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讓自身與世界沒有一點連接,如何才能走出陰霾
據統計,全球約有4.5億精神疾病患者,而我國的各類精神障礙患者人數在1億以上,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已超過1600萬人。一般人不了解他們的世界,也難以想像他們的世界。他們就像迷途的羔羊,期待著有人為他們點亮一盞回家的路燈。
精神障礙患者已不再是稀有群體。但公眾對它知之甚少,加上疾病的特殊性,發現確診難度大,大量患病人群被掩蓋。精神病診斷沒有生物學標記,主要依靠醫生的判斷,根據量表評估或者經驗,確診需要時間,病人及家屬若對自己的情況認知有困難,對醫生沒有完全信任,質疑、拖延的情緒將直接影響病情控制。
據不完全統計,在一些大醫院的心內科病人中,40%的求醫者沒有器質性的心臟問題,其不適主要由心理問題引發;40%有一定的心臟問題,但和情緒有關;只有20%的患者患有器質性心臟疾病。以抑鬱症患者為例,有90%的病人沒有就診;求診者中,又有80%的病人未在精神科,而被當做其他疾病治療,這直接導致中國的疾病篩查率僅有6%,遠低於實際情況。
感覺與世界沒有一點點連接
精神障礙患者的內心世界從輕度患者的睡眠困難、情緒低落到重度患者的死亡衝動、意志紊亂,病人承受著常人難以想像的煎熬。一些病人選擇以自殺終結,尋求解脫的同時也以此解脫被自己拖累的家人。
這樣的案例並不在少數。世衛組織2014年9月發布的全球預防自殺報告顯示,每年有80多萬人死於自殺,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自殺人數佔全球自殺人數的75%;每年自殺未遂人數是自殺死亡人數的許多倍。
患者的心魔
精神障礙患者對自己患病有病恥感,認為一個人連自己的情緒、精神狀態都需要靠外界用藥來控制,是一件很沒面子的事情。事實上,對正規治療和服用藥物的抵觸不是一個簡單的醫學問題,許多人在抵觸中失去了好轉的希望甚至生命,而社會對精神障礙患者的完全忽略或過度排斥,又加重了他們的病恥感。就這樣精神障礙成了病人自己的心魔
精神障礙不僅是患者的心魔,一些過度放大精神障礙患者社會破壞性的報道,也使得精神障礙逐漸成為全社會的心魔。人們戴著有色眼鏡來看待這個群體,部分城市甚至出現抵制開設精神疾病門診,要求精神病醫院搬離市區等行為,這些行為加劇了社會排斥心理,也給精神障礙患者人為設置了重新融入社會的鴻溝。
請給他們一個擁抱
大多數精神障礙患者很難做到如此坦誠地面對自己的疾病。雖然他們也希望堅定信心、自我救贖,但顯而易見,對抗精神疾病不是一個人的戰場,需要更多來自家人、朋友和社會的包容。
精神障礙患者向親朋好友訴說心中的糾結,本身就是最好的發泄和疏導。有專家表示說,發揮中國文化重視親情、強調宗親關係的特有優勢,對抗擊疾病或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家屬陪同,是各醫院精神科門診常能看到的場景。求診時,家屬們會幫助病人補充描述病情發展,也會向醫生交流請教,哪些行為有利於幫助病人儘早康復。


※作弊、抑鬱、低收入,勾兌型留學生的失色鍍金夢
※抑鬱症+焦慮症,曾一度讓我墜入深淵:我用了五年終究是走出來了
TAG: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