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發現,衰老始於39歲!6個動作自測是否真老了!
人類究竟從幾歲開始衰老?最新研究稱,始於39歲!
美國科學家認為,他們發現了人開始衰老的年齡——這一不可逆過程開始於39歲。
研究者認為,衰老與人體大腦慢慢停止生產髓鞘有關,這種蛋白參與形成新的神經纖維。髓鞘覆蓋著神經神經元,保護它們免受有害影響。隨著大腦停止生產髓鞘,機體的運動功能減退,日益明顯。與此同時,髓鞘受損有可能引發多發性硬化症。
年齡在23至80歲的男性志願者參與了科學家的研究。他們被要求做一些簡單的運動,之後專家對比他們的運動速度和體內的髓鞘數量。39歲,大腦生產的髓鞘到達高峰,之後就開始漸漸停止生產,衰老也就開始了。
不過,應當指出的是,這個時間點不能一概而論,可能存在例外情況,不同人機體特性不同,衰老時間也會各不相同。
更可怕的是,忙碌的生活讓我們「未老先衰」,一照鏡子不是老阿姨就是大叔甚至爬三層樓梯都喘粗氣、沒走幾步路就喊累……
首都體育大學休閑體育研究院院長李相如在接受《生命時報》採訪時表示,要想知道現在的身體素質怎樣,不妨試試這6個動作,一分鐘就知道自己老沒老。
俯卧撐
俯卧撐要求身體保持平直,使腰背肌、腹肌、腿部肌肉處於緊張狀態。李相如說,俯卧撐不僅能反映出一個人上肢力量的強弱,還能檢測出整體力量的強弱。
一個標準的俯卧撐,要讓身體保持從肩膀到腳踝成一條直線,雙臂放在胸部位置,兩手相距略寬於肩膀。年輕人應按照標準要求完成動作,60歲以上老 人不要做地面俯卧撐,可採取支撐式的半俯卧撐,即扶著牆或桌椅等支撐物進行。超過70歲就不建議做俯卧撐了。
結果評價:一般來說,20~30歲的成年男性1分鐘能完成17~29個,女性做12~22個,說明身體素質基本合格;如果能做30個左右,說明身體強健; 若少於17個或感覺痛苦疲勞,則說明上肢力量減退嚴重。30~45歲的男性1分鐘完成13~24個,女性做10~20個;45~59歲的男性做11~20 個,女性做8~20個,都可視為達標。有些人做俯卧撐時兩腿無法併攏或身體彎曲,說明腹肌或者腰背肌力量差。李相如建議,年輕人每天做2~3組俯卧撐,持 之以恆,可維持並增強上肢力量。
平衡下蹲
下蹲練習是下肢力量的「觀測點」,可檢測髖關節、膝關節、臀大肌等的力量。下蹲運動簡單易行,看電視、刷牙、看書時都可以進行。
年輕人可雙腳平直站立,雙手展開與肩同寬,慢慢彎曲膝蓋,直到大腿與地面平行,再慢慢回到起初的位置。50歲以上中年人可採用半蹲,讓大腿和地面呈 100~120度角。60歲以上老人可坐在椅子上進行測試。
結果評價:一分鐘內,20~35歲男性完成20~30次,女性15~25次,說明下肢力量優秀。30~45歲男性完成15~20個,女性12~18個,說 明下肢健康。50歲以後,做半蹲能完成上述數量,說明身體基本合格。在沒有攙扶或支撐的情況下,60歲以上老人若能在椅子上來回下蹲6~10次,說明腿部 力量較強。如果蹲下去起不來,說明你老了;如果能蹲下去並能迅速起來,還能反覆做很多次,說明你還很年輕。建議大家每天做2~3組下蹲練習,每組30個, 對增強腿部力量有好處。
握力強度
古人用「手無縛雞之力」形容體弱書生,手部力量的確能體現一個人的身體素質。李相如說,握力是生命力的一種象徵。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曾刊文指出,握力不夠的人更可能患心臟病或中風。
我們可以買一個小型握力器在家測試,觀察握力指數,根據公式計算:握力體重指數=握力(公斤)/體重 (公斤)×100,即可測試握力情況。
結果評價:20~35歲男性的平均握力應達到30~45公斤,女性應為20~30公斤,臂力和手部力量強健的人可達70公斤以上。35~50歲男性的握力 應達到20~40公斤,女性為16~35公斤。研究發現,握力每增加1公斤,死亡風險減少3%。中老年人更需注意增強握力訓練,如果力量不夠可以握核桃或 養生球,逐漸增加負荷。李相如說,握力訓練時間長了,你會發現,工作效率也有提高。
走路速度
