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場拍賣有近300件拍品,八件罕見又精美的佛像值得細看

這場拍賣有近300件拍品,八件罕見又精美的佛像值得細看

萬昌斯拍賣行成立5周年之際,推出了「佛造像及中國古董珍玩」專場。專場將呈現近300件拍品,其中除了中國、日本、尼泊爾等各個時期的工藝品,一些罕見而精美的佛像引人注目。我們挑選了八件優秀佛像拍品,領略前人無出其右的智慧。

巨型銅鎏金金剛總持坐像

尼泊爾十七世紀

巨型銅鎏金金剛總持坐像

高 104 cm (41 in)

估計:$1,000,000 - $1,000,000(HKD)

金剛持是印度梵語的意譯,音譯「伐折羅陀羅」,其中「伐折羅」意為「金剛杵」,「陀羅」是執持義,合譯就是「持金剛」或「金剛持」;藏語稱「多傑羌」。關於其身份和地位有多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認為他是本初佛,即最原始的佛陀;一種認為他是報身佛;一種認為他是法、報、化三身的總集;一種認為他總攝了五方佛的智慧與功德,稱他為「第六金剛持」或「金剛總持」。但不管怎樣他是藏傳佛教崇奉的最高尊神。在藏傳佛教各教派中,噶舉派對金剛持尤為崇奉,噶舉派尊金剛持為本初佛,在表現噶舉派題材的唐卡和其他繪畫形式中,金剛持往往被置於上方中央,而受到特殊的禮敬;同時噶舉派還將金剛持奉為本派的鼻祖,認為噶舉派全部教法皆源於金剛持,金剛持後帝洛巴、那諾巴、瑪爾巴、米那日巴、岡波巴次第相傳,最終成就了西藏噶舉派的龐大體系。

此像表現的就是一尊造型特徵十分典型的金剛持造像,其以錘揲工藝作成。尊像頭戴花冠,頂束柱狀高髮髻,髻頂安摩尼寶珠,耳際寶繒呈扇面形向後展開,大耳垂肩;額部高廣,雙目俯視,細眉高挑,眉間飾方形白毫,高鼻闊嘴,妙相莊嚴。上身飾可拆卸式項圈和交叉穿璧式長鏈,圈鏈上皆綴有花瓣。下身著僧裙,衣紋簡潔,突出身軀骨骼與肌肉的自然起伏與變化,僧裙後部刻畫有精美的纏枝蓮紋飾;腰間束寶帶,寶帶下綴有聯珠式瓔珞;手和足部佩有釧鐲;周身披倒U字形大帔帛,帔帛繞手臂後向外飄揚,極富裝飾意味。

這些裝飾造型美觀,立體感極強,頭冠上面嵌有巨大的各色寶石,體現了西藏地區造像的鮮明特點。結跏趺端坐,雙手置胸前交叉,結金剛吽迦羅印,左右手分別持金剛鈴和金剛杵(已佚),鈴杵組合象徵慈悲與智慧的合一,代表密教修行的最高修行成就和境界。

此尊體型巨大,坐姿已達到罕見的110厘米,在同類造像中當為翹楚,全像軀體壯碩,肌肉勁健,體態優美舒展,造型大氣完美,充分表現了金剛持在藏傳佛教中的至尊地位和悲智雙圓的宗教特質,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和非凡的藝術美感。

銅鎏金寶冠釋迦弁尼

明正統

銅鎏金寶冠釋迦弁尼

永宣風格

高 34.5 cm (13 5/8 in)

估價:$800,000 - $800,000(HKD)

造像表現的是釋迦牟尼頭戴寶冠的形象,俗稱寶冠佛。從三身角度來說是屬於報身佛,代表佛的內證功德,但也有從佛陀傳記的角度認為頭戴寶冠是代表佛陀當王子時的造型,故稱釋迦牟尼王子像。釋迦佛禪定坐姿,左手平伸腹前結禪定印,右手下垂置右膝結觸地印。螺發,戴五葉寶冠,方面寬額,大耳垂肩,耳邊裝飾束髮冠帶,著大耳鐺。彎眉長目,沉靜的雙目半開俯視,面相祥和莊嚴。

