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大數據深入融合實體經濟 補齊短板將迎新爆發

大數據深入融合實體經濟 補齊短板將迎新爆發

近年來,隨著全球科技發展提速,信息技術實現全面爆發,大數據價值得以充分體現,世界各國對此日益重視。目前,我國大數據產業發展漸趨成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不斷深入,產業前景十分廣闊。

隨著物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大數據產業正日益崛起,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能之一。

近日,河南省發改委發布《河南省大數據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從總體要求、重點任務、保障措施三大方面,指明了該省大數據產業未來三年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實際上,我國多個省市以及全球許多國家都在積極部署大數據產業發展,從而獲取競爭先機。

大數據產業深入發展

當今社會科技發達,信息流通速度加快,數據量日益提升,採集方式也更為便利,因而催生了大數據這個高科技時代的產物。有人將大數據比喻為人工智慧時代的豐厚礦產,就在於通過挖掘大數據價值,能夠為很多行業帶來全新的改變,創造出更多機遇。

隨著雲計算技術、大數據計算框架的推出,以及大數據技術和應用的縱深發展,大數據產業化進程不斷加快,產業規模持續上升,新模式與新業態層出不窮,展現了強勁的發展動力,對經濟、科技進步的影響也愈發深入。

在大數據產業發展影響下,我國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為核心的數字經濟不斷擴張,融合數字政府、數字城市等概念的數字中國正日趨落地,大數據對於國家現代化發展的推動作用愈發凸顯。

在我國,大數據產業發展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當屬貴州。從2013年「蹣跚學步」,到2018年「健步如飛」,貴州大數據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成長到成熟的重大轉變。貴州不僅先後獲批建設國家級大數據產業發展集聚區、大數據產業技術創新試驗區,更吸引了阿里、華為、京東、科大訊飛等一眾巨頭的紛紛落地。

與實體經濟融合日益加深

2015年全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通過與人工智慧、雲計算等前沿科技協同發展,大數據產業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日益深入,已經從電子商務、金融等領域延伸到了工業、農業、交通、醫療等其他產業當中,成為了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引擎。

對於醫療領域而言,應用大數據技術不僅可以實現對患者的精準診療,為患者帶來更多便利,同時也能節省醫療資源,並為醫生提供重要參考。對於農業領域而言,大數據同樣能幫助農民打造精準農業,擺脫「靠天吃飯」、銷路不通等困境。

總的來說,藉助大數據的賦能,企業能夠在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管理等各個環節實現優化,不斷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益,製造業的轉型升級也能夠獲得更大推動力,實現品質變革與效率變革。

存在三大短板待補齊

雖然大數據產業發展迅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日益深入,但是在發展過程當中,還存在著一系列短板需要補齊。

首先是地域分布不均衡。目前我國大數據產業的布局還比較分散,除了少數受到國家和省市支持的產業聚集區外,其他地方的大數據產業發展還較為滯後,或者整體規劃不合理,既不利於產業的持續發展,也不貼合本地實際服務需求。

其次是數據資產管理水平低。由於大數據產業發展日益升溫,不少企業蜂擁而入。但是在數據收集、管理以及商業化過程中,部分企業的資產管理能力並不達標,導致難以創造應有的經濟效益,造成了數據價值的損失。

再次是數據安全問題突出。大數據產業發展高度依賴雲計算、物聯網等前沿技術,以及互聯網與計算機體系,因而在安全防護方面面臨著愈加嚴峻的挑戰。目前,無論是個人隱私安全,還是企業信息安全都存在被不法利用的風險。

因此,針對以上三大短板,亟需國家大力推進大數據法律法規完善進程,引導大數據產業均衡、合理髮展,加強網路安全管控,並通過政府與行業的合作,提升相關企業資產管理水平,敦促企業提高數據安全保護意識和合法利用意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工控中國 的精彩文章:

機器人終結「垃圾圍城」?人工智慧和環保有新故事
「網證」亮相不止便利 推動人臉識別再升溫

TAG:工控中國 |