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抵觸味精,是對美食的辜負

抵觸味精,是對美食的辜負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

但我們還知道另一句話:病從口入。

所以對於吃進嘴裡的食物,現代人操碎了心。養生派人士總有說不完的大道理,而長輩們從小就告誡我們:不要亂吃外面的東西。

為什麼外面的東西不能亂吃?

因為不幹凈,有各種添加劑,吃了會生病。

其中大家最熟悉的食物添加劑,就是谷氨酸鈉,它是味精的主要成份。

有了味精,食物會更加鮮美,但是似乎味精又不太正經,不少人認為味精會導致頭痛、出汗、潮紅、面部和頸部麻木、心悸、噁心、胸痛和失眠等癥狀。

以上說的這些不良反應,從60年代末起,就被老外稱為「中餐綜合症」。

人們對味精的態度,簡直是又愛又恨。

谷氨酸鈉沒那麼神秘,它是一種穀氨酸的鈉鹽,屬於自然形成的最豐富的非必需氨基酸之一。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已把MSG(味精)歸入為一般認為安全(GRAS) 之列,而歐盟則視其為一種食品添加劑。

人們對味精的偏見,首先要從「中餐綜合症」說起。

1968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有一篇文章,講述的是一名醫生吃中餐的奇怪經歷。他表示吃完之後15到20分鐘,後頸開始發麻,並擴散到雙臂和後背,持續兩個小時左右。

就這樣,一篇文章引發了全世界對於味精的恐慌。

不過後來澳洲和紐西蘭的食品標準(FSANZ)中,引用了「大量科學研究壓倒性的證據」,明確地否認味精和「嚴重不良反應」或「長期後果」之間存在的任何聯繫,堅稱味精「對於普通人群是安全的」。

不過,人家也沒否認,有不足1%的敏感人群在一餐中所攝取大量的味精時,有可能會出現不適感,例如「頭痛、麻木、刺痛、面色潮紅、肌肉緊張及全身乏力」等。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文引起的恐慌,就好比有些人對海鮮過敏,然後全世界都認為海鮮有毒,典型的「聽風就是雨」。

雖然科學早已證明,「中餐綜合症」是加在味精頭上的莫須有罪名,但是吃瓜群眾大多到現在還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

禍不單行,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味精又被冠上「致癌」的罪名。

據說高溫下谷氨酸鈉會轉化為焦谷氨酸鈉,這是種致癌物質。

一聽是癌,誰不退避三舍?

但是從科學角度來講,味精在100℃環境中加熱半小時,只有0.3%的谷氨酸鈉生成焦谷氨酸鈉,這點劑量對人體的影響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計了。

並且,焦谷氨酸鈉與大腦記憶力和認知功能有關哦。《中國科技信息》有篇研究文獻指出,通過焦谷氨酸鈉的作用,可以增加大腦中的焦谷氨酸的含量,提高大腦的記憶力和認知功能。

所以,味精究竟是禍水,還是福星?

無論如何,菠菜們要記住,拋開劑量講毒性,那是耍流氓。

那如果把菜燒糊了,焦谷氨酸鈉是不是就足夠危害人體健康了?

如果真到那時候,你該擔心的就不是焦谷氨酸鈉,而是你那鍋菜要怎麼下咽。

現在很多人年紀輕輕,就體檢出「三高」,味精又莫名奇妙被拉出來吊打。

有人認為,吃味精會增加鈉的攝入量,引起高血壓。

味精這回真是冤死了,說到鈉的含量高,它能比得過鹽?味精的鈉含量比鹽還低3倍呢!

若說引起高血壓,先拖出來問罪的應該是鹽。

而味精可改善低鹽食品的口味,可用來減少鹽的攝入量,恰恰是降低了高血壓的風險。

當然,科學再怎麼替味精正名,也難以撼動杠精的智商,杠精們會斬釘截鐵地丟出大招:味精沒有營養!

這次他們說對了,味精作為一種調味料,確實沒什麼營養價值。但是同樣的,鹽、糖、醋、醬油等調味料,也沒多少營養價值可言,它們的主要作用就是調味,不是為人體提供營養。

所以,跟調味料講營養價值,沒有義意。

上面波叔提到食品添加劑,現在又說調味料, 這兩者一樣嗎?

當然不一樣,調味料是指油、鹽、糖、醋、醬油、味精等用來調合食品味道的佐料;而食品添加劑就是指我們經常談之色變的防腐劑、膨鬆劑、著色劑、抗氧化劑,包括谷氨酸鈉等。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調味料里本來就含有各種食品添加劑。

現在生產的油加了抗氧劑,鹽裡面有抗結劑,醬油和醋里有防腐劑,可樂裡面的酸味劑其實就是磷酸,做饅頭用的泡打粉就是膨鬆劑……

如果你認為這些物質有害,那麼我們幾乎每天都在忙著自殺。

我國唯一的「香料」院士孫寶國表示:

從毒理學角度上來講,食品添加劑確實是有毒的,有的還是劇毒。

但事實是,我們從小吃那麼豐富的調料,現在還活得好好的。

那是因為,我國對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有三個規定:

1.添加劑的品種必須是國家允許使用的;

2.必須要在規定的範圍內使用這;

3.不可超過最大範圍的使用量,或者不能超過添加劑的最高殘留量。

既然我們根本躲不開食品添加劑,那就要合理使用。

迄今為止我們國家,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的食品安全事件,沒有一件是合理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劑造成的……基本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食品添加劑提高食品質量,維護食品安全,它提供的應該是一個正能量。

可是由於大家對食品添加劑了解得少,整個與論環境對食品添加劑不太友好,所以很多人聽到味精、防腐劑等,都嗤之以鼻。

人們對於味精的誤解,並不亞於歐美人對中餐的誤解(他們認為中餐是卑賤的、上不了檯面的食物),就像韓裔美食家大衛·張所說:

這些東西就是我們生而為人根深蒂固的,我覺得這就要求我們與這種傾向做抗爭,稍微對身邊的事物多些同情心,保持無知很容易,棄之不顧很容易,我覺得這樣的我們都有罪。

對食品添加劑不明就理的抵觸,其實就是對美食的辜負。

辜負美食的人,休提自己是吃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波叔很忙 的精彩文章:

薄薄塗一層,燙傷、晒傷好得快
長得丑的人,一點也不讓人放心

TAG:波叔很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