內著僧坎,外披袒右式袈裟,直覆至腳踝,華麗異常。身材壯碩,胸臂渾圓結實,挺拔偉岸,碩大臂釧精美異常,服帖與肌膚之上。台座為半月形,雙層束腰仰覆蓮形式,上下邊緣飾聯珠紋;蓮瓣滿飾台座一周,造型挺立、俊美,對列工整,頭部略向上翹,飾卷草紋,具有明代典型特點,鎏金經年深日久脫落嚴重,然而無法掩飾其工藝的精細繁複。

明朝從永樂年間開始,專門在宮廷設立造像機構—佛作,隸屬「御用監」,製作藏式佛像。這些造像主要集中於永樂和宣德兩朝,所以又稱「永宣宮廷造像」或「永宣造像」。永樂和宣德時期是明朝經營西藏的重要時期,也是明朝治理西藏政策的完善和定型時期。永樂和宣德兩朝治藏的重心是宗教籠絡政策,即對西藏上層僧侶廣行封賞。在大規模封賞活動中,朝廷不僅賜予西藏上層僧侶封號和官職,而且賞賜大量珍貴禮物。在賞賜的禮物中,宮廷造像便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永宣風格對整個明朝時期佛像造像影響博大精深。永樂至正德時期造像就是受到永宣風格影響,內地佛像藝術以漢藏風格的永宣宮廷造像為主要藝術形式。此尊正統觀音造像正是表現了永宣宮廷造像風格。據史料記載,現存明代漢傳佛教寺廟供奉的佛像上,如正統時期的北京智化寺轉輪藏殿和如來殿供奉的佛像就是寺廟遺存的重要代表。如今基本保持明代建築風貌。其中,轉輪藏殿內置有貯藏佛教《大藏經》的八角輪藏一座,主體經櫃朝外立面上浮雕360尊佛像。佛像皆頭飾螺發,面相寬平。寬肩細腰,軀體壯碩。身著袒右肩袈裟,下身著長裙,衣紋自然寫實。跏趺坐姿,左手結禪定印,右手結觸地印,蓮瓣肥碩飽滿。整體造型風格與此尊造像完全一樣。

正統時皇室對佛寺的施捨相對減少,傳世作品也不多。此件作品無疑繼承永樂朝風格作品的典型範例,造像與永宣宮廷造像風格如出一轍,做工精細,刻畫細膩入微,包漿自然古樸。是明代宮廷造像風格的經典之作。

青銅觀音坐像

青銅觀音坐像

高 18.6 cm (7 3/8 in)

估價:$450,000 - $450,000(HKD)

據《契丹國志》記載,遼太宗在得到燕雲十六州後來到燕京,在燕京大悲閣,他看見慈眉善目的觀音菩薩,與他夢中所見完全一樣,立即產生極大敬信,於是將這尊觀音菩薩遷往契丹族的祖廟—木葉山,建菩薩堂供奉,尊為家神。體現了對觀音菩薩的極大尊崇。在太宗的帶動下,觀音菩薩由此得到契丹民族和北方人民的普遍接受和信奉,成為遼代佛教信仰的一大特色。

觀音半跏趺坐蓮座上,左足下垂,承以蓮花。此像造型、尺寸、製作及年代與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所藏一件(見台北故宮博物院編印《海外遺珍?佛像》頁146)相似。惟面容美好,手勢自然,衣褶生動,均有過之而無不及。

造像以青銅為材整體鑄造,年代久遠周身已遍布厚重的綠色鏽蝕,結跏趺坐,頭戴及具民族特色的筒式高冠,飄帶垂於肩膀兩側慈眉善目,面容方圓,時代與地域特徵明顯,全身瓔珞極為繁複,顯示出少數民族的審美情趣。