美國匹茲堡大學研究發現,走路速度是壽命長短的「預警器」,走路快的老人比走路慢的死亡率更低。李相如也指出,走路快的人死亡風險減少3倍,心血管系統的狀況更好。但要注意,快走不是暴走,心率要保持在正常範圍內。
結果評價:以1分鐘為限,每步75厘米為標準,25~35歲的成年人的步數應為90~120步,36~50歲、60~70歲年齡段人群可依次減少10步左 右。一般來說,走得快的人,心臟、肌肉、骨骼等各方面機能都比常人強,平衡、協調能力也比較好,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對意外事故的防範能力更佳;如果走路速 度慢且心率變化大,則說明身體機能減退,衰老加快。因此,人們平時需要多走動,有意識地加快速度。
閉眼單腳站
人越老,平衡能力下降越快,也就不得不拄拐杖。閉眼單足站立時,人僅靠大腦前庭器官的平衡感受器和全身肌肉的協調運動,來維持身體 重心。這個動作能測出平衡能力強弱和全身狀況。李相如說,單腳站立能有效鍛煉大腦的協調性,每天堅持可有效預防老年痴呆。
結果評價:20~35歲年輕人,閉眼1分鐘以上,不暈不倒,說明平衡能力正常。如果堅持不了1分鐘,則需要加強鍛煉。36~50歲的人,閉目時間應達到 40~70秒;50~60歲的人應保持30秒左右。六七十歲的人如果能堅持1分鐘,說明平衡狀態很「年輕」。建議中老年人做這個動作時,可以先單足站立, 隨後慢慢閉上眼睛;高齡老人最好靠著牆或扶著東西。
彎腰雙手觸地
人的身體構造具有非常高的柔軟度,經常活動和牽拉都能增強柔韌性,但經常不動就會「生鏽」。彎腰雙手觸地可鍛煉腰腹肌肉,更能拉伸很少能活動到的背部肌肉和韌帶。
做動作時注意腿直立,腰部往下彎,手臂及頭部下垂,懸在空中,嘗試雙手觸地,如果做不到也不必勉強。
結果評價:20~35歲的人雙手至少要摸到地面,身體柔韌性強的人甚至可以緊抱雙腿,臉貼在小腿上;36~50歲的人至少要摸到踝關節;50歲以上人群至 少要摸到小腿位置。通常情況下,女性的柔韌性要比男性好。彎腰有助於腰肌、肘部和膝關節鍛煉,使肌肉伸拉,腿筋拉長。柔韌性反映身體的軟度,軟度越好,身 體素質和生命力越強,越硬則說明衰老越快。要想改善背部及腿部的肌肉和腰腹柔韌性,可以每天練習該動作3次,每次3組,連續2~3個月就能改善身體柔韌 性。
都測完了沒?
成績滿意嗎?
來來來,咱們總結下~~
通過這些簡單的測試,我們不用去醫院,就能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一個初步了解。
李相如最後提醒,這些測試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不能完全取代專門機構的綜合檢測,想要了解更 多的身體狀況,還是要到正規醫療機構做全面的檢查。
最後,送你4個延緩衰老的實用小招~~
合理膳食。與常吃肉類、黃油、全脂牛奶和糖的人相比,經常吃魚肉、橄欖油和豆類食物的人皺紋更少。建議人們適當多吃些新鮮蔬果,多喝水,每天喝一兩杯綠茶。
優質睡眠。睡覺時,身體的各項機能得以休息和恢復,長期睡眠不足容易未老先衰。建議每天睡夠7小時,美國專家認為,在15-20℃的低溫環境下睡覺,人體更易釋放抗衰老激素,利於消除炎症,增強免疫力。
堅持鍛煉。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等機構研究發現,定期騎行的人肌肉並未因年齡增長而減少,體脂和膽固醇水平也未增長,胸腺產生的免疫細胞數量與年輕人一樣多,男性雄激素分泌仍保持較高水平。慢跑、快走或游泳也有類似效果,每次鍛煉20-30分鐘,既能訓練肌肉力量,又能增強心肺功能。
培養興趣。衰老會影響心理機能,產生失落、無助、不自信等情緒,所以一定要保持內心的年輕,不斷嘗試新鮮事物,培養興趣愛好,比如書法、繪畫、朗誦詩歌等。
來自 | 中新網、生命時報、齊魯晚報
新媒體編輯 | 張昭
喜歡就轉發·更喜歡就關注
您 可 能 錯 過 了 這 些


※國家衛健委預計今年是手足口病整體流行高峰年!爸媽們快點兒做好準備!
※立夏駕到!養心開始啦
TAG:城市快報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