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抹的那個黏黏糊糊的是凡士林嗎?
每個做睡眠監測的患者都會在監測開始前進行皮膚處理,可是為什麼要進行皮膚處理呢,很多人也許沒有深究過,反正都來醫院了,人家怎麼想怎麼弄就怎麼弄唄,就是這麼佛系。小編雖然也總在處理皮膚,每次患者問的都是給我抹的膠是「凡士林」嗎?可是說實話小編根本就不知道什麼叫「凡士林」本著好奇心害死貓的心態,搜索了一下凡士林,說話這個和Ten20的導電膏還真像。
前兩張為凡士林,後兩張為導電膏。這個還確實老虎老鼠傻傻分不清楚。雖然長得很像,但是化學性質差別不是一般的大:凡士林(學名礦脂)可作為保濕化妝品使用,但是屬於脂(油)類,生活中的經驗告訴我們,油是不導電的。但是睡眠監測中觀察受試者是否睡著,並且區分深淺睡眠是通過採集腦電、眼電、肌電等生物電信號進行的,生物電是何等的微弱,如果再糊上一層油,那就真的什麼信號都沒有了。
而導電膏是非油性配方的凝膠類,具有良好的導電性。
採集個生物電為什麼要進行皮膚處理,還要在電極上糊上這麼黏黏糊糊的東西呢?
為了回答這個「刁鑽」的問題,不查點資料還真不意思說我做功課了,於是跑到圖書館借到了專業書籍。
裡面有一章是關於「生物醫用電極」的,生物醫用電極分為「檢測電極」和「刺激電極」兩種,睡眠監測過程中應用的當然是檢測電極了,刺激電極一般應用於心臟起搏器,這裡不做過多解釋。
在任何實際電位測量或電刺激過程中總要有一定的電流通過電極進入生物體和儀器迴路,即使在測量電位時,也要有很小電流通過電極。電流在生物體內是靠離子傳導的,在電極和導線中是靠電子傳導的,而在電極和溶液界面上則是將離子電流變成電子電流或電子電流變成離子電流,從而使生物體和儀器體系構成了電流迴路。
人體內電流是通過離子傳導的(簡單來說日常吃的鹽:Nacl含有Na+和Cl-兩種離子)電極和導線之間是電子傳導的。但是在皮膚與電極之間如何傳導呢?於是導電膏就應運而生了。
導電膏就是凝膠狀的離子狀態,這樣可以完整的貼合皮膚,更好的採集生物電信號。
那為什麼好要在抹導電膏前還要擦酒精和磨砂膏處理呢?
人體的皮膚處於自我保護的機制會分泌油脂,油脂是不導電的,可是油脂也是不溶於水的,根據「有機溶有機,無機溶無機」的原理,油脂不溶於水但是溶於酒精。因此擦酒精是為了處理掉皮膚上的油脂,更好的獲取電信號。
皮膚的最外層是表皮,包括絕緣的角質層,角質層一般會應用磨砂膏處理掉,這樣就能更好的獲取電信號了。
磨砂膏就是上圖的樣子,抹在皮膚上有種砂紙打磨的感覺,這樣就把皮膚表面的角質層去掉了。這個一般愛美的女性會接觸一些,不過一般由於打鼾做睡眠監測的還是糙漢子比較多,因此也就很少接觸了。
總結:酒精去除油脂,磨砂膏去除角質層,導電膏獲取電信號。忙活了半天,其實都是為了更好地治病而已。(全文完)


TAG:睡眠呼吸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