺氧會留下後遺症。

媽媽離開2分鐘,7個月寶寶就遭遇溺水!溺水時刻這個動作能救命!

這樣的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近年來寶寶游泳安全事故頻發。2017年5月16日,在山東煙台一家兒童游泳館內,一個寶寶在游泳池中整整溺水了72秒,直到奄奄一息才被發現。

媽媽離開2分鐘,7個月寶寶就遭遇溺水!溺水時刻這個動作能救命!

媽媽離開2分鐘,7個月寶寶就遭遇溺水!溺水時刻這個動作能救命!

2017年1月3日,西安一位媽媽帶著6歲大的女兒和不滿4歲的兒子到當地一家溫泉樂園玩,結果兒子在游泳池內溺亡,媽媽近在咫尺玩手機卻一直沒發現掙扎的孩子。

媽媽離開2分鐘,7個月寶寶就遭遇溺水!溺水時刻這個動作能救命!

夏天到了,寶寶游泳的機會增加了,但同時也面臨著一些風險,媽媽們請記得,游泳時候這些安全問題千萬不能忽視!

帶了游泳圈還溺水?游泳圈不是萬能的!

目前市面上嬰兒使用的游泳圈一共有3種,但都不是百分百安全。

脖套式游泳圈:容易擦傷寶寶脖頸的皮膚,傷害他們稚嫩的頸椎。同時泳圈太緊可能壓迫氣管造成窒息,太松寶寶容易滑出造成溺水。

腋下式和坐式游泳圈:寶寶重心較高,可能會發生泳圈翻覆,造成溺水。同時如果寶寶不願意游泳、打挺時或是使用過嬰兒游泳脖圈的寶寶剛開始還沒有適應嬰兒游泳腋下圈時,也更容易發生危險。

局長提醒大家,游泳圈不是救生圈。媽媽不能因為寶寶帶了游泳圈就疏忽照顧。寶寶游泳時,媽媽的視線一定不能離開寶寶,要時刻關注寶寶的身體情況!不僅僅是防溺水,當觀察到寶寶在游泳過程有任何不適的情況下,都應該及時停止游泳,做仔細觀察。

寶寶游泳想安心,媽媽必須來監護!

1. 游泳圈的大小合適,質量有保障。

要選擇有質量保證的游泳圈給寶寶,同時還要注意游泳圈是否存在漏氣的情況。給寶寶佩戴游泳圈時,要根據寶寶的身材選擇合適大小的游泳圈,避免發生壓迫寶寶或游泳圈脫出等情況。

2. 用脖圈游泳時,池水不宜太過深。

為了保障寶寶的安全,使用脖圈游泳時池水最好不要太深。每次的游泳時間也不宜過長,一般是10-15分鐘,可以隨著寶寶游泳次數和年齡的增大再逐漸延長。

3. 給予寶寶安慰,全程進行監護。

有些寶寶游泳的時候很佛系淡定,一動不動。有些寶寶在還不習慣游泳的時候卻可能十分驚慌雙手亂抓。這時候媽媽可以選擇輕握寶寶的雙手給予安慰,全程關注寶寶游泳情況。

媽媽離開2分鐘,7個月寶寶就遭遇溺水!溺水時刻這個動作能救命!

寶寶溺水,黃金救命術必須學!

寶寶發生溺水情況後,媽媽千萬不要自亂陣腳,一定要馬上搶救復甦,同時撥打120。因為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搶救,僅僅4-6分鐘就能造成寶寶腦部和其他重要器官組織不可逆的損傷,但是如果搶救及時,挽救的就是一條生命!

如果寶寶發生意外後失去了知覺,並且停止了呼吸,媽媽千萬不要慌,此時應該立刻給寶寶做心肺復甦,如果身邊有其他人,應該同時讓對方撥打120,如果沒有他人,就應該先做心肺復甦再打120。

媽媽應該立刻把寶寶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將寶寶放在硬質的平面上,然後馬上給寶寶進行心肺復甦!2010版的復甦指南指出,心臟驟停的第一步應該先做胸外心臟按壓,因此兒童心肺復甦的操作流程應該遵循CAB順序:C(胸外按壓)→A(開放氣道)→B(人工呼吸)。

1.胸外按壓:有效的胸外按壓對提高寶寶復甦率至關重要,家長可以用單手或雙手掌根按壓寶寶胸骨下1/2處(約為兩乳頭連線中點),按照每分鐘100-120次的速度,平穩、有規律地進行,不能間斷。每次按壓幅度應至少使胸廓下陷達到前後徑的1/3(大概為嬰幼兒4厘米,兒童5厘米)。

媽媽離開2分鐘,7個月寶寶就遭遇溺水!溺水時刻這個動作能救命!

2.開放氣道:清除寶寶口鼻中的分泌物或異物,使寶寶的頭部輕度後仰,一般採用抬頰壓額法。如果懷疑寶寶有頭頸部損傷,則應該採用托頜法,要是托頜法不能有效開放氣道,則還是採用抬頰壓額法來開放氣道。

媽媽離開2分鐘,7個月寶寶就遭遇溺水!溺水時刻這個動作能救命!

3.人工呼吸:對不到1歲的嬰幼兒,可以用嘴巴覆蓋寶寶的口鼻同時吹氣,對1歲以上的寶寶,則應該捏住鼻子,只對嘴巴吹氣,每次吹氣都應該不少於1秒。吹氣的同時要觀察寶寶胸廓的起伏,如果胸廓沒有起伏,可能是沒有充分開放氣道,可以調整姿勢後,把嘴巴閉緊一點再試一次。

媽媽離開2分鐘,7個月寶寶就遭遇溺水!溺水時刻這個動作能救命!

如果是單人施救,按照每30次胸外按壓後進行2次人工呼吸的規律交替進行,雙人施救則按照15:2的比例交替進行,至少應該持續2分鐘,觀察寶寶有沒有恢復呼吸、心跳。

不同年齡按壓方法不一樣!

新生兒:雙拇指按壓法(環抱法),施救者兩個拇指放在寶寶兩乳頭連接中點的胸骨上(注意避免壓到劍突),雙手其餘四指托住寶寶的背部,兩個拇指按壓胸骨使之下陷。

媽媽離開2分鐘,7個月寶寶就遭遇溺水!溺水時刻這個動作能救命!

嬰幼兒:可用單掌法或雙指法(食指、中指指尖)在寶寶兩乳頭連線中點胸骨上按壓,要注意避免壓到劍突。

媽媽離開2分鐘,7個月寶寶就遭遇溺水!溺水時刻這個動作能救命!

學齡(前)兒童:採用雙掌法或單掌法,施救者將掌根部重疊置於兩乳頭連線中點胸骨上,肘關節伸直,藉助體重和肩臂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壓。

媽媽離開2分鐘,7個月寶寶就遭遇溺水!溺水時刻這個動作能救命!

最後局長再提醒,希望每一個媽媽在寶寶游泳或者日常鍛煉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觀察,千萬不要顧著玩手機或者隨便離開就忽視了對寶寶看護,希望這樣子的事件不要再發生!

媽媽離開2分鐘,7個月寶寶就遭遇溺水!溺水時刻這個動作能救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媽媽網 的精彩文章:

決定離婚後第51天,老公求原諒我只回了一個字

TAG:媽媽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