造像下承蓮座極有特點,蓮座屬典型遼代樣式,束腰大仰蓮,蓮瓣肥碩飽滿,舒展自如,花瓣尖端又向外翹起,十分生動。而蓮座下方靜坐三隻雄獅活靈活現,在同時期作品中十分罕見,仰蓮座在宋遼時期最為流行,且花形飽滿,呈怒放狀。如延安子長鐘山北宋石窟佛造像均為仰蓮座,大同華嚴寺及應縣木塔的佛像座亦如是。據子長鐘山石窟題記為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所鑿,恰與應縣木塔遼清寧二年(1056年)始建時間大致相同,可知此種形式的蓮座曾廣泛流行於宋遼時代。整尊佛像莊嚴不失慈祥,鑄造精美,雖近千年仍栩栩如生。為漢傳佛教在北地之傳播史實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銅鎏金宗喀巴像

西藏中部十六世紀

銅鎏金宗喀巴像

高 33 cm (13 in)

估價: $350,000 - $350,000(HKD)

宗喀巴(1357-1419年)不僅是西藏格魯派(黃教)的創立者,也是藏傳佛教界最為重要的宗教改革家,精神領袖之一,被藏族人民譽為「第二佛」,即釋迦牟尼之後的另一位世間佛尊。他出生在青海宗喀地方(今天塔爾寺所在地)的聖人,故尊稱為宗喀巴。宗喀巴的造像和繪畫非常流行,並形成了模式。清宮藏傳佛教是格魯派一枝獨秀的局面,尤其是在乾隆時期,造像數量劇增,祖師像的作品為數不少,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宗喀巴像。

宗喀巴面相圓潤,慈容含笑,雙手施轉法輪印,各牽優缽羅花枝,花蕾在肩頭開敷,右肩花蕾上供智慧劍,右肩供般若經,與文殊菩薩所持法器一樣。在宗喀巴大師的傳記中,不斷提到宗喀巴大師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具文殊特徵者,往往被認定為宗喀巴大師。此像金色明亮而沉穩,表情從容,與宗喀巴飽學多識、深沉博大的精神世界十分吻合。

此尊造像全跏趺坐於蓮花座上,雙手當胸結說法印,分別各牽一株蓮花,開於左右兩肩,左肩花中立經卷,右肩花中立寶劍,其「左經右劍」的特徵與文殊菩薩的標誌一樣,藏密尊奉他為文殊菩薩的化身,故經書與寶劍亦成為其身份的標識。面相莊嚴,神態慈祥。身著袒右肩式袈裟,內穿交領式僧衣,這是西藏僧人的典型裝束,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

衣紋寫實流暢,衣領及袖口、邊緣處飾以精美的花紋帶。束腰仰覆式蓮花座,蓮瓣製作別緻,雙層蓮花端頭雕刻雲頭紋,精巧別緻。整尊造像造型端莊,工藝考究,應是十六世紀藏中地區造像作品。

銅鎏金釋迦牟尼寶冠像

清康熙

銅鎏金釋迦牟尼寶冠像

宮廷風格

高 28.3 cm (11 1/8 in)

估價:$350,000 - $350,000(HKD)

造像表現的是釋迦牟尼頭戴寶冠的形象,俗稱寶冠佛。從三身角度來說屬於報身佛,代表佛的內證功德,也有人從佛陀傳記的角度,認為頭戴寶冠是佛陀王子時期的造型,故稱釋迦牟尼王子像。此尊釋迦牟尼像的寶冠為分體鑄造。禪定的身姿魁偉挺拔,線條微妙含蓄,面部神情溫和安詳,為典型的清康熙時期的造像風格。身著袒右式袈裟,衣薄貼體,鏨刻精美的生動花朵綴滿上下,刀法出神入化,風格清新。

清康熙帝篤信佛家,尊扎那巴扎爾—哲布尊丹巴一世為帝師,採用大量蒙古風格造像元素,開清代宮廷造像之先河,集中各族雕塑大師和能工巧匠於皇宮內廷之中鑄造藏傳佛像。康熙朝造像以工藝精湛、造型優美著稱,體現了清代內地藏傳造像的最高藝術水平。

砂石雕佛頭像

北齊

砂石雕佛頭像

長 19.3 cm (7 5/8 in)

估價:$300,000 - $300,000(HKD)

這件製作精巧,神態生動的佛陀頭像,從藝術表現上看來,是運用了高度寫實的手法,栩栩如生,彷如氣息尚存,微妙的笑意帶來一種實時的親切感。北齊造像被稱之為北朝的巔峰,它直接受到了印度笈多藝術風格的影響,著重體現佛的內在精神氣質,與極富寫實性的簡約雕刻手法相結合,更加強調了佛像在視覺上的感染力。從北齊之後,中原地區佛教造像的藝術風格逐步開始走向世俗化。

參考一尊貼金的北齊佛陀站像,來自著名的山東龍興寺遺址窖藏,其面容的特徵與本件拍品可謂一脈相承,尤其是螺發的處理和微含笑意的雕刻手法,如同出一轍。

山東青州龍興寺窖藏起出塑像,其中有各式佛首,與此有共通之處,可資比對,其中有北齊例子,圖載於《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藝術》,濟南,1999年,圖版118-121。另有數例,展於《山東青州龍興寺出土佛教石刻造像精品》,中國歷史博物館,北京,1999年,頁121。巴黎Hoppenot收藏中,且有一尺寸較小之大理石雕佛頭像,圖見 Daisy Lion-Goldschmidt,《Chinese Art》,紐約,1980年,圖版118。較小者,還有Osvald Siren 所載之例,見《ArsAsiatica》,卷7,圖版16,編號641。紐約蘇富比也曾拍出一例,2005年9月22日,編號16。

銅局部鎏金觀音菩薩坐像

銅局部鎏金觀音菩薩坐像

漢地風格

高 40.5 cm (16 in)

估價:$250,000 - $250,000(HKD)

明代中晚期,在當時流行的凈土造像題材中,觀音菩薩表現尤其突出,他多以單獨的形式流行,是當時社會崇拜的主要題材之一。觀音菩薩具有尋聲救苦、隨類化現和協助阿彌陀佛接引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當世和來世雙重救助功用,歷來深受人們的喜愛,而此時又受到明萬曆時期慈聖皇太后的特別推崇,所以更加盛行。

明代佛教造像藝術發展到了嘉靖時期,又回到了漢傳佛教藝術風格的道路之上,然而受藏傳造像影響的部分不但沒有消失,反而是更加融合一體,使內地漢藏風格造像得到更好的發展。觀音結結跏趺坐,左手托凈水瓶,右手當胸以拇指和中指結合持執楊柳枝,作拋灑甘露的手勢。面相豐頤圓潤,曲眉似彎月與鼻樑相連,眼瞼較寬,神態慈和寧靜,典型的明代漢地造像面相特徵。

雙眼微合,俯視前方,彷彿正在冥想之中,又似在出神聆聽,尋覓眾生求助的呼聲,應聲前去解救。頭戴花冠,冠葉雕刻精細,並向外傾斜,這與藏式風格略有不同,融合了內地造像的審美情趣。身軀雄健,結構勻稱,體態優美,整體給人莊嚴神聖而又慈祥親切的宗教美感。袈裟自頭頂披下,衣緣處飾以精美的花朵紋飾,胸前飾瓔珞,下身著高束腰及胸長裙,此為明代漢地菩薩造像常用裝束。衣紋厚重寫實,刻劃自然流暢,衣緣上鏨刻花紋,紋飾清晰,雕刻精細,鮮明的漢地造像裝飾風格。

造像僅身體皮膚裸露部分鎏金,俗稱鎏肉不鎏衣,整體形態端莊,雕刻細緻入微,時代風格鮮明,為明代中晚期漢地觀音造像經典之作。 參閱:首都博物館藏,《佛教慈悲女神—中國古代觀音菩薩》首都博物館編,文物出版社出版,頁154。

銅鎏金黑馬頭明王

明宣德

銅鎏金黑馬頭明王

宮廷風格

高 6 cm (2 3/8 in)

估價:$200,000 - $200,000(HKD)

永樂年間,宮廷與西藏或藏傳佛教的關係極為緊密,特設御用監「佛作」製作的漢藏風格造像,主要賞賜給西藏上層僧侶,旨在通過宗教籠絡,達到對西藏的和平統治,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工藝和宗教價值。在其後的宣德時期,堅持永樂朝通過弘揚佛教拉攏的西藏政治勢力政策,朝廷對藏傳佛教尤為重視,在對神祇造像的製造從未有過懈怠。

此尊黑馬頭金剛像,即為典型一例,體量雖小,卻完全按照永樂時期佛教儀軌製作,工精技繁,右手高舉骷髏法杖,頭戴骷髏冠,圓睜三眼,佩帛飄揚,肩挎五十人頭項鍊,身後瓔珞臂釧,無不精細,覆式單層蓮座,具有典型的永宣時期宮廷造像風格,在「ulrich von Schroeder 所著的西藏佛造像 第二部中第1260頁 348C-D」(圖1,2)記錄的一尊永樂時期所造黑馬頭明王造像,無論從形制,製作工藝,鎏金水平,以及精細程度上均與本品十分接近,僅在體量上有所差異,足見宣德時期對於永樂造像儀軌的嚴格繼承與發揚。

據調查,目前存世的永宣造像國內外共有400餘尊,分別供奉或收藏在喇嘛廟、博物館和私人收藏家手中。儘管這些數量反映的並不是明朝宮廷造像的實際情況,但足以說明當時宮廷造像具有一定的規模,也說明永宣造像在明代漢藏關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響。當時鑄造的實際數量應當遠超此一數字,但因明代後期嘉靖、崇禎等朝多次發生撤毀藏傳佛教造像的事件,導致數量銳減,成為皇室監造佛像中極為震撼的一類。

而在現存的400餘尊永宣造像中,大部分為永樂時期,宣德時期造像約佔其中的十分之一,帶刻款者則更為稀少。在馮?施羅德對西藏廟宇藏品作大規模的探查過程中,只發現三件屬宣德時期的銅像,數量顯得格外稀有。這個數量似乎與明初官方文獻鮮有提及宣德年間饋贈佛像給西藏寺廟高僧的狀況吻合,亦與永樂朝頻繁和大量的饋贈大異。饋贈數量的激減亦側面的表明漢藏民族友好關係的不斷穩定,以及北京作為政治及宗教統治中心的確立與穩固。由此而生的融合了漢式審美的藏式造像得以臻於鼎盛,開「漢藏風格」或「北京風格」之新風尚。永宣之後,雖然宮廷造像銷聲匿跡,但是其影響卻成為明代宮廷造像藝術傳承的粉本與典範。

·從這尊清代三世達賴喇嘛像看西藏佛教藝術最後的絕響

·這11件佛像精品橫跨數百年,風格各異展現極高藝術水準

·美國第一家族掌門人珍藏開拍,康熙御制無量壽佛像搶眼

·金石瓷木四種材質佛造像齊聚,各具特色,異彩紛呈

·2070萬港元成交的這套宮廷制式七佛偈唐卡,傳拓自北海公園

·這個專場上的唯一拍品,詮釋了什麼叫「巨作絕品」

·這五件佛造像拍出1200多萬,承載了多少謹慎而熾熱的崇拜

·這尊罕見的銅鎏金嵌銀佛造像,展現了早期工匠的精湛技藝

·為何專場呈現喜馬拉雅藝術,從這五件造像中找到答案

·這尊西藏十五世紀佛像造型罕見,精緻細節彰顯魅力

·明永樂宮廷造像專場拍賣,這三尊造像價值非同一般

指 引

拍賣會:萬昌斯

專場:佛造像及中國古董珍玩

拍賣時間:2018年05月30日下午18:30

拍賣地點:香港萬麗海景酒店海景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三大部委重磅發聲: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
5000萬用戶信息泄露 臉書失去對數據的控制?

TAG